渭沱鎮
重慶市合川區下轄鎮
渭沱鎮,隸屬於重慶市合川區,地處合川區西郊的涪江岸邊。
清初,渭沱鎮一帶始建渭沱場;1993年12月,渭沱鄉、方溪鄉合併建立渭沱鎮。 截至2018年末,渭沱鎮戶籍人口為82475人。 截至2020年6月,渭沱鎮下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渭沱場正街27號。
清初,渭沱鎮一帶始建渭沱場。清雍正六年(1728年)屬合州來蘇里。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屬合州里仁鄉。
民國十五年(1926年),始設渭沱鄉。民國二十年(1931年),改渭沱鄉設渭沱鎮,屬合川縣第八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第四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改渭沱鎮為渭沱鄉。
1949年12月後,屬第六區(渭沱區)。
1953年2月,由渭沱鄉析設渭新鄉。
1956年2月,渭新鄉併入渭沱鄉。
1958年9月,渭沱鄉改為渭沱公社。
1983年12月,改渭沱公社為渭沱鄉。
1993年12月,渭沱鄉、方溪鄉合併建立渭沱鎮。
2005年4月30日,油橋鎮併入渭沱鎮。
渭沱鎮境內屬淺丘地形,地勢東平西高;地形分為平嶺谷和平緩丘陵兩大類型;主要山脈有大鼓山、龍頭山、居豐寺、龍頂寺;海拔192.5—403米,最高點位於龍門村來佛寺,海拔403米;最低點位於大嵐村,海拔192.5米。
渭沱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1月平均氣溫7.2℃,極端最低氣溫-3.7℃(1961年1月17日);7月平均氣溫38.5℃,極端最高氣溫42.4℃(1972年8月27日);平均氣溫年較差25.2℃;生長期年平均356天,無霜期年平均307天,最長達327天,最短為24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123.5小時,年總輻射118.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52天(一般為2月1日至次年1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1131.3毫米,年平均降水數為155天,最多達178天(1982年),最少為133天(1987年);最大雨量1568.9毫米(2007年),最少雨量836.1毫米(196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7—8月最多。
渭沱鎮境內屬涪江水系,流域面積100.47平方千米。涪江自金山村西南入境,在化龍村西南出境后,再從化龍村南出境,自西向東轉北流向,在大嵐村南端出境,境內長33千米;有8條溪河注入涪江。
渭沱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災、旱災等。特別是在每年的6—9月,會發生渭沱鎮因涪江上游暴雨引發的洪災,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81年7月16日,洪水水位216.0米,受災面積3000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35億元(1980年不變價格)。
渭沱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為頁岩、河沙、石油、天然氣等。頁岩集中分佈在西北部油橋、化龍村一帶;河沙集中分佈在西南部涪江沿岸一帶;石油、天然氣分佈在大嵐、荷葉、涼水、白灣等邊界村。2011年,渭沱鎮有耕地面積4.31萬畝,人均0.79畝;可利用草地面積0.47萬畝,林地面積1.77萬畝。
1997年,渭沱鎮下轄白坪、崗石、涼水、黃坪、轉角、駱駝、半山、飛鳳、六角、鼓山、白 、乾田、斷山、大嵐、穿店、漂敞、花廳、荷葉、蘭花、穿井20個行政村和渭沱1個社區。
2011年末,渭沱鎮下轄渭沱1個社區,大嵐、荷葉、涼水、白坪、龍門、白灣、六角、七星、油橋、藍天河、化龍、金山12個行政村;下設9個居民小組、21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渭沱鎮下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渭沱社區、白灣村、荷葉村、大嵐村、涼水村、白坪村、龍門村、六角村、七星村、油橋村、藍天河村、化龍村、金山村, 鎮人民政府駐渭沱場正街27號。
2011年末,渭沱鎮總人口5476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300人,城鎮化率15.2%;另有流動人口1700人。總人口中,男性28748人,佔52.5%;女性26014人,佔47.5%;18歲以下8948人,佔16.34%;18—35歲9346人,佔17.07%;36—60歲24716人,佔45.13%;60歲以上11752人,佔21.46%;以漢族為主,達54525人,佔99.6%;少數民族共237人,佔0.4%。2011年,渭沱鎮人口出生率8.4‰,人口死亡率7.7‰,人口自然增長率0.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45人。
2017年末,渭沱鎮常住人口為57539人。
截至2018年末,渭沱鎮戶籍人口為82475人。
2011年,渭沱鎮財政總收入1040萬元,比2010年增長3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37.5萬元,比2010年減少24.59%;人均財政收入190元,比2010年減少20.3%。2011年,渭沱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602元。
2018年,太和鎮有工業企業66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0個。
