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城區的結果 展開
- 山西省陽泉市轄區
- 廣東省汕尾市下轄區
- 山西省晉城市下轄區
- 山西省長治市原轄區(已撤銷)
- 山西省大同市原轄區(已撤銷)
- 城市區域
城區
山西省長治市原轄區(已撤銷)
城區是山西省長治市原市轄區之一,也是長治市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於2018年撤銷。它地處晉東南長治盆地中央,東傍太行山脈西麓,南與長治縣接壤,西臨濁漳河,北與郊區毗鄰。區內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溫和適中。全區下轄10個街道,行政區域總面積55.6平方公里。
城區是長治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貿中心,2013年,生產總值實現164億元。 2013年8月,在山西省政府通報的2012年度縣域經濟發展考核評價結果中,長治市城區位列山西全省23個市轄區的第三名,被山西省政府授予“2012年度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區)”稱號。
長治市城區最早有人類活動的時間,大致可追溯至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城西壁頭村、城東北石槽村的考古發現為新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存。
在傳說中的堯舜禹時期,《禹貢》載:屬“冀州之域”。
殷商時屬商王朝分封的黎侯地,古稱黎國。西周時,《尚書》載:“西伯既勘黎”,黎歸周所有。
春秋,赤狄人奪黎候地,立潞子嬰兒國。周定王五十三年(前594年)晉入潞子國,其地歸晉。
戰國,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5年),韓、魏、趙三分晉,為韓所轄。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秦將王翦攻上黨。其地屬秦,置上黨郡。
漢承秦制,屬上黨郡,隸并州。
東漢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滅袁紹后出鄴城,登太行山,奪壺關城(今長治市附近),其地歸魏。
晉為上黨郡轄,隸并州。
南北朝時,先為劉淵所有,史稱前趙,後為石勒佔領,史稱後趙,均為上黨郡。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分上黨郡置潞州,潞州之名由此始。其地屬潞州。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改郡為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復改州為郡,郡治移至今長治市內。
唐為潞州,隸河東道。
宋崇寧三年(1104年)改潞州為隆德,不久即改為隆德府。
元為潞州,隸晉寧路、河東山西道政廉訪司,屬“中書省”。
明為潞州,直隸山西布政司。
明嘉靖八年二月(1529年)升潞州為潞安府,附郭置長治縣,其地屬長治縣。長治名自此始。
清為潞安府長治縣,屬山西省。
中華民國為長治縣,屬冀寧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為晉冀魯豫邊區太行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長治解放,1946年1月正式建市,地屬長治市。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地屬長治專區。
1950年3月1日改長治為工礦區,地屬工礦區。
1952年,復改為長治市,隸屬長治專署。同年9月成立城郊區公所。
1954年7月,長治市將城郊區劃為城郊與市內兩個區。
1956年,城郊區和市內區合併為市郊區。
1957年,長治市撤銷兩區建制。
1959年,改長治專區為晉東南專區,城區仍屬長治市。
1975年,長治市復為省轄市,同時成立城、郊兩區。
1976年2月1日,城區正式建為縣級區。
截至2018年,長治市城區下轄10個街道,共計57個社區、4個菜場和25個行政村。
長治市城區行政區劃一覽 | |
---|---|
【東街街道】 | |
和平社區┃東關社區┃下東社區┃城隍廟社區┃長興社區┃正東社區┃安康社區┃東方社區┃新民菜場┃北石槽村 | |
【西街街道】 | |
上黨門社區┃參府社區┃西關社區┃正西社區┃南頭社區┃小西門社區┃長安街社區┃瓦窯溝社區┃五一街社區┃火車站社區┃長軸社區┃銅鍋街社區┃頤龍灣社區┃建華菜場 | |
【英雄南路街道】 | |
演武社區┃解放東社區┃解放西社區┃下南社區┃西南城社區┃梅輝坡社區┃華東菜場 | |
【英雄中路街道】 | |
府後社區┃蓮花池社區┃東營社區┃縣前巷社區┃蔡家巷社區┃新華菜場 | |
【紫金街街道】 | |
濱河西社區┃興安社區┃八一社區┃分水嶺社區┃紫苑社區┃桃園村 | |
【太行東街街道】 | |
廣場東社區┃電力社區┃文衛社區┃金融社區┃和濟社區┃澳瑞特社區┃惠民社區┃景家莊村┃柏后村 | |
【太行西街街道】 | |
橋北社區┃廣場西社區┃省建巷社區┃威遠門中路社區┃威遠門北路社區┃太西社區┃府秀社區┃英雄北路社區┃佳美綠洲社區┃屈家莊村┃捉馬村 | |
【延安南路街道】 | |
淮海社區┃惠豐社區┃清華社區┃淮北社區┃五馬村┃李家莊村 | |
