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100米自由泳

女子100米自由泳

自由泳的臂部動作是推動身體前進的主要動力。抱水時,手的運動為向後――向下――向外的三個分運動組成。在腿水過程中,手是向外――向上――向後的運動。

相關簡介


介紹
女子100米自由泳是游泳項目之一。自由泳不受任何姿勢限制,爬泳速度最快,爬泳也就成為自由泳的唯一姿勢。爬泳動作像爬行,即雙臂輪流划水和兩腿上下交替打水。這種姿勢結構合理,阻力小,速度均勻,是目前世界上最快、最省力的一種游泳姿勢。
自由泳的基本技術特點是,人體俯卧水中,頭肩稍高於水面,游進時軀幹繞身體縱軸適當左右滾動,兩臂輪流划水推動身體前進。手入水后划水路線呈S形,呼吸與划水動作協調。當臂用力划水時,利用水流在頭兩側形成的波谷吸氣。
自由泳的技術環節:
身體姿勢
游自由泳時,身體要盡量保持俯卧的水平姿勢。但是為了取得更好的動作效果,頭部應自然稍抬,兩眼注視前下方,頭的三分之一露出水面,水平面接近髮際,雙腿處於最低點,身體縱軸與水平面約成3-5度的仰角(如下圖)。
自由泳游進中,身體可以圍繞身體縱軸做有節奏的轉動,轉動的角度一般為35-45度之間 如果速度加快,角度就會相對減少。
這種轉動是由於划臂、轉頭和吸氣而形成的自然轉動,並不是有意識的做轉動。轉動所帶來的好處有以下幾點:便於手臂的出水和空中移臂,並縮短移臂的轉動半徑。有助於手臂在水中抱水和划水,使手臂划水的最有力部分更接近於身體中心的垂直投影面。由於臀部隨身體輕度的轉動,腿打水時,產生部分側向打水動作,可以抵銷移臂時造成身體側向偏離的影響,維持身體平衡。便於呼吸。
腿部技術
在自由泳技術中,大腿動作除了產生推動力外,主要起著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它能使下肢抬高,以及協調配合雙臂有力的划水。
自由泳腿的打水動作,幾乎與水平面成垂直方向進行,從垂直面看,兩腿分開的距離約為30-40厘米,膝關節彎曲的角度約為160度角。
游進中,腿向上打水時,腳應接近水平;向下打水時,不應超過身體在水中的最低部位。正確的打水動作是腳稍向內旋,踝關節自然放鬆,向上和向下的打水動作應該從髖關節開始,大腿用力,通過整個腿部,最後到腳,形成一個“鞭狀”打水動作。向下打水的效果最大,因此應用較大的力和較快的速度進行;而向上則要求放鬆、自然,盡量少用力,並且速度相對要慢。
從腿向上動作開始,當大腿帶動小腿,從下直腿向上移至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與水平面平行時,大腿稍向上而終止移動,並開始向下打水。當大腿開始向下打水時,由於慣性的作用,此時小腿和腳仍繼續向上移動,而使膝關節彎曲形成一個大約160度角。這使小腿和腳達到了最高點,由於大腿繼續向下移動,而帶動小腿和腳完成向下打水動作。
當大腿向下打水到最低點並向上抬起時,小腿和腳與大腿仍保持一個角度,並繼續向下移動打水,直至完全伸直為止,才隨大腿向上移動,開始第二個循環動作。
手部技術
自由泳的臂部動作是推動身體前進的主要動力。它分為入水、抱水、划推水、出水和空中移臂等幾個階段,這幾個階段在划水動作中是緊密相連的一個完整動作。
入水
臂入水時,肘關節略屈,並高於手臂,手指自然伸直併攏,向前斜下方且插入水。注意手掌向外,動作自然放鬆。
手入水的位置應在肩的延長線上,或在身體的中線和肩的延長線之間。入水的順序為:手――小臂――大臂。
手切入水后,手和小臂繼續向前下方伸展,手由向前――向下――稍有向內的運動變為向前――向下――稍向外的運動。
抱水
臂入水后,應積極插向前下方,此時小臂和大臂應積極外旋,並屈腕、屈肘。在形成抱水的動作中,開始手臂是直的,當手臂劃下至與水平面約成15-20度角時,應逐漸屈肘,使肘關節高於手。在划水開始前,也就是手臂約與水面成40度角時,肘關節屈至150度左右。
抱水動作主要是為了划水做準備,因此她是相對放鬆和緩慢的。抱水就好像用臂去抱一個大圓球一樣。抱水時,手的運動為向後――向下――向外的三個分運動組成。
