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少共國際師的結果 展開

少共國際師

少共國際師

紅軍長征中曾有過一支幾乎全部由同齡人組成的部隊:全師平均年齡18歲,歷任師長都是20多歲,師政委肖華上任時年僅17歲,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極為罕見。這支部隊叫做“少共國際師”,1933年8月5日成立於江西博生縣(今寧都縣),由周恩來親自授旗。全師共一萬餘人,黨團員佔70%,下轄三個團,歸紅一方面軍總部直接指揮。

劇情簡介


“少年有志報神州,一萬虎犢帶吳鉤。浴血閩贛銳無敵,長征路上顯身手。”
——《憶少共國際師》少共國際師政委肖華上將題寫
《少共國際師》劇照
《少共國際師》劇照
“我們就是少共國際師,九三日,在江西誓師出征去。高舉著少共國際的光輝旗幟,堅決的,勇敢的,武裝上前線。做一個英勇無敵紅色戰鬥員,最後的一滴血,為著新中國。我們就是少共國際師,九三日,在江西誓師出征去。擦亮刀,子彈上膛瞄準敵人放。破“圍剿”,繳槍炮,消滅國民黨。趕走那帝國主義侵略的勢力,最後的一滴血,為著新中國。”少共國際師渡江(李興文攝)
——《少共國際師出征歌》張愛萍上將作詞
1933年8月,為響應中國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的號召,繼續擴大紅軍隊伍,壯大武裝力量,粉碎敵人的瘋狂“圍剿”,保衛革命根據地,中央紅軍在博生縣(現為江西省寧都縣)組建了一支全部由模範青少年組成的特殊部隊——“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這是全部由少男少女組成的娃娃部隊,戰士當時平均年齡不足18歲,師政委肖華上任時,年僅17歲。這支部隊在博生縣誕生、誓師、閱兵、授旗、出征,先後在江西贛南、撫州、吉安、福建龍岩、貴州等革命老區生活和戰鬥。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這樣一批“紅小鬼”被組織起來,系統地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學習文化和軍事技能,最後英勇地走上革命鬥爭的第一線,在蘇區的反“圍剿”戰鬥和長征中做出了重大貢獻。少共國際師出征(李黃安攝)1934年10月,紅軍離開蘇區,“少共國際師”的少年英雄們與中央紅軍一道,踏上了舉世聞名的長征路。“少共國際師”的很多少年英雄後來成長為彪炳史冊的新中國開國將領。大型革命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同名電影、新聞紀錄片《少共國際師》,這三部影視作品,通過故事情節、人物服裝、逼真場景、紅色音樂等綜合性的藝術形式,再現了一段極其壯烈的真實歷史故事。講述了中央蘇區的這支少年紅軍部隊在血與火的鬥爭中成長的歷程,塑造了立秋、正太、猴子、麻腳、子遙、紅軍小和尚等性格生動的少年群像,這些英雄少年在列寧學校接受馬列信仰,少共國際師長征萬人送別(李興文攝)學習文化和軍事知識,在蘇區的土地革命熱潮和反“圍剿”鬥爭中經受了考驗。他們響應中央的號召,走向保衛蘇區的戰場,成為“少共國際師”的少年紅軍,用他們的青春和熱情,在革命鬥爭史中寫下了光輝而悲壯的一頁。“少共國際師”是中國革命史上不可磨滅的一頁,這一頁突出體現了這些青少年極大的愛國主義情懷;“少共國際師”這面火紅的戰旗,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滲透力,是今天廣大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最直接、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好教材,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紅色歷史故事題材。“少共國際師”紅色精神的傳承,可以讓今天生活在祖國母親幸福懷抱中的孩《少共國際師》拍攝花絮(17張) 子們,深刻了解當年蘇區青少年走過的艱辛歲月曆程和那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感悟當年蘇區青少年的成長、生活、學習和戰鬥的歷史過程。在今天改革開放的背景下,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黨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進一步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責任感,讓薪火世代相傳,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不懈奮鬥,是偉大而光榮的事情。“為了共產主義,時刻準備著!”,“少共國際師”少年英雄的成長經歷和戰鬥事迹,對今天生活在幸福環境中的青少年來說,是永遠的偶像和榜樣,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教育意義!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少年強則中國強……目前,《少共國際師》三部影視作品各項拍攝和後期製作工作已全面完成,將陸續在全國公映。該作品填補了“少共國際師”從誕生至今78年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影視空白,為今天的孩子健康成長提供精神食糧,是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的優秀紅色經典影視作品。

