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舊居

毛主席舊居

毛主席舊居,是毛主席在革命不同時期以及不同地點居住的房子。

背景介紹


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澤東同志常住在這棟民房的中廳和右後間。當時紅軍的生活條件極其艱苦,毛澤東和紅軍戰士一樣,穿單衣,睡稻草,晚上點一根燈芯的油燈,寫下了《井岡山的鬥爭》這篇光輝著作。1929年2月,這棟房子被國民黨反動派燒毀,1961年由當地政府修復。在毛澤東、朱德同志的舊居里,陳列著他們當年用過的床、草席、桌凳、桐油燈、馬燈、地圖、硯台和毛筆、籮筐、扁擔等用品。當年吃過的紅米、南瓜、秋茄子也陳列在堂屋裡。當年中央井岡山前敵委員會及軍械處、公賣處、紅軍被服廠、教導隊、湘贛邊界防務委員會和紅四軍軍部等舊址,依然保存如故,現已按原貌修復一新,並於1983年10月在朱德同志舊居旁修復了彭德懷、陳毅同志的當年住所,兩人曾經用過的物品均陳列房內。

毛澤東舊居


延安楊家嶺毛澤東舊居
位於楊家嶺革命舊址中央辦公廳樓右邊的山坡上。院內有三孔坐西向東的石窯,中間一孔是辦公室,左邊一孔是寢室,另外一孔是工作人員的住室。 1938年11月至1943年10月間,毛澤東同志在此居住和工作。在楊家嶺的窯洞里,他開始思考建立中國化、民族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問題。他提出要“廢止洋八股”,“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為解決當時文藝界存在的文藝為什麼人服務和如何服務的問題,毛澤東就是從這裡走向在中央辦公廳舉行的文藝座談會會場,並發表了他著名的《講話》。
青楊岔毛澤東舊居
在靖邊縣青楊岔鎮,當年為區政府駐地。1947年毛澤東轉戰陝北期間於4月5~13日、8月1~3日在這裡先後居住了11天,在此起草發表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中共中央"四·九"通知。舊居為5孔土窯洞,左起第一孔為任弼時卧室,第二孔為毛澤東卧室,第三孔為周恩來卧室。1969年,靖邊縣革命委員會對舊居進行了維修和布置,成立了毛主席舊居革命紀念館。室內現陳列有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當年使用的桌、椅、凳等物品。
小河毛澤東舊居
位於靖邊縣小河鄉小河村。1947年毛澤東轉戰陝北期間曾於6月8~9日、6月17日~8月1日在這裡居住了47天,並在小河村主持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前委擴大會。舊居為3孔石窯洞,右邊1孔為毛澤東的辦公室和卧室,左邊1孔為警衛人員住室。1969年,靖邊縣革命委員會對舊居進行了維修布置,成立了毛主席舊居革命紀念館。舊居內現陳列有毛澤東當年使用過的舊木椅1把,油燈1盞和仿製的被褥、用具等。窯洞前左側有1棵杏樹,為當年毛澤東親手栽種。
天賜灣毛澤東舊居
位於靖邊縣天賜灣鄉天賜灣村。1947年毛澤東轉戰陝北期間於6月9~16日在這裡居住7天。舊居為3孔土窯洞,中間開門,兩邊各有1卧室。當年毛澤東住左邊,周恩來住中間。1969年,靖邊縣革命委員會對舊居進行了維修布置,成立了毛主席舊居革命紀念館。舊居內現陳列有毛澤東當年使用過的1套舊木桌椅和仿製的被褥、用具等。窯洞前原蓋有"廈子"。50年代被房主拆除,1976年又照原樣修復。
吉安毛澤東舊居
大井毛澤東舊居:原是一棟名叫"新屋下"的民房,是一名廣東木材商人建造留下的,共有44間,5個天井,面積近千平方米。當時紅軍的醫務所也設在這裡。1929年2月,這棟房屋被敵人燒毀,僅剩一堵殘牆。1960年按原貌修復,並將殘牆嵌入新牆之中。屋前有塊天然大石,當年毛澤東同志常在此閱讀書報,人稱"讀書石"。屋後有一棵海羅杉和一棵鑿樹,人稱"常青樹"。如今,屋裡還陳列著毛澤東用過的皮籮(文件箱)、洗臉盆、粗布毛巾、油燈、卧具等。舊居旁約10米處一棟民房,是朱德、陳毅居住舊址,1929年1月底,房屋被敵人燒毀,1984年按原貌重新修復。除此,在大井背後的小山崗上,尚有紅軍烈士墓、王佐烈士墓,大井除了革命人文景觀,還有秀麗的高山田園風光。這裡四周群巒疊嶂,翠林環繞,梯田層層,溪流吟唱,古樸的農舍民居散布在翠林清溪之間,組成一幅清雅秀麗的圖畫,別具風采。
小井:位於井岡山西北,距茨坪6公里,有公路通達,紅四軍醫院舊址、紅軍傷病員殉難處就在這裡。小井紅軍醫院於1928年10月興建,由山上軍民節衣縮食,就地取材,經一個多月,建成一棟兩層木質結構房,共32間,可容200名傷病員,命名"紅光醫院",為中國紅軍第一所正規醫院。當時條件很差,醫務人員自己採藥,自製醫療器械,或用繳獲敵人的藥品,治療傷病員。1929年1月,井岡山失守,敵人燒毀了這座醫院,現在看到的醫院,是1967年當地政府按原貌修復的。距紅軍醫院約100米的一塊稻田,是紅軍傷病員殉難處。1929年1月,敵人燒毀紅軍醫院后,將來不及轉移的130多名紅軍重傷員押至這塊稻田全部殺害。幾天後,群眾含著熱淚掩埋了烈士遺體。解放后,當地政府在這裡修建起紅軍烈士墓和紀念碑,供人瞻仰。茅坪村.八角樓 茅坪位於寧岡縣東南16公里處,距茨坪36公里,現有公路相通。