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江淮學院

綜合類獨立學院

安徽大學江淮學院(Jianghuai College of Anhui University)坐落於合肥市,是經教育部批准,由安徽大學主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院校