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布希的結果 展開
布希
歐美姓氏
布希(Bush)是歐美姓氏,在台灣被譯為“布希”,在香港譯為“布希”。美國第41任和43任總統均姓布希。其中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被稱為老布希;喬治·沃克·布希(George Walker Bush)被稱為小布希,他們是父子關係。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
芭芭拉·布希。
喬治·沃克·布希
夫人:勞拉·威爾士·布希
女兒:詹娜和芭芭拉, (Jenna and Barbara)
傑布·布希
夫人: Columba Garnica Gallo, 1974年2月23日結婚,
兒子:喬治·普雷斯科特·布希,約翰(John) Ellis 布希,
女兒: Noelle 布希
尼爾·馬倫·布希
馬文·皮爾斯·布希
布希和夫人
布希
發動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是美國推行布希主義全球戰略擴張的重要步驟
美國在冷戰期間就企圖進入中亞,美國就以“反恐”的名義在中亞和周圍建立軍事基地,部署軍隊。蘇聯侵入阿富汗時,美國就扶持塔利班。美國謀求中亞軍事存在永久化,儘管冷戰對峙的年代已然過去,但出於各自的戰略利益考慮,美俄兩國對阿富汗的爭奪卻從未停止過。2001年,9・11事件發生以後美國軍隊以打擊庇護恐怖分子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名義,租用了吉首都比什凱克最大機場――瑪納斯機場,後來又將其擴建為功能齊全的軍事基地。
事到如今,8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阿富汗塔利班主要政權早已被推翻,但美軍卻絲毫沒有明確撤走的時間表。由於阿富汗位於歐亞大陸的腹心地帶,不僅是連接歐亞大陸和中東的要衝,還是大國勢力東進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經之地。
冷戰結束后,中亞地區以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和豐富的戰略資源重新引起世界的廣泛注目,沉寂多年的中亞地區再次成為各種力量的“角斗場”。其中,美俄之爭無疑是這場角逐的兩大主角。
與此同時,普京執政之後,俄羅斯改變了以往在中亞地區一再退縮的局面,加強了中亞政策的力度,防止美進一步損害俄在該地區的戰略利益,保住俄的最後緩衝地帶。美俄之爭將不僅重新整合中亞地區的利益格局,而且對中國在該地區的戰略利益也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2008年年3月,經多方斡旋,美國在烏茲別克的軍事存在得到恢復。烏茲別克已同意美國使用鄰近阿富汗邊界的鐵爾梅茲前沿基地。從2010年2月份美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問題特使訪問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再到這次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訪問哈薩克和烏茲別克,2010年,美國高層頻頻訪問中亞國家。另外,中亞和阿富汗對伊朗未來形勢也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將來有一天美國在伊朗採取軍事行動的話,中亞地區國家的立場和態度對美軍的成敗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中亞國家給予支持和合作,那就等於美軍可以從四個方面對伊朗形成合圍的態勢。所以,在當前背景下和從未來長遠戰略考慮,美國將軍訪問這個地區確有深刻含義的和長遠的戰略考慮。”《費爾干納》新聞社稱,6月19-22日負責中亞和南亞事務的美國助理國務卿訪問吉爾吉斯斯坦的目的,就是為了與吉方商討擴大美軍在比什凱克瑪納斯機場的可能性。鐵爾梅茲前沿基地、比什凱克甘西空軍基地、阿富汗坎大哈基地、巴格拉姆基地和吉爾吉斯斯坦的馬納斯基地……美軍在中亞地區悄悄地完成了基地網的構建。而通過基地網路的穩定,美國謀求中亞軍事存在永久化的企圖昭然若揭。