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地下電站

三峽地下電站

三峽地下電站相當於1.5個葛洲壩水電站,隱藏於右岸大壩“白石尖”山體內,主要建築物分為引水系統、主廠房系統、尾水系統三大部分。三峽水利樞紐地下電站的首台機組於2011年5月24日零時正式併網發電。標誌著中國在利用長江汛期棄水發電方面實現了“零的突破”。2012年7月13日,三峽電站機組首次實現滿負荷發電。

基本資料


三峽地下電站全景
三峽地下電站全景
三峽地下電站與三峽垂直升船機並稱為“三峽工程的最後兩 個謎底”。位於三峽右岸大壩“白石尖”山體內,主要建築物分為引水系統、主廠房系統、尾水系統三大部分。
地下電站的路口在“白石尖”的半山腰,計劃在這裡安裝6台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三峽工程完工後,機組一旦全部啟動,地下電站將“吃掉”水庫汛期“棄水”,產出37億度電量,使三峽水量利用係數超過90%。

施工原理


三峽地下機組
三峽地下機組
與普通的地面水電站不同,地下電站的施工要多出一道工序,就是開鑿容納發電機組的地下洞室。開鑿過程要從上到下進行,首先從天花板開始施工,一層一層往下開鑿,每層高約10米。全部開挖完后,主廠房長311.3米,高87.24米,跨度為32.6米,足有29層樓高,整個地下電站土石開挖量達146萬立方米,按高度一米計算,可鋪滿215個標準足球場。為了加固岩壁,專家們設計在岩石上施行錨索和錨桿工藝。就像穿針引線納鞋底一樣,先在整個‘天花板’岩石上穿洞,然後將錨索錨桿穿進去,再灌入混凝土壓實。

主要作用


三峽地下電站
三峽地下電站
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一是增加了三峽樞紐的發電量;
二是減少了汛期調峰的棄水;
三是擴充了三峽樞紐的調峰容量;
四是地下電站機組與大壩電站統籌運行,在大壩機組檢修時,可以啟動地下電站機組,從而確保樞紐正常運行。

實現滿發


三峽電站機組首次實現滿發
三峽電站機組首次實現滿發
2012年7月13日,三峽右岸電站外送輸電線路,巨大的電能從 這裡輸送到全國各地。隨著長江2號洪峰過境,三峽電站32台70萬千瓦巨型機組在全部投入運行后,首次實現滿負荷發電。全場機組日均發電量5.4億千瓦時,對緩解我國夏季用電緊張,調節電網用電高峰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