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預見

科學預見

科學預見是對客觀事物發展趨勢所作的有科學根據的論斷。凡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科學理論,不僅可以預見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和將要出現的趨勢、特點,而且可以預見人類尚未認識的新事物和新現象存在的可能性,具有預見未來,指導未來的作用。如門捷列夫根據化學元素周期律的科學理論,預見了當時尚未發現的新元素的可能存在及其物理、化學性質。後來的事實證明了這個預見的正確性。人類認識的歷史,是從不知到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歷史。科學預見以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性為基礎,是人類正確行動的先導,是人的認識能動性的表現。科學預見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實踐中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研究並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正確分析和估量事物的發展趨勢后所得出的結論。它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檢驗並有可能成為現實。因此,人們必須在實踐的基礎上,遵循認識的規律,洞察事物的內在本質的規律性,才能提高科學預見的能力。

基本含義


【詞語】:科學預見
【注音】:kē xué yù jiàn
【釋義】:對客觀事物發展趨勢所作的有科學根據的論斷。如門捷列夫根據化學元素周期律的科學理論,預見了當時尚未發現的新元素的可能存在及其物理、化學性質。它以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性為基礎,在實踐中得到檢驗並有可能成為現實。

正文


任何事物都是遵循一定的規律發展變化的。因此,人們認識了作為事物內部聯繫的客觀規律,就不僅能夠從一事物的現狀推知它的未來,即預見到它的發展進程和結局,而且能夠從某些已知的事物推斷出與這些事物聯繫著的另外一些未知的事物的存在。對現存事物之發展趨勢和某些未知事物之存在的這種科學預見,無論在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的發展史上,都是屢見不鮮的。
事物的客觀規律性是科學預見的客觀前提。只有在認識了事物固有的客觀規律的基礎上,人們的預見才可能是真正科學的。離開對客觀規律的把握,所謂預見不過是神話或者是主觀隨意的憑空想象。要對事物的發展趨勢作出科學的預見,還必須全面地了解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並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這是因為,一般地說,人們所認識的各種客觀規律都有自己特定的適用範圍,即使是普遍規律,在不同的條件下也必然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一事物的發展趨勢儘管受支配著它的那些客觀規律的規定,但其存在和發展的具體狀況又不能不受各種外部條件的制約。另一方面,當人們把普遍性規律運用於個別事物,試圖對該事物的發展趨勢作出判斷的時候,還要正確地估計和解決普遍和個別的矛盾,這就必須有正確的思維方法。把握事物固有的客觀規律、具體地了解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和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是形成科學的預見所不可缺少的三個環節。

意義


對實踐結果的預見規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方向,預見的正確與否關係著實踐的成敗。在這個意義上,科學預見是人們的社會實踐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科學理論之所以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就在於它反映事物的發展規律,人們可以利用它來科學地預見事物的發展趨勢,從而自覺地選擇正確的實踐方向,樹立符合客觀規律的奮鬥目標。衡量一種理論是否具有價值和具有多大的價值,不僅要看它能否解釋人們已知的客觀事實,更要看它是否具有和具有多大的預見力量。
一切預見在轉變為現實之前還是觀念的東西,是否正確還有待實踐的檢驗。一般說來,由於人們對客觀規律認識的相對性,由於參與事物發展過程的因素的複雜性,科學預見只能大致正確地反映事物的發展趨勢,要求科學的預見毫無誤差地轉變為現實是不合理的,真正科學的預見,總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加以修正和發展。

論科學預見及其在認識中的作用


科學預見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超前認識論,是認識主體在實踐中,對事物的發展狀況和趨勢作出的符合客觀規律的一種具有前瞻性的認識。科學預見具有超前性,是未來的現實和現實的未來的超前反映。科學預見必須建立在正確的指導原則、可靠的理論原理、科學的預見方法之上,並遵循一定的過程和程序。科學預見這種超前認識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功能,是實踐活動的前導,能夠指導未來實踐的結構格局,調節、控制未來實踐的運動過程,對實踐主體有巨大的動員、感召、鼓舞和嚮導作用,是實踐主體制訂趨利避害性的對策依據。因此,正確的、科學的預見是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是人們正確實踐的先導,對主體實踐活動具有支配作用,能夠指導實踐有效地、有目的地進行。預見只有進入新的實踐領域,只有在實踐過程中得以檢驗,才能現實地達到主觀和客觀的實際統一,從而真正體現預見的科學性。

書名:科學與預見


簡介:本書是一部關於鄧小平理論研究的實用理論專著,內容包括鄧小平理論的特點及其哲學基礎、鄧小平理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貢獻、發揮鄧小平理論的預見功能三大部分,詳細介紹了鄧小平理論的相關內容,適合鄧小平理論研究人員參考學習。
目錄:
序言 深遠的科學預見
開創社會主義事業艱難曲折,鄧小平理論應運而生
以科學馬克思主義觀為指引,既面對現實,又開闢未來
以列寧和毛澤東為典範,既繼承傳統,又突破創新
十六年光輝實踐是對鄧小平理論預見性的有力驗證
繼往開來,以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第一編 鄧小平理論的特點及其哲學基礎
第一章 鄧小平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和主體條件
一、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趨勢不斷增強
二、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
三、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
四、鄧小平所具有的崇高理念和卓越的預見能力
第二章 鄧小平理論的鮮明特點及其歷史地位
一、突出的實踐性
二、強烈的針對性
三、鮮明的創新性
四、科學的預見性
五、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
第三章 鄧小平理論預見性的哲學基礎
一、一脈相承思想路線的重大發展
二、撥亂反正的生產力觀
三、群眾利益高於一切的群眾觀
四、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矛盾學說,按唯物辯證法辦事
第二編 鄧小平理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貢獻
第四章 鄧小平理論對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的新突破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社會主義的科學預測和構想
二、社會主義發展動力論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
四、社會主義本質論
第五章 鄧小平理論對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的新貢獻
一、鄧小平理論開闢了社會主義的新境界
二、鄧小平理論對中國社會主義的科學規劃和預見
第六章 鄧小平理論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新探索
一、列寧的探索和蘇聯模式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
二、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探索
三、對中國國情的科學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三步走”戰略
第三編 堅持理論創新發揮鄧小平理論的預見功能
第七章 理論的創新性源於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
一、結合中國特色走獨創性的社會主義道路
二、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創新理論開創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局面
三、以改革開放的革命創舉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第八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無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理論成果
二、旺盛的生命力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三、新世紀的呼喚與鄧小平理論的歷史使命
第九章 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統領未來開闢道路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承鄧小平黨建理論,為黨樹立了改革開放的光輝形象
二、科學發展觀繼承鄧小平的發展思想,為新世紀新階段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根本指針
三、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繼續發揮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