2011年,渭沱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65億元,比2010年增長8.82%,農業增加值1455.3萬元。渭沱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渭沱鎮生產糧食3.21萬噸,人均586.4千克,其中水稻1.18萬噸,玉米0.75萬噸,小麥0.17萬噸。渭沱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豌豆、胡豆、油菜、花生等。2011年,渭沱鎮桑園面積4040萬畝,產繭139.66噸;蔬菜複種面積2.64萬畝,產量4.02噸,主要品種有冬瓜、南瓜、蘿蔔、白菜,其中冬瓜0.88萬噸,南瓜0.88萬噸,蘿蔔0.75萬噸,白菜1.05萬噸。渭沱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名優山羊和家禽為主。2011年,渭沱鎮生豬出欄4.88萬頭,年末存欄3.66萬頭;羊出欄1.17萬隻,年末存欄0.51萬隻;家禽年飼養量49.08萬羽,主要飼養雞、鴨、鵝。2011年,渭沱鎮生產肉類3348.85噸,其中豬肉2538噸,牛肉14.3噸,羊肉52.6噸,禽肉642噸,禽蛋66噸;畜牧業總產值135.85萬元。2011年,渭沱鎮水果種植面積0.35萬畝,產量2587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枇杷、梨、桃、李子。渭沱鎮漁業以養殖鰱魚、魚、草魚、鯽魚為主。2011年,渭沱鎮漁業總產值85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15%。
渭沱鎮工業以機械加工、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渭沱鎮工業總產值為3.3億元,比2010年增長28.6%,工業增加值1.3億元,占生產總值的0.42%。2011年,渭沱鎮有工業企業17家,其中規模企業2家,職工318人。
2011年末,渭沱鎮有商業網點10個,職工120人。2011年,渭沱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2億元,比2010年增長14.3%;城鄉集市貿易4個,年成交額1.3億元。
2011年末,渭沱鎮有2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各類存款餘額為4.07億元,比2010年增長12.13%;人均儲蓄7432元;各項貸款餘額812萬元,比2010年增長13%。
涪江水自青竹灘直流而下,流入形如胃狀的回水沱而瀉出,渭沱鎮由此而得名。
渭沱鎮古迹有東漢單室崖墓群、宋代石砌墓、明代石砌墓群、清代蘭花村造像及摩崖石刻。
渭沱鎮有遂渝鐵路、蘭渝鐵路過境,設有渭沱火車站;308省道過境。2011年末,渭沱鎮公路通車里程達200千米。
2011年末,渭沱鎮有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536人,專任教師26人;小學5所,在校生1180人,專任教師12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27人,專任教師6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8%,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2011年,渭沱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達1947萬元,比2010年增長23%;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72%,比2010年增長16.5%。
2011年末,渭沱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5人;開展現代農業科普活動8場次,受教育的農民達1.5萬人。
2011年末,渭沱鎮有文化站2個,有文化服務中心1個;圖書室12個,藏書6萬冊;有腰鼓隊12人,體育隊60人,龍舟隊22人,舞蹈隊20人。2011年末,渭沱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6個村(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2011年末,渭沱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5623餘戶,入戶率33%。
2011年末,渭沱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有病床33張,固定資產總值63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0人。2011年,渭沱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6萬人次,住院手術35台次,出院病人35萬人次。2011年,渭沱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1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77%,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0%;孕產婦死亡率為零。
2011年,渭沱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431戶,人數899人,支出84.51萬元,比2010年增長83.2%,月人均78.33元,比2010年增長72%;城市醫療救助22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56人次,共支出8.793萬元,比2010年增長4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35戶,人數1796人,支出207.3萬元,比2010年增長62%,月人均77元,比2010年增長5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11人,支出33.3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91人,支出95.3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87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198人次,共支出12.276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97人次,支出50.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74人,撫恤金定期定量補助支出178.42萬元,比2010年增長41%;敬老院4家,床位235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00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5.2萬人,參保率95%。
有安居電站、渭沱電站、草街航電樞紐3大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