【常青街道】 | |
南關村┃長子門村┃附城村┃角沿村┃紫坊村┃邱村村┃西南關村 | |
【五馬街道】 | |
南石槽村┃北山頭村┃中山頭村┃南山頭村┃小山頭村┃北董村┃秦家莊村┃喜峰村┃馬坊頭村┃焦家莊村 | |
備註:表格信息整理自長治市城區人民政府網站 |
長治市城區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地理坐標東經113°04′45″~113°08′57″,北緯36°08′57″~36°12′55″,距山西省會太原公路里程229公里,距首都北京623公里,南與長治縣交界,東、西、北為長治市郊區所圍。全境南北長8公里,東西寬7公里,行政區域面積55.6平方公里。
長治市城區位於上黨盆地東部邊緣,東依太行山,西臨濁漳河,石子河、黑水河穿流區境,區內地勢平坦,僅東部沿山有少量黃土丘陵分佈。海拔890~978米,山地面積14.6平方公里,占區境總面積的26.3%;平原面積41平方公里,占區境總面積的73.7%。轄區內有石子、黑水兩條季節性河流,屬海河流域濁漳河水系。石子河從城東流入境內,東西走向,在紫坊村與黑水河匯合。黑水河由長治縣流入境內后,由西折北,在紫坊村與石子河匯合入漳。
長治市城區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日照時數259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618.9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
長治市城區森林資源主要集中在東部丘陵地帶,森林覆蓋率達21%左右,主要樹種有毛白楊、國槐、榆、北京楊等,經濟林木主要有蘋果、梨、葡萄、棗等。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岩、耐火粘土等。
長治市城區風貌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數據顯示:長治市城區常住人口為483628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22120人),其中,男性239887人,女性243741人,男女性別比為98.42:100。戶籍人口為448176人,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為4.31%,非農業戶口人口比重為88.05%。
2012年長治市城區共有回族、滿族、壯族、朝鮮族等30個少數民族,其中回族佔到了少數民族人口的90%。
長治市城區1997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首批大小康縣區。改革開放后,城區社會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2000年,城區GDP達4.2億元,工業生產總值達2.7億元,鄉鎮企業生產總值達2.9億元,財政總收入達6727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9.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579元。
2013年,城區生產總值實現164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24.6億元,一般預算收入4.7億元。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0.38:24.54:75.08。人均生產總值達3270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4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470元。
2017年,城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29.37億元,增長8.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7.24億元,同比增長1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48.49億元,增長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1944元,增長6.7%。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0.1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86億元,增長5.9%。
長治市城區農業主要以蔬菜、糧食、水果為主,擔負著長治市區32萬居民的菜藍子供應任務,是長治市重要的副食品生產基地之一,並初步形成了果林園區、蔬菜種植園區。
2013年農作物播種面積510.5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28.5公頃,蔬菜播種面積282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1765.2噸,蔬菜產量27405.8噸。生豬出欄12289頭,存欄11094頭;牛出欄260頭,存欄1569頭;羊出欄1453隻,存欄2237隻;家禽出欄16.7萬隻,存欄15.1萬隻。肉類總產量1285.5噸,禽蛋產量1420.8噸,牛奶產量2689.8噸。果園面積122公頃,水果生產367.2噸,其中蘋果333.8噸。
