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故居紀念館
曹禺故居紀念館
曹禺故居紀念館
該館於2004年由潛江市委、市政府投資600萬元興建,館舍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紀念館分上下兩層,內設曹禺序廳、第一展廳、第二展廳和書畫展廳四個展廳,分鄉情篇、緬懷篇、教育篇、交流篇、知音篇等九個部分,詳細介紹了曹禺先生的生平事迹及《雷雨》、《日出》、《原野》等膾炙人口的作品。館內共收藏曹禺先生的著作、手稿、圖片、書畫等各類珍貴資料及實物千餘種。曹禺紀念館已先後接待國內外專家學者及各級領導5萬餘人次,是世人緬懷曹禺先生和潛江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
曹禺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開拓者和中國話劇的奠基人之一,是享譽中外的戲劇大師和戲劇教育家。曹禺一生與天津有著不解之緣。他1910年生於天津,1922年考入南開中學,1925年加入南開新劇團,在23歲就創作出處女作《雷雨》,從此奠定了他在中國話劇史上的傑出地位,該劇也成為中國話劇藝術走向成熟的標誌。
曹禺故居紀念館
新館布展充分利用各種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突出特色,立體、全面、全新、全方位地展示出曹禺先生生平和創作情況,在深化、大家、大氣上做好做足文章。為了做到準確、權威,特邀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曹樹鈞為整個展覽撰寫了文字腳本。紀念館分為上下兩層,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按照規劃,一樓序廳和二樓兩個主題展廳將展示曹禺先生著作、手稿、照片、字畫等各類珍貴資料及實物3000餘種(件),並按創作篇、演出篇、管理篇、教育篇、交流篇、知音篇、鄉情篇、緬懷篇和書畫展覽等九個部分,分三個展區展出,整個展線長達473米。此次展覽,將全面系統地介紹曹禺先生生平、創作及曹禺著作的影響,充分展示一代戲劇大師的人文魅力。
跨過雙虹橋,入紀念館大門,走進序廳,迎面而來的是一尊曹禺先生半身雕塑像。先生身著風雨衣,衣領豎起,似沐浴人間風雨;一雙智慧深邃的眼睛,在鏡片下炯炯有神,注視著前方,如洞察人間蒼桑。雕像背後是一架立體屏風,七冊《曹禺全集》在屏風上呈扇形排列展開。在序廳兩側的漢白玉石壁上,分別刻有《曹禺家世》和先生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我是潛江人》。
上二樓,第一、第二館分列在左右兩邊,開篇6幅巨大的曹禺先生不同時期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整個展覽在形式上,採取了多媒體檢索、電影、電視、滾動裝置、群雕、戲劇模型、實物、布景和燈光等多種方式方法。整個展區的圖片也由原有的100多幅增加到500多幅。為突出曹禺故里這一我市獨具的地域優勢,創作組濃墨重彩,著重於鄉情篇、緬懷篇,在布展的空間上這兩部分就佔去整個展覽的三分之一。他們還參照《潛江縣誌》的有關記載,並查閱大量資料,製作出曹禺先生祖居模型,為設計製作潛江所獨創。
目前,一個集曹禺先生所有資料的大型資料庫已經建立起來,紀念館網站不曰也將開通。展覽所需的展板業已設計製作完畢。由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教授設計製作的戲劇模型、武漢雕塑研究院設計製作的50個人物的雕塑群像也已運抵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