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刀河
湘江一級支流
撈刀河又名撈塘河、潦滸河,為湘江一級支流,有“長沙市第二大內河”之稱。
撈刀河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境內,發源於瀏陽市石柱峰北麓的社港鎮周洛村,流經瀏陽市社港鎮、龍伏鄉、沙市鎮、北盛鎮和永安鎮,長沙縣春華鎮和黃花鎮,開福區撈刀河街道於長沙城北洋油池匯入湘江。全長141公里,流域面積為2543平方公里。
關於撈刀河的河源,在諸多文獻中均有相關記載。《清史稿·地理志》中,曾如此描述:“湘江自湘潭、善化入,納潦滸河及白沙河。”文中的潦滸河,所指就是撈刀河。
對於潦滸河的出處,其中也有記載:“石柱峰,潦滸河出,西南流,屈西北至長沙為澇塘水。”由此可見,當時撈刀河的名稱有兩個——在瀏陽境內為潦滸河,而到了長沙則被叫做澇塘水。若再往前追溯,可從明《一統志》中摘得一語:“河源出瀏陽縣石柱峰,名黃泥港,西流至長沙縣北十二里西入湘江。”
從社港集鎮一路往東,經關山水庫不遠,便進入周洛村境內。《社港鎮志》記載,在石柱峰東方向,有一峽谷,長約5公里,谷深800米,是撈刀河發源地。
撈刀河長沙段風光
撈刀河
撈刀河湘江匯入處關公像
撈刀河
撈刀河曾挖出10噸重陰沉木
當有著“東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稱的陰沉木,與撈刀河聯繫上時,這無疑讓撈刀河流域的歷史一下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
2011年5月,龍伏社區的付志穩聽父親說起,當地有村民從撈刀河裡撿了一些“黑色的木頭,很重,跟鐵棍樣的”。平時喜歡收集樹根做根雕的付志穩,對這種奇怪的木頭立刻來了興趣。
“當時順著撈刀河連續找了幾天,就是希望有所收穫。”付志穩介紹,最終,他在撈刀河的一處深水區域有所發現,“當時是請來了吊車,才從河裡吊上來的,而且最終經過文物局專家的鑒定,被認定為陰沉木。”
盛產於撈刀河畔的“三刀”
事實上,開福區撈刀河鎮生產刀剪的歷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生產“三刀”(剪刀、菜刀、剃刀)的作坊數百戶,約佔當地農戶的五分之一。所產剪刀採用“鑲鋼鍛打”工藝,鋒利無比,而且精巧合縫,清初就小有名氣。
到解放后,撈刀河刀剪更是聲名鵲起。1953年,公私合營風潮來襲,撈刀河附近刀剪小作坊合併成立了長沙市撈刀河刀剪廠。1964年,一場由上而下的全國產品質量檢查大評比活動展開,撈刀河刀剪廠的剪刀,榮獲第一名,北京王麻子第二,杭州張小泉第三。由此,撈刀河刀剪全國聞名。
不過遺憾的是,這個好景只延續到1997年,這一年,國家新一輪改制政策出台,集體經濟要有序退出,民營經濟佔主導,撈刀河刀剪廠的業務開始回落。但是撈刀河的品牌會一直延續,並且撈刀河刀剪製作技藝也被納入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