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完者

楊完者

其時,張士誠淮軍攻佔揚州,楊通貫又率軍前往,敗張士誠。至正十八年,達識帖睦邇命楊完者出兵浙東,張士誠出兵淮南。不久,楊完者的部將率軍回杭,征剿張士誠,張聞風潛逃。

基本信息


楊完者(?~1358年),元朝末年將領,字世傑,原名楊通貫,元末武岡路赤水(今湖南城步蔣坊鄉)人,乃十峒飛山(今日邵陽、懷化一帶)蠻首領楊再思的後裔。“完者”之名為元順帝所賜。楊完者是元代農民起義將領,后受招為官,初授千戶,官至元帥。后矜驕日肆,被同僚圍困而自縊。

經歷


楊通貫系“飛山蠻”首領楊再思的後裔。他“善騎射,能文章,有入相出將之鴻才”,因武藝高強,且知書能詩,最受其父正衡器重。他十幾歲時,就組織附近的苗家少年,操兵練武,從而鍛煉了軍事指揮才能。
元至正初年,人民反抗元廷統治日盛,農民軍力量日趨壯大。徐壽輝、張士誠、韓林、郭子興等已各佔一地。楊正衡、楊通貫父子雖僻居湘西南,也想雄踞一方。於是就以楊通貫當初所統的那些“苗子”為基礎,擴充兵馬,組建了一支以苗民為主的數萬人的軍隊。
至正十二年(1352),徐壽輝攻陷武昌,又陷岳州(今岳陽),元廷大驚,急忙諭令各地勤王鎮亂。楊通貫父子因祖輩受過元廷封賞,懷有記恩之情,便決定“為國平亂”。元廷陶夢禎派人請其出兵,他便“自備糧餉、衣裝,星夜派子侄往謁”。陶看見苗軍浩浩蕩蕩,殺氣騰騰,連連叫好:“鄉道此來,吾軍勝矣j”即贈楊正衡為干戶,以苗軍為前鋒,挺進武漢,一舉收復武昌,苗軍名聲大震。元廷對楊氏大加封賞,楊正衡授為潭州路同知,旋升湖廣右丞,其弟楊正仁授為湖廣都元帥副使,楊通貫授湖廣副都元帥,其他叔侄,一併加封。
是年秋,苗軍兵分兩支,一支由楊正衡統領,進攻粵西,一支由楊通貫統領,開往江浙。楊正衡軍因寡不敵眾,又缺乏糧草,結果全軍覆滅,楊正衡也在陣前身亡。至正十三年,楊通貫率苗軍隨湖廣平章阿思蘭順長江而下,準備進攻廬州(今合肥)。苗軍力量壯大,引起元廷不安。淮東都元帥余闕力陳順帝:“苗蠻不當使。”於是順帝強令苗軍停止軍事行動,並命余闕監視楊通貫,若“苗軍有暴於境者,即收殺之,凜凜莫敢犯”。但是,張士誠勢力得到發展,朱元璋迅速崛起,元廷迫不得已重新啟用苗軍。至正十五年九月,朱元璋派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部將張天佑等進攻集慶(今南京)。元廷忙派楊通貫隨江浙行省右丞阿魯恢率苗軍趕去救援,苗軍大敗郭、張的紅巾軍。其時,張士誠的淮軍攻佔揚州,楊通貫又率軍前往,敗張士誠。至正十六年正月,張士誠攻佔平江,威脅杭州,又準備進攻嘉興。駐守杭州的江浙行省丞相達識帖睦邇求救於楊通貫,並許以升任參知政事。楊通貫帶領少量精兵,夜襲敵營,接著苗軍全力出擊,淮軍措手不及而大敗,“生擒其首,其徒溺死者無數”。張士誠又派其弟張士德率兵數萬人轉攻杭州,達識帖睦邇棄城逃走,並傳令楊通貫奪回杭州城。經數日猛戰,“士德大潰,收拾殘兵,十喪八九”。八月,張士誠派張士信、史文炳率水兵數萬,沿運河北上,兵臨嘉興城。楊通貫採用“誘敵深入”戰法,將淮軍誘至峽谷時,伏於兩岸的苗軍把備好的火把投入敵船,恰逢南風大作,“大火焚燒至四十里不止,淮軍死者甚眾”,苗軍趁機出 動,大敗淮軍,“斬首七千,俘虜數千,張士信以伏水遁還”。苗軍威震東南,壯大成20萬之師。至正十七年,元廷升楊通貫為江浙行省右丞、驃騎將軍,並以“克全忠義”而賜名“楊完者”,其兄賜名“伯顏”。
張士誠幾經權衡,向楊完者和達識帖睦邇求降,願自降王號,臣服元朝。達識帖睦邇為了利用張的力量牽制楊完者,答應保奏張氏為高官。元廷授張士誠為太尉,割浙西、淮東予之鎮守。
至正十七年七月,朱元璋連克徽州(今歙縣)、建德(今東至)。元廷又派楊完者出兵,企圖收復失地,但苗軍連續幾次兵敗於李文忠、鄧愈、胡大海之手,喪兵數萬,損失慘重。張士誠和達識帖睦邇卻暗自高興,因為楊完者是張士誠心腹之患,為願借敵之手,除掉楊完者。
至正十八年,達識帖睦邇命楊完者出兵浙東,張士誠出兵淮南。楊完者以部將楊通泰、楊通知、李才富、肖玉率主力分四路開赴浙東,自己則坐鎮杭州。張士誠佯裝率兵十萬與朱元璋作戰,暗中卻屯兵杭州城附近,當探知苗軍已出兵遠征,即迅速調集兵力攻擊杭州,以達識帖睦邇為內應,圍攻楊完者。楊完者戰敗,與其兄伯顏自縊身亡。不久,楊完者的部將率軍回杭,征剿張士誠,張聞風潛逃。
為了平息“杭州之變”,安撫苗軍,元廷贈楊完者為潭國公,謚忠愍,贈伯顏為衡國公,謚忠烈。但這些並不能平息苗軍的氣憤,他們舉起反元旗幟,歸附朱元璋的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