井岡山鬥爭時期,湘贛邊界黨、政、軍領導機關和紅軍一系列後勤機關都曾設在這裡,為當時許多重要革命活動場所之一。現在還保存革命舊址20多處,主要有八角樓毛澤東舊居、湘贛邊界黨的"一大"舊址、中共井岡山前委和湘贛邊界特委舊址、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舊址、紅四軍士兵委員會舊址等。八角樓是茅坪村謝氏慎公祠後面的一棟土磚結構的兩層樓房,因裝飾著八角天窗而得名。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澤東經常在這裡居住和辦公,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等光輝著作。現樓內陳列著毛澤東當年用過的圓形大硯台、竹筒鐵盞青油燈等物品。
武漢毛澤東同志舊居
武漢市武昌都府堤41號,是毛澤東1927年上半年在武漢從事革命活動時居住的地方。
1926年11月下旬,毛澤東從上海經南昌來到全國革命的中心——武漢。他當時擔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國民黨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委員、土地委員會委員等職。
在武漢,毛澤東以主要精力領導農民運動。他針對當時黨內外對農民革命鬥爭的責難,用親自在農村考察所得的事實,在這裡撰寫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該文公開發表后,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民運動的重要文獻。他主辦了中國國民黨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大批革命急需的農運幹部。他籌備成立並領導了中華全國農民協會,使蓬勃發展的農民運動有了統一的領導機構。他參加了農民問題討論會和土地問題討論會,制定了關於農民革命的方針和政策。
在武漢,毛澤東參加了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與其它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共同努力,通過了一系列有利於國民革命發展的方針和政策。他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在1927年7月4日中共中央常委擴大會上,他提出保存武力,主張上山。在著名的八七會議上,他批判了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者在統一戰線、農民問題和武裝鬥爭問題上的錯誤,提出:“政權是由槍桿中取得的”著名論斷。
1927年8月,毛澤東離開武漢後到湖南領導了湘贛邊界地區的秋收起義,並率部隊上井岡山,開闢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當時與毛澤東同住在這裡的有他的夫人楊開慧及兒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蔡和森、彭湃、郭亮、夏明翰、毛澤民、毛澤覃、羅哲等共產黨人也都先後在這裡居住過。
舊居當年是以農講所名義租用的普通民房。原建築1954年拆除,現建築為1967年按原貌重建。200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留村毛澤東舊居
1936年2月21日晨毛澤東由陝西清澗縣西辛關渡河,在山西石樓東辛關登岸,當晚率紅軍總部50餘人路居據傳當年李自成曾住過的留村客棧。5月5日回師西渡之後,毛澤東還向他身邊的譯電員——石樓籍小戰士任俠惠詢問留村客棧的情況,說明這裡給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為值得我們敬仰的是,經多方考證:毛澤東在留村客棧閃爍的油燈之下揮筆寫成了千古絕唱《沁園春·雪》。
為充分開發這一人文資源,縣政府以“修舊如舊”為原則,投資24萬餘元,對留村客棧進行了全面恢復,並對毛澤東居住過的正面中間窯洞及東西兩孔窯洞進行了陳設,毛澤東居室中除太師椅、炕桌等實物之外,還有毛澤東創作巨照和聶春玉同志《紅軍東征孕育的千古絕唱》以及3月1日到達石樓西衛時毛澤東將“原驅蠟象”改為“原馳蠟象”的對比詞句;東面窯洞為資料陳列室,分前言,偉人宏光照石樓、主席石樓路居處,石樓城下東征歌,東征參軍石樓人等6個部分。說明了紅軍東征在石樓的基本情況;西面窯洞為影像書展室,有30餘幅不同形式的《沁園春·雪》書法作品和20餘分鐘的“紅軍東征在石樓”專題片可供觀看。
上退干村毛澤東舊居
1936年紅軍東征時,毛澤東主席在永和上退干村小住。從此後,這個黃土高原上的普通土窯洞院落就有了不平凡的意義。千千萬萬的青少年在這裡接受革命教育,這裡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成為吸引海內外遊客的著名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