划推水
手臂在前方與水平面成40度角起之後方與水平面約成15-20度角止的運動過程都是滑水動作。它分為兩個階段:從抱水結束到划至與水面垂直之前稱為“拉水”,過垂直面后稱為“推水。
拉水時,應保持高肘姿勢,手向內――向上――向後運動。當拉水結束時,手在體下接近中線,這時,肘關節彎曲的角度約為90-120度角,小臂由外旋轉為內旋,掌心由向內後方方向變為向外後方。
向後推水是通過屈臂到伸臂來完成的。在腿水過程中,手是向外――向上――向後的運動。肘關節要向上、向體側靠近,並且手掌始終要與水平面保持垂直。整個划推水過程,手掌的運動路線並不是始終在一條直線上和同一平面上,實際上是一個較複雜的三度曲線。從身體的額狀面來看是一個“S”型,從身體的矢狀面來看是一個“W”型。
在整個划水過程中,肩部應配合手臂進行向前――向下――向後的合理轉動,這樣有利於加長划水路線和加大划水力量。
出水
在划水結束后,臂由於慣性的作用而很快的靠近水面,這時,由大臂帶動肘關節做向外上方的“提拉”動作,將小臂和手提出水面。小臂出水動作要比大臂稍慢一些,掌心向後上方。
手臂出水動作應迅速而不停頓,但同時應該柔和,小臂和手掌攙????o蜀? 應盡量放鬆。
空中移臂
臂在空中前移的動作是手臂出水的繼續,不能停頓,一臂的動作應該放鬆自如,盡量不要破壞身體的流線型,要和另一臂的划水動作協調一致,並且要注意節奏。在整個移臂過程中,肘部應始終保持比手部高的位置。
配合技術
自由泳的配合技術分:兩臂的配合技術、兩臂和呼吸的配合技術以及完整的配合技術。
兩臂配合技術
自由泳兩臂的正確配合是保障前進速度均勻性的重要條件,並且還有利於發揮肩帶力量積極參與划水。根據划水時兩臂所處的位置,可以把手臂的配合技術分為三種:即前交叉、中交叉、中前交叉和后交叉。一般優秀運動員都採用中前交叉的技術。
兩臂和呼吸的配合技術
自由泳技術中的呼吸技術較為複雜,但是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划水力量和速度、耐力的發揮。
自由泳的呼吸和手臂的配合為:一次呼吸N次划水(N>2)。吸氣時,頭隨著肩、身體的縱向轉動轉向一側,使頭在低於水面的波谷中吸氣。此時,同側臂正處在出水轉入移臂的階段。
移臂時,頭轉向正常位置。
同側臂入水時,開始慢慢呼氣,並逐漸用力加快呼氣的速度。
完整的配合技術
即呼吸、手臂和腿的配合。因為手臂是產生推進力的主要來源,因此在配合中,呼吸和腿的動作都應該服從於手臂動作的需要。
呼吸、手臂和腿的配合比例主要由三種:1:2:2(即一次呼吸,兩次手臂動作,兩次打腿的動作);1:2:4;1:2:6。也有極少數優秀運動員採用1:2:8的技術。
[請參見條目:游泳]
著名運動員
新勢力萊頓:澳大利亞選手,2007年世錦賽的100米蝶泳、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4X100米自由泳接力、4X100米混合泳接力冠軍。
樂靖宜:上海選手,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女子100米自由泳金牌得主。
“五朵金花”之一:庄泳,上海選手,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女子100米自由泳金牌得主。
重大事件
1912年第五屆斯德哥爾摩奧運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其他知識│外部鏈接
場館設施
游泳比賽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的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舉行。國際標準游泳池長50米,寬至少25米,深2米以上。設8條泳道,每條泳道寬2.50米,第一和第八泳道的外側分道線距離池壁為2.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