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施凱文的結果 展開
- 互聯網創業者,Blink創始人
- 彭博全球執行副總裁
- 北京悅音經典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施凱文
網際網路創業者,Blink創始人
施凱文,有“IT圈的金城武”之稱,現年27歲,但已經是個連續創業者。2005年開唱片公司,2008年創辦Koocu音樂網,2010年創辦Saylikes音樂網,2012年Jing.fm上線。前不久,他正式從Jing退出,又開始了全新的創業項目瞬時社交應用Blink。之前有媒體發文章報道Blink《50天,1600萬美金A輪融資,1億美金估值,每天10萬張照片上傳量》。
施凱文,17歲創業,每天閱讀三萬字的混血帥哥,堅持吃素5年,同時也是動物保護協會會員。熱愛音樂、熱愛編程和設計。施凱文喜歡包豪斯風格,喜歡日本的電影和搖滾,喜歡明史,欣賞崇禎皇帝。從小被誇天才,熱愛哲學,智商不凡,情商很高的Geek。
有點強迫症和完美主義的偏執狂,連續創業3次,從Sayilikes到JingFM,再到如今的Blink(快看),施凱文一直堅持將每一個環節做到極致,如果有任何一個環節或者功能沒有達到他的要求,或者被反饋無法實現,他都會自己去完成並實現,以至於他每天睡覺的時間只有不到4個小時。
“喜歡讀哲學,哲學就像西醫,會從源頭引導你做決定。”除了工作之外,施凱文喜歡在家裡放著自己喜歡的音樂,閱讀。他喜歡收集古董絕版書。對於感情,他說:“一個人讀的東西越多,思想越有自己的體系。這個時候你就是越難被人進來的一個人。”
施凱文一直在跟時間賽跑,17歲開始創業做了萊美唱片,前後大概將近兩年,之後把它兌出去,為了養公司被迫走向整個唱片製作最下游,天天給別人去編曲。施凱文沒賺什麼錢,但是吸收了很多經驗,另外加上那兩年的生活費。
20歲的時候施凱文開始了網際網路創業,他當時想怎麼去拯救原創音樂,覺得自己可以搭建一個巨大的平台,讓所有創業人員在上面去賣唱片,他說當時就誤以為網際網路是最省錢的方式。
施凱文拿了4000塊錢,找一個外包團隊,外包團隊作砸了,他就不甘心,就招人來自己做,然後在一個25平米的小開間做辦公室。因為當時沒有錢找好的人,一般的人沒有經驗,總達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就逼自己上。施凱文說,初中的時候就會寫代碼,後來又把它撿起來。
2010年10月因為有些版權問題,施凱文的音樂網站就沒有做了。之後施凱文去別的公司做一些產品總監,中間大概有四五個月的時間是在打工狀態,然後也是在那個階段認識了當時的天使投資人。2011年的4月份他決定給施凱文投資,開始了jingfm的創業。
Jingfm很特別,它更加文藝,搜索音樂的條件也是很模糊的狀態,比如“很煩,想靜靜”,就會出來一組音樂。
施凱文說,模糊搜索是因為這些音樂的版權比較便宜;我學古典音樂,對純音樂我自己的認識,電影原聲我也超級愛,所以還有一部分是個人的興趣,我也會主動把這些音樂量加大一些。
Jingfm有四五百萬的鐵桿粉絲,不過2014年2月施凱文選擇退出,他坦言,沒有人想退出自己創建的公司,但整個2013年是國內音樂版權大戰,就是版權瘋狂漲價,已經超理性的去調價錢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變成一個資本遊戲。
施凱文正式進軍熟人社交領域的IM類產品Blink iOS,Android版已於2014年10月正式上線。
上線50天擁有9萬用戶,每天10萬張照片的上傳量,平均每秒鐘有一張照片被發送。
施凱文說:“IM的一直在往場景化和速度兩個方向演進,從寫信、文字、彩信、到更快發送的語音及視頻直接聊天,去掉工作屬性的交流,用戶對速度和場景化的交流需求越來越強烈。在這兩方面,Blink(快看)相較以速度著稱的TapTalk,它的優勢在於它給了用戶簡單編輯信息的時間,一來用戶可添加語音/塗鴉等有趣的內容,二來可以降低因最求高效而引發的高誤操作率;相較Slingshot,Blink更強調場景化,你可以基於同一個照片/視頻,來同聯繫人展開討論,不會有Slingshot使用時一來一回始終在追下一個場景的壓迫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