演員表


演員角色
張琛秋崽
戴佳佳苦妹
符濤二栓
郝仕炘大栓
魏宗萬梁乾星
楊曉丹賴師長
田少軍楊立才
宋曉藍紅蓮
周航陳大望
鄭好毛毛
藍天葉立秋
柴蔚細妹
張棪琰石湘紅
王天立肖正太
翟增光猴子
鄭好陳子遙
陳謝雨叢柳月
張海龍麻腳
王小龍狗咬
李艾威一了
郭浩百了
肖如藝賀文
張嘉健新崽
任宏宇林大宏
張明健萬冬如
魏宗萬良乾星
田少軍郭茂三
楊曉丹陳一儒
周征波葉林生
王小紅四嬸
朱敏銘葉立春
侯俊傑王輝
宋曉藍葉兒
李玉偉老謝
林江肖華
周航老張
高峰賀遠成
尚大慶牛牯
張新榮阿菊婆
楊猛黃店主
郭九龍賀三公
焦志強漆叔
王國棟智心
王品一徐副官
李理彭灝
鄭聖傑沈牧咸
李黃安小於
周征波郭政委

職員表


總策劃、總製片人、出品人李興文
總導演李俊岩
執行導演楊曉丹,王楓,鄭 旭(電影導演)
副導演王國棟,李洪波,馬 傑,李曉強(電影副導演)
編劇陳海萍,王 寧(電影編劇)
作曲李戈
美術明建國
攝影魏軍,阿迪江,嚴俊海,岡強(電影攝影)
錄音顧肖聯,金欣欣(電影錄音)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少共國際師》出師 2張
《少共國際師》出師
蘇區擴紅如火如荼
中國工農紅軍在粉碎國民黨四次“圍剿”后,蔣介石重新調集重兵準備發動第五次“圍剿”。紅軍總部收到各方面的情報表明,即將到來的第五次“圍剿”規模和兵力將遠遠大於前4次。“緊急動員起來,保衛革命根據地”“擴大紅軍,捍衛勝利果實”成為當時工農紅軍和根據地人民的中心戰鬥口號。少年先鋒隊中央總隊部於1933年2月初作出決定:“為完成少先隊是紅軍後備軍的偉大任務,決定在二月底前,徵調300名模範隊員,加入工農紅軍模範團。”“五一”前,從湘贛邊到閩浙贛,從贛粵邊到中央區域腹地各縣出現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爭參軍,以及模範少先隊、赤衛軍整排、整連、整營、整團武裝上前線的動人景象。
(1933年)5月中旬,在江西宜黃縣西南紅軍總部駐地舉行的全軍青年工作會議上,時任總政治部青年部長的蕭華請紅軍總司令部總司令朱德、紅軍總政治委員周恩來及紅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出席會議。會後,根據周恩來政委的建議,紅軍總政治部當即向中央提出了建立“少共國際師”的建議。5月20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局(簡稱“少共中央局”)正式作出《關於創立少共國際師的決定》,號召:“須要更快的完成擴大一百萬鐵的紅軍的任務……”
並下令向江西、福建徵調8000名兵員。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中央蘇區有一萬多名青少年踴躍報名,而其中有80%的人來自反“圍剿”的主戰場——江西省興國縣。少共國際師隸屬紅五軍團建制,下轄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3個團,全師約一萬餘人,70%以上都是共青團員和黨員。中央軍委任命陳光為師長(後為吳高群、曹里懷、彭紹輝),馮文彬初任政委,后改任政治部主任。
(1933年5月)23日,少共中央局發出指示信,要求少共江西、福建、閩贛省委抽調優秀共青團員、少先隊隊員組成3個軍區少年先鋒團。24日,少共中央局致函朱德、周恩來、王稼祥,“提議將‘少共國際師’編作第一軍團1師,要求準備指導員幹部來幫助訓練,……為著完成創造鐵的紅軍一百萬而鬥爭”。
(1933年)6月6日,中共蘇區中央局作出《關於擴大紅軍的決議》,強調必須執行中央局2月8日緊急決議中提出的“創造一百萬鐵的紅軍,來同帝國主義國民黨軍隊作戰”和“動員所有模範營模範赤少隊整營整團加入紅軍”,提出要通過“徹底解決土地問題”“徹底實行優待紅軍條例”“加緊政治動員”“採用突擊方式以擴大紅軍”“有計劃的領導和動員赤少模範隊整個組織加入紅軍”等措施,完成“創造一百萬鐵的紅軍”的任務。
6月下旬,少年先鋒隊中央總部在瑞金召開有江西、福建、湘贛、粵贛等省和邊區少先隊隊長出席的聯席會議。朱德總司令親臨講話,號召團和少先隊的幹部、團員和少先隊員踴躍參軍,用武裝上前線的實際行動,保衛土地革命的勝利成果。6月30日,中革軍委決定,自1933年起,每年“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少共江西、福建、閩贛省委以實際行動在第一個“八一”建軍節前如期完成了擴紅任務。
為迎接即將加入紅軍部隊的“少共國際師”,6月初,紅一方面軍部隊整編時,在所屬5軍團專門增編了第15師。
首戰告捷
兩個月的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剛結束,“少共國際師”便投入了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第一仗是在閩北拿口與國民黨軍周志群部的遭遇戰,“少共國際師”奉命配合紅三軍團和紅五軍團在東線抗擊敵人。發現敵情后,陳光和肖華商定,以1個營分兵迂迴,布成口袋,將敵人團團圍住。槍聲一響,戰士們勇敢地沖入敵陣,展開肉搏,不到兩個鐘頭,就乾淨利落地全殲敵軍一個連。隨即揮師渡過閩江,又擊潰敵軍200多人,還在蓮花山殲敵一個排哨,前後共殲敵300多人,繳獲了不少槍支彈藥。
初次遇敵,就打了勝仗,“少共國際師”的士氣更加高昂。朱德、周恩來和楊尚昆特電祝賀,稱讚他們這次戰鬥是“鐵拳初試”,勉勵他們在勝利中要更百倍地提高軍事技術,迎接更加艱巨的戰鬥,爭取更大的光榮。
此後,“少共國際師”又在將軍殿、邱家隘等地進行過幾十次戰鬥,其中石城保衛戰一役傷亡過半,一萬多人的部隊只剩下5000餘人。1934年春,他們改稱第15師,由在第四次反“圍剿”中丟掉左臂、日後被稱為“獨臂將軍”的彭紹輝出任師長,但人們仍習慣地稱之為“少共國際師”。7個月後,紅15師開始長征,擔負掩護和殿後任務。
湘江戰役中,紅15師奉命在湘西延壽圩一帶抗擊敵人4個團的追擊,掩護主力渡過湘江。他們以一個團直撲全州東南的魯塘圩,配合紅五軍團佯攻以牽制全州敵人,另以兩個團和尾追的敵人死打硬拼,保衛湘江界首渡口。敵人沿湘桂公路猛攻,情況十分緊急,紅15師有被敵人切斷的危險,於是全師趕快收縮兵力,跑步渡河。彭紹輝和肖華率領主力渡河以後,發現還有一個團沒有過來,而敵人已逼近渡口。根據軍團部的命令,又不容許他們回頭去接應這個團。當他們翻越了大王山到達油榨坪集結時,這個團竟神奇地出現在面前。原來,他們被敵人切斷後,從層層包圍中殺開一條血路,奮勇搶渡湘江,甩開了敵人的尾追,並連夜強行軍趕上了師主力。湘江戰役中,面對敵人飛機和重炮的狂轟濫炸,紅15師拚死實現了戰略意圖,但官兵傷亡慘重,僅剩下2700餘人。
英勇事迹
首次作戰,少共國際師打得有聲有色,機智、頑強、悲壯——
17歲的戰士鍾石華面對高大敵人的刺殺,靈機一動把敵人引向懸崖,然後突然倒地,把敵人拌下了懸崖;
17歲的戰士李慶生被敵人死死卡住喉部后,毫不猶豫地引爆了敵人腰間的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18歲的戰士朱根林在被敵人的刺刀刺中胸部后,不顧一切地死死抱住敵人,為戰友創造戰機……
1933年12月,在黎川東南的團村戰鬥中,敵人以三個師的兵力發動了進攻。“少共國際師”和三師一部從左翼鉗擊敵人。肖華和師長吳高群冒著敵人的炮火,深入前沿指揮。傍晚,戰鬥將要結束時,吳高群正在指揮所旁的一棵大樹下觀察敵情,忽然一顆炸彈在附近爆炸,他的頭部和腰部七八處負傷,英勇犧牲,年僅二十三歲。肖華熱淚盈眶,他帶領戰士們向烈士宣誓:為犧牲的戰友們報仇!把“少共國際師”的光榮旗幟永遠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