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新溝鎮的結果 展開

新溝鎮

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轄街道

新溝(鎮)街道,位於武漢市東西湖西部,漢水與漢北河匯流之處,為漢江沿線四大名鎮之一。東北與辛安渡辦事處接壤,西南隔漢水、漢北河與蔡甸區漢川市相望。全鎮面積23平方公里,鎮區約2平方公里,距區政府29公里,距市中心35公里,荷沙公路漢丹鐵路、漢川電廠鐵路專用線穿過本鎮。境內交通便利,物產豐饒,轄8個農業大隊、3個社區,總人口2.55萬,區域面積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764.87公頃,水域面積561.33公頃,林地153.33公頃,素有“一堤二水三分田”美譽。

歷史沿革


建制沿革

新溝鎮,人稱“小漢口”,形成於北宋,舊時沿稱石牌樓,豆口市、七星街、晰興口、新口嘴、新溝嘴,新溝
新溝鎮
新溝鎮
鎮具有光榮的革命鬥爭傳統。
民國十四年(1925年)至1932年8月31日,新溝先後是中共監利縣委地下交通站、監利縣委領導的四大起義區之一和中共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軍事中心。
1938-1945年期間,新溝是新四軍江漢支隊抗日敵後根據地及國民黨王勁哉128師抗日活動區域。
1948年10月6日,中原解放軍江漢軍區在監利縣境內率先解放監北中心新溝嘴,隸屬襄南監利縣民主政府領導。
1949年5月,新溝正式設為新溝嘴鎮隸屬監利縣民主政府領導。
1949年-1951年期間,新溝隸屬湖北省沔陽專區監利縣。
1951年,湖北省撤銷沔陽專區,新溝隨監利縣改屬荊州專區。
1958年,新溝改設新溝公社。
1975年,新溝公社更名為新溝、周老公社。
1984年,新溝公社分為新溝區、新溝鎮。
1987年,改設新溝鄉、新河鎮。
1992年,新溝鄉、新河鎮合併為新溝鎮。
1994年,荊州、沙市地市合併為荊沙市,新溝隸屬荊沙市監利縣。
1996年,荊沙市更名為荊州市,新溝隸屬荊州市監利縣。
2020年6月12日,湖北省撤銷監利縣、設立縣級監利市,新溝鎮屬監利市。

地理環境


位置
新溝鎮屬平原腹地,地處監利、潛江、仙桃三縣市交匯處,東荊河南方沿岸。
氣候
新溝鎮
新溝鎮
新溝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全鎮太陽年輻射總量為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1800~2000小時,年平均氣溫15.9~16.6℃,年無霜期242~263天,多數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間。有足夠的氣候資源供農作物生長。4~10月份降水量佔全年80%,太陽輻射量佔全年75%,≥10℃的積溫為全年80%,水熱同步與農業生產季一致的氣候條件,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發育。
水文
新溝鎮位於長江中下游平原,長江最大支流漢江的支流東荊河(流域面積417.5平方公里)位於新溝北部。
地形
新溝鎮屬平原腹地。地勢平坦,位於江漢平原腹地,是典型的平原地形。

自然資源


新溝鎮,盛產糧食、棉花、油料、產量居全省五十強鄉鎮之列,蔬菜、瓜果、水產品種種養殖面積逐年遞增,網箱養鱔、池塘喂蝦、養蟹等形成了新型的水產品養殖模式。礦產資源豐富,境內是江漢油田開採原油的重要資源地。 
新溝是江漢油田原油的重要資源地之一,境內有油井100多口。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新溝鎮下轄21個行政村和5個社區。
社區前進陳埠淵社區光明社區向陽社區楊林關街社區                
行政村 謝家村孫場村秦陽村雷河村紅陽村新紅村夏橋村晏橋村報國村全心村梅湖村雙河村磚剅村彭家口村英永村東荊河村雙興村紅橋村大興垸村南禪寺村付柳村