美國為什麼對中亞軍事存在永久化如此重視呢?放的上檯面的原因,是打擊恐怖主義的需要,拉登的基地組織、阿富汗的塔利班都是堂皇的理由。放不上檯面的原因,是中亞地區所擁有的豐富資源,在基本把握中東地區之後,覬覦中亞的石油資源,是美國控制全球目標的選擇。除此之外,另有原因是,在牽制俄羅斯、威懾伊朗的同時,可直接威脅中國西部地區。美國在阿富汗的基地,距中國西部國土的飛行時間都大體在1個小時左右。烏茲別克鐵爾梅茲的空軍基地,離中國西部國土只有600公里左右的路程。一旦美軍戰機將來可以從這裡起飛,只需半個小時左右,就可飛抵中國西部邊境附近空域;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的瑪納斯國際機場基地,離中國國土飛行時間是幾十分鐘;如此密度的基地布局、如此短的距離,顯而易見的對中國西部安全構成挑戰,進而挑戰中國。
冷戰結束后,國際力量對比嚴重失衡,美國在軍事、科技和經濟等諸多領域擁有超群優勢,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確立了以維護美國霸權為總目標的國家安全戰略,即霸權戰略。同時制定了三大具體目標,即維護美國及盟國的安全;擴展美國經濟;在世界推進美式民主。冷戰後,美國的對外政策就是圍繞這“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展開的。美利用冷戰後舊格局已被打破,新格局尚未確立這一“空前絕後”的“戰略機遇期”,加緊全球戰略擴張,企圖按照自己的意願建立單極世界。通過第一次海灣戰爭,美打擊了伊拉克地區霸權主義,主導和控制了海灣地區的局勢;通過北約東擴和科索沃戰爭,擠壓了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布希政府上台後,受共和黨保守主義的影響,開始調整美國安全戰備和對外政策,突出維護國家安全,將俄羅斯和中國作為潛在的戰略競爭對手。“9·11事件”后,強硬的共和黨新保守主義集團得勢,布希政府將維護擴張利益放在突出位置上,加快擴張成了第一要務,為此出台了“布希主義”,“先發制人”理論。“9·11事件”后,美以反恐怖為名,通過阿富汗戰爭實現了首次進駐中亞,增加了對南亞局勢的影響力。這次對伊拉克戰爭,是美推行全球戰略擴張的又一重要步驟,在布希的心目中,發動這場戰爭關係到美國的眼前和長遠安全,關係到美國的世界霸權或准霸權地位。通過戰爭,不僅可以拔掉他恨之入骨的伊拉克這個釘子,在伊斯蘭世界建立維護美國利益的戰略走廊;還可以通過控制歐亞大陸的核心地帶,實現對俄、歐、中、印等大國的戰略牽制這一箭雙鵰的作用。
北京時間2001年4月1日上午,美國一架EP-3軍用偵察機又飛到我國海南島東南海域上空活動。我空軍兩架殲—8戰鬥機立即起飛對其進行跟蹤監視。9時7分,正當我方軍機在海南島東南104公里處正常飛行時,美國的偵察機違反飛行規則,突然大角度轉向,撞上我方一架軍機,致使飛機失控墜海,飛行員王偉失蹤。受損的美機則在未經過許可的情況下,進入我國領空,並降落在海南陵水軍用機場。按國際慣例,我們對美國偵察機上的24名美方人員進行了安置。
看上去這是一樁偶發事件,其實有其必然性。自從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就從未中斷過對我國沿海的偵察飛行。從2000年下半年起,美軍飛機偵察活動更加頻繁,而且越來越貼近我們的領海。我們通過各種渠道多次向美國方面提出交涉,要求停止此類偵察活動,但他們置若罔聞,依然我行我素。
布希
美國一向善於操縱輿論,先聲奪人。北京時間2001年4月1日下午三時許,也就是“撞機事件”發生后六小時,美軍太平洋總部便在其網站上發表了一份簡短聲明,將“撞機事件”公之於世,聲明要求中國政府按照國際慣例,保持飛機的完整,保證機組人員的安全,為飛機和機組人員立即返回美國提供便利條件,而對中方飛機被撞后墜毀、人員失蹤,則隻字未提。
針對美國方面蠻不講理的態度,2001年4月2日晚上,周文重第二次召見普理赫,向美方表明中方嚴正立場。他告誡美方要正視事實,承擔責任,向中方道歉。
可是,兩天過去了,美方的態度依然很強硬。
2001年4月2日和3日,布希總統連續兩次發表講話,表示美國的優先考慮是機組人員儘快返美,以及偵察機須在未經“破壞或擺弄”的情況下完整歸還美國;說什麼美國已經給中國時間來做正確的事,2001年4月,是讓美機人員回家和歸還美機的時候了。
小布希相冊集錦
喬治·沃克·布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