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切蘆薈

鬼切蘆薈

鬼切蘆薈(學名:Aloe marlothii A.Berger)又名山地蘆薈、鬼切丸,是一種阿福花科蘆薈屬的大型單莖蘆薈。可用於園景布置、觀賞。原產南非、波札那、莫三比克、辛巴威。通常2-4米高(有時能高達6米),灰綠色,葉背和兩緣有紅褐齒,花色橙紅。喜溫暖耐高溫,怕寒冷;喜光耐旱,不耐陰,忌積水。

簡介


多年生草本,呈灌木狀,株高3~4m,最高可達6m。葉長可達1m,葉簇生於枝幹頂端。花大,花序直徑可達80cm,花呈黃色至橘紅色。產於南非,生於有岩石的山地或平坦的地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形態特徵


鬼切蘆薈
鬼切蘆薈
常綠喬木,單幹生,莖粗壯,老莖常留有枯葉,可達2-4米高,基部粗達50cm;葉肉質大型,聚生莖頂,略彎,長1.8-2m,基部寬達20-30cm,葉背與葉緣生有粗壯的刺。;花序大型,於植株頂端假頂生,高達1-1.5m,有5-10分枝,開花時由橙紅色變為黃色,密集生於花序中上部。

主要價值


用於園景布置、觀賞。盆栽用於廳堂擺放觀賞,適合公園、庭院等排水良好的地方栽培。

植物學史


加詞'marlothii'是紀念植物學家HW Rudolf Marloth。

分佈範圍


它主要存在於山區邊緣的灌木叢植被中,岩石地區和溫度較高且霜凍不常的斜坡上。Drakensburg,Lebombo,Zoutpansberg和Waterberg的山脈擁有大量的該物種。因此,應用通用名bergaalwyn或山地蘆薈(mountain aloe)也並不奇怪。然而,在高海拔地區,該物種不會出現於非常寒冷的地方,但該物種卻表現出耐寒的特性。

繁殖方法


一般使用播種繁殖,鬼切蘆薈播種十分容易,可以使用底部帶排水孔的容器,在容器底部填充一層石頭和一層薄薄的堆肥,以確保排水並防止土壤從排水孔中逸出。在土壤表面均勻撒上種子,多在春季播種,可以用少量沙子覆蓋種子(剛好足以覆蓋種子)。用細噴霧澆水,以防止種子和沙子移位,並置於溫暖通風且陽光充足的位置。重要的是需要殺菌防止幼苗猝倒。播種后需要每天噴水直到發芽,然後每隔幾天減少澆水。

栽培技術


選擇種植在全日照的地方,土壤需要排水良好,澆水后能及時排出,黏重的土壤會使植物生長停滯甚至腐爛。可以根據植物葉片判斷澆水情況,澆水不足葉片會變薄、變硬、變綠。過度澆水的跡象是葉片過度膨脹,這可能會導致植物腐爛。種植后第一個月每周澆水一次,之後減少澆水。成熟的植物可以在沒有水的情況下存活數月。一定不要在重粘土中過度澆水。

病蟲害


常見病害是蘆薈鏽病,它會在葉子上形成黑點,較難控制。建議去除受感染的葉子並使植物保持健康。如果受到嚴重影響,也可以清除整株植物。
生長季節會發現植株葉上出現黑霉病。這時要減少澆水,清理受害部位,塗上硫黃,以防蔓延。

保護現狀


沒有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