人口民族


新溝鎮總人口72888人(2017年)。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以土家族居多。

經濟


新溝鎮
新溝鎮
全體黨員幹部同志,緊密聯繫新溝鎮街工作實際,以爭創市級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為目標,積極探索兩型社會建設新路,取得了良好的學習實踐成效。全街經濟總量明顯增長,經濟規模迅速擴大,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2007年全街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10060萬元,可用財力38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01元。同時,城鎮公共資源得到更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城鎮功能不斷提升,人居環境明顯改觀。2009年,全街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15530萬元,同比增長22%;實現地方財政收入4312萬元,同比增長2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15億元,同比增加1.3億元,增長45.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0.9億元,同比增加2.6億元,增長31.3%;實際利用內資1.8億元,同比增長32%,實現農業總產值14150萬元,同比增長6%,農民人均收入7048元,同比增長11.3%。建成了一批生態農業示範區和無公害蔬菜基地。抓好11000畝無公害蔬菜、2500畝苗木花卉、15000畝鮮食旱雜、8000畝名特優水產養殖基地的推進工作,其中重點加強投資500萬元的600畝蔬菜大棚示範基地建設,樹立了一批綠色農業品牌。在全街推廣農業循環經濟。
概述
2010年,新溝工農生產總值611845萬元,實現財政收入105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93元。
2011年,地方財政收入3000萬元,可用財力1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93元。 
2012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5.87億元,比2011年,增長18%;實現財政收入8895萬元,增長2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45億元,同比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3億元,同比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8450元,同比增長16%;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5萬元,同比增長18%;城鎮化率59%,同比增長3%。
第一產業
截至2014年,新溝鎮擁有福娃、天和水產、華田米業、恆泰米業、發旺油脂、鑫泰棉花等農業產品加工和印鐵、制罐包裝業等龍頭企業32家。湖北福娃集團已躋身151家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行列。 
第二產業
截至2008年初,新溝鎮工業園初具規模。全鎮共有工業產品20大類,54個品種。產品全部運銷日本、韓國、歐美等國家,是全省同行業最大的創匯企業。福娃集團的“楚天牌”小磨麻油、“福娃”雪餅、膨化鮮貝、“迪達迪”餅乾系列、“荊珍雪”免淘米享譽全國。食品工業鎮的格局已經形成。截至2014年,“富迪”連鎖超市大小8家,“新潮”小商品市場已形成市場網路體系。 
第三產業
截至2013年,新溝鎮已形成建材一條街、小吃一條街、服飾一條街、卡拉OK一條街。有力地推動了新溝鎮小城鎮建設。

交通


新溝鎮交通發達。南距黃金水道——長江30公里,北距宜黃高速公路18公里。新溝東荊河大橋飛架南北,監潛公路穿越而過,隨岳南高速公路境內城區3公里處設置互通與宜黃高速公路、滬蓉高速、京珠高速連接,境內公路主幹線總長70公里,其中省道35公里,縣道38.5公里,鄉村道路38條,全長105公里。鎮內客運汽車直達深圳、長沙、岳陽、武漢、宜昌、西安、荊州等大中城市。

社會


基礎建設

截至2013年,新溝鎮先後投資4500萬元,依據規劃改造老城區,建設新城區,鋪設了七條主幹道(即銀欣大道、向陽路、南後路、工區路、新民路、油田路、吉祥大道)拉開了四縱五橫的城鎮框架。 
向陽大道
向陽大道修建於1986年,全長750米,規劃道路紅線為32米,主幹雙向四車道,寬16米,2009年將該大道路面重新刷黑。現有路燈60盞,高架燈24盞,行道樹400株。
新民路
新民路修建於1989年,全長500米,規劃道路紅線為26米,其中快車道9米,慢車道各4.5米,人行道各4米,2009年將該路面重新刷黑。截至2013年,有綠化帶1000米,綠化帶寬為1.8米,面積1800平方米,路燈40盞。

綠化

截至2013年,城區綠化覆蓋率已達30.9%。城區綠化面積1.638萬平方米,城區公共綠地面積2.68920萬平方米,公共綠地人均面積4.98平方米

供水供電

新溝鎮
新溝鎮
供水普及率已達98%以上。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達10000噸,11萬伏的新溝變電站座落在城郊,部分企業專線供電;郵電通信設施先進、容量大,電報、電話、電傳和無線移動已進入全國自動轉報大網;無線電視和有線電視覆蓋全鎮。 

文化活動

2014年5月27日,新溝鎮為深入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寓教於樂、紮實推進、深入人心、取得實效,新溝鎮黨委在新溝步行街組織開展了“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創建美麗幸福新溝”文藝演出活動。

教育事業

截至2013年3月11日,城區兩所初中按3000人的容量依標準化建設要求,逐步實施到位;新建中學由政府支持,適當征地以完善配套用房及設施。新溝小學由政府征地新建教學區、運動區和學生生活區,舊校區改建為能容納800人的公辦幼兒園。將向陽小學併入新苑小學,逐步完善新苑小學辦學條件。

