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農藥
植物源農藥
又稱植物性農藥。利用植物資源開發的農藥。
包括從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植物本身和按活性結構合成的化合物及衍生物。類別有植物毒素、植物內源激素、植物源昆蟲激素、拒食劑、引誘劑、驅避劑、絕育劑、增效劑、植物防衛素、異株克生物質等。
按有效成份、化學結構及用途分類:生物鹼、萜烯類、黃酮類、精油類、光活化毒素。植物源農藥是生物農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利用植物的某些部位(根、莖、葉、花或果實)所含的穩定的有效成分,按一定的方法對受體植物進行使用后,使其免遭或減輕病、蟲、雜草等有害生物為害的植物源製劑。植物源農藥所利用的植物資源為有毒植物。所以,植物源農藥又通俗為“中草藥農藥”。
botanical pesticide;plant pesticide
植物性農藥的有效成分通常不是單一的一種化合物,而是植物有機體的全部或一部分有機物質,成分複雜多變。按其結構和類別有:
植物毒素
植物內源激素
植物源昆蟲激素
植物源拒食劑
植物源引誘劑
驅避劑
絕育劑
增效劑
麻痹劑
植物防衛素
植物精油
異株克生物質等。
它們一般都包含在生物鹼、糖苷、有毒蛋白質、揮發性香精油、單寧、樹脂、有機酸、酯、酮、萜[tiē]等各類物質之中。
植物中所有的這些成分,它們都屬於植物的次生代謝化合物。是植物在自然環境下與有害生物協同進化的結果,是植物尋求自我保護的產物和對有害生物防禦的有力武器。
植物源農藥研究的主流在於為創製新農藥探索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導化合物,目前。這是一項要求刻意創新、追求原始性創新的工作。創新的目標在於兩個層面:其一是獲得具有農藥活性化學結構新穎的化合物;其二是化合物是已知的但活性是新穎的或者未曾報道過的植物源農藥研究是一項生物與化學密切結合的課題,生物學研究單位具有生測方面的優勢,而化學研究單位具有提取分離和結構鑒定等基礎研究的優勢,如果兩方面能夠加強合作研究,將達到優勢互補的目的這對推動植物源農藥的研究十分有利。相信在未來的農藥方面,植物源農藥將會佔據重要的一席,為農業生產做出貢獻
農藥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大多數國家都非常重視農產品的安全性,對農藥殘留的限制十分嚴格。中國在加入WTO以後,農產品入口面臨著非常嚴峻的綠色壁壘”其中農藥殘留超標是經常遇到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為了降低農藥殘留量,努力開發新型農藥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能在自然界降解,植物源農藥來源於自然。一般不會污染環境及農產品,環境和人體中積累毒性的可能性不大,對人和牲畜相對安全,對害蟲天敵傷害小,且害蟲對其難以產生抗體,具有低毒、低殘留的特點,能夠堅持農產品的高品質,因此植物源農藥具有廣闊的市場。近二十年來,國內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植物源農藥的開發和研究。
植物源農藥應用的關鍵是藥效,一般說來,純植物源農藥類似中藥,對比起化學農藥來,見效慢,持效期短,但由於原料全部來自自然,不能夠使用化學合成,原料及原料的採集,運輸,加工和調配的成本都遠高於化學藥劑,造成純植物源農藥成本高,效果往往還不如化學藥劑,在對於農作物的安全考慮還不是農戶的首要考慮因素的前提下,植物源農藥的使用和推廣受到很大的限制。
由於國家對於農藥採取嚴格的登記和生產許可證制度,而植物源農藥的原料成分和藥效機理還遠遠不能夠被完全解釋,也嚴重限制了植物源農藥的創新和應用。形成市場上的植物源農藥嚴重重複,僅限於少數幾種已知成分。
過去二十年間,在國家的扶持下,植物源農藥的原料種植在一些地區開始成規模地發展,產地原料粗加工業也發展起來,形成了初級加工原料的產業市場,原葯和製劑廠家可以在市場上直接採購加工原料,混配後生產自己的產品,大大降低了植物源農藥生產的設備投資和複雜程度,也帶動了植物源農藥的成本下降,但還遠遠不能夠同化學藥劑的低成本相比。
由於日益嚴重的農藥殘留和過度使用化學農藥對於作物,土地,水源造成的有害影響,植物源農藥勢必成為解決方案之一,尤其是處於對於食品安全的考慮,從國家到農業企業也都逐漸認識到遏制化學農藥和農肥使用數量的必要性。
近幾年隨著國內農資市場向外開放,一些歐美企業將成熟的植物源農藥帶進中國市場,既有殺蟲劑也有殺菌劑,實驗效果體現了強大的優勢,在一些特定的地區和作物已經超過了化學農藥,隨著市場範圍的擴大,成本和價格也逐漸接近高端化學農藥的水平,體現了強大的生命力,歐美企業的研發能力和歐美市場對於價格的承受能力也遠遠超過中國;但對於歐美企業的最大挑戰是產品登記,目前已知的植物源農藥登記還沒有國外企業的登記,相信二三年後會有大量的國外企業獲得植物源農藥的登記甚至生產許可,屆時將對國內的植物源農藥產業形成致命的打擊。但結果會是國內的植物源農藥逐利快速發展,化學農藥/農肥使用逐漸減少,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對於國內外植物源農藥/肥廠商來說,這是個上萬億的潛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