長治市城區工業從街辦工業起步,初步形成了冶金、化工、機械、建材、醫療器械、食品等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6.3億元,其中國有企業18.1億元,股份制企業64.6億元,外資及港澳台企業3.6億元。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31.8億元,重工業54.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8億元,其中輕工業14.6億元,重工業8.2億元。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2.1%,主營業務收入73.8億元,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38.1%。實現利稅總額7.1億元,其中實現利潤4.1億元。
長治市城區地處長治市中心,商貿業發達,截至2000年,共有各類商貿企業44家,從業人員1329人,形成了集商業、飲食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為一體的規模化產業網路。
2013年商品房銷售額完成46.2億元,其中現房銷售41.2億元,期房銷售4.9億元。商品房銷售建築面積120萬平方米,其中現房108.8萬平方米,期房11.1萬平方米。商品房施工面積504.7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48.7萬平方米。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8億元。分行業看,批發業3.0億元,零售業228.2億元,住宿和餐飲業14.7億元。
截至2018年,長治市城區內擁有各類專業科技人員8000餘人,科研機構23家,擁有大學、中專和普通高中以上各類學校82所。
長治市城區規模以上醫療衛生機構17個,醫療衛生以便民服務為主,在2010年已經形成了23個社區醫療服務站,6個社區專科醫療服務中心,7個轉診定點醫院,重點對老、弱、病、殘、孕、兒等特殊群體服務的醫療網路。
長治市城區是晉東南的客運樞紐,形成了公路為主,鐵路、航空為輔的立體交通網路。區內公路“四橫五縱”,市區內客運線路向南直達長治縣及其南部;往北達郊區長北街道、黃碾鎮、山化鎮、潞城市;向西達屯留縣、長子縣;往東通平順縣、壺關縣。3條國道(207國道、208國道,邯長高速公路沿南線),6條省道縱貫城區。太焦鐵路,邯長鐵路與京廣鐵路、隴海鐵路兩線相連。民航長治王村機場直達北京、太原、鄭州、武漢等地。
上黨門
上黨門
上黨門及附屬的府衙二堂與西花院、徳風亭舊址構成了上黨門這一衙署建築的完整體系,是一處地方衙署中富有民族風格的門庭式古建築。1960年6月長治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西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聳入雲的鐘鼓二樓已成為長治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長治市博物館
長治市博物館位於長治市太行西路西端北側,1990年9月15日動工興建,1992年10月落成,佔地面積13340平方米,建築面積8200平方米。館內共設6個展廳,可同時舉辦5個大型專題陳列展覽,是一座綜合性的地方歷史博物館。
塔嶺山休閑觀光度假區
塔嶺山休閑觀光度假區位於長治市市區東南3公里處,平均海拔930米。園區佔地面積約7平方千米。北起長(治)壺(關)公路,南與長治縣接壤,東與郊區相鄰,西至市區東外環路。山上植被良好,起至東高西低的丘陵地帶,分佈有果園和農田。山上有千年古剎——碧霞宮,也流傳著金兀朮藏兵塔嶺山的民間故事。抗戰時期的山西五專署舊址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劉伯承工廠舊址就在塔嶺山腳下,老一輩革命家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薄一波、戎子和在這裡都留下了革命的足跡。
太行濕地公園
太行濕地公園是長治市和山西省極為寶貴的濕地資源。濕地公園位於長治市西北,緊鄰36平方公里水面的漳澤水庫,總佔地面積約為744.8公頃。由山西省海容城市設計規劃院總體規劃,以水域景觀為特色,是山西省第一個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於一體的省級濕地公園。
八一廣場
八一廣場是華北地區的第二大廣場,是集休閑、娛樂、教育、宣傳為一體的公共活動場所,始建於1969年。八一廣場東西長437年,南北寬280米,由中心廣場、主席台、東西兩塊遊園組成,佔地面積122588平方米。主席台前13桿迎風飄揚的彩旗象徵著長治市13個縣市區佇立在同一起跑線上,為長治的騰飛共謀發展大計。中心廣場以“二龍戲珠”為寓意,巧妙設計,東、西、南三桿高為33米的高桿燈,恰似八一路、太行東西街三條巨龍龍頭,東西兩座高桿燈猶如雙龍之眼,兩側低矮控制室好似雙龍之嘴,周邊的四塊草坪猶如龍身,365坐座蘑菇燈按星座排列,分佈其間,寓意著長治人民365天天天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