發展思路

新溝鎮
新溝鎮
近年來,新溝鎮街以黨的十七大、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牢牢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以求實的態度,紮實的作風,創新的機制,將我們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推向一個嶄新的階段。在鞏固已獲得的“全國文明街鎮”、“全國環境優美鎮”、“全省文明鄉鎮”、“全省綜合改革試點鎮”、“全省小城鎮建設‘楚天杯’”、“全市成人教育先進單位”、“農科教和科技興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的基礎上,集中力量,聯繫實際,以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為著力點,努力探索加強街道三個文明建設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98年以來連續三屆榮獲湖北省小城鎮建設“楚天杯”;2004年被建設部確定為“全國重點鎮”;2002、2005年連續兩次榮獲“全國文明鄉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
在城鎮建設的帶動下,新溝鎮的公共事業,文教衛生等也有了飛躍的發展。
1987年,新溝鎮廢除了原供飲用水的水塔,代之以能200噸的清水庫及循環池、配備了凈化器,供水能力達到了2000噸/日。1990年改造老管網,實現全鎮管網覆蓋,全長13公里,1997年,成立西湖自來水有限公司,動工興建西湖自來水廠,1999年6月,正式建成供水,水廠佔地40畝,供水能力2.5萬噸/日,新增主管線6.6公里。
在90年代開始建設新城區后,制定了鎮區綠化規劃,1999年,又在新老城區結合都興建了萬平方米以上的綠化與閑休相結合的濱江公園,並在公路和主要街道修建了沿街花壇,綠化面積達6.7萬平方米,人均綠化面積在6平方米以上,綠化覆蓋率達31.7%。新溝鎮區還設立環衛所,現有垃圾中轉檯一處,專用洒水機2台,自卸垃圾清運車2台,人力車10輛,有20餘名職工。
“隨著經濟建設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會出現文化建設的高潮。”改革開放以後,文化教育和醫療衛生在新溝鎮綻出朵朵新花,桃杏滿園,落英繽紛。
截至2000年止,新溝鎮初等教育全部達標,全鎮現已有小學三所,中學一所,幼兒園三所(私立),學校佔地總面積90581平方米,建築面積16831平方米,在校學生934人,其中有中學生934人,其餘為小學生及幼兒生,全鎮在崗教師58人,大多為本科及大專生。
1982年經市教育局驗收,新溝鎮成為無盲鎮,1990年經複查驗收,全鎮達標青壯年非文盲率99.21%。
近年來全鎮文化載體不斷發展,現已有文化站、圖書室、書法室、球類室等,特別是在1991年新建的影劇院,面積1200平方米,有座位800個。鎮政府還投資40餘萬元,購置有線電視設備,用戶800餘家,有16套節目,現代文化活動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新溝鎮人民醫院是本鎮衛生事業發展的有力證明。
新溝鎮
新溝鎮
新溝鎮原來醫療機構只有衛生所,1988年由新溝鎮接管后,更名為新溝鎮人民醫院,並投資30餘萬元改建醫院門診樓,1995年創一級甲等醫院。1999年,又投資170萬元重建住院部,共三層樓,佔地面積3331餘平方米,至2000年底,該院醫療器械設備總值約74萬元,大型設備5萬餘元,並先後添置血球計算器、尿液分析儀、纖胃鏡、X光機、顯微鏡、牙科綜合治療儀、B超、十二孔滅影燈、心電圖儀、激光機等,配備有高級救護車,住院病床50張,醫院配套設施齊全,全院醫護人員100餘名,為全鎮人民防病治病,提高健康水平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黨的領導下,古鎮煥新顏,新溝鎮正躋身於武漢市“衛星”城鎮的行列。

代表人物


申包胥
申氏,名包胥,又稱王孫包胥,生卒年代待考。荊州監利新溝鎮人。春秋時楚國大夫。
朱建華
朱建華,1963年出生,荊州市監利新溝鎮交通村農民。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全國人大代表、“明星農民”。曾以“一個農民的稅費記錄”而聞名。

獲獎榮譽


1987年,曾榮獲全省首屆小城鎮建設競賽二等獎。
1996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首批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1999年,被評為湖北省綜合實力五十強鎮。
2000年、2002年分別被評為荊州市評為小康鄉鎮。
2002年鄉鎮綜合實力評估在荊州市排名第一。
2003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鎮。
2006年3月奪得湖北省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競賽“楚天杯”。
2006年6月被省委確定為全省新農村建設20個重點鄉鎮之一。
2009年獲批湖北省糧食深加工產業集群園區鎮。
2010年獲得荊州市十大特色鄉鎮。
2010年榮獲湖北省2008—2010年度文明鄉鎮。
2011年6月被國家農業部評定為全國農副產品加工示範基地鎮。
2011年湖北省綜合實力百強鄉鎮名列第五十五名。
2011年11月獲第三批全國文明鄉鎮,后著手申報湖北省鎮級市(縣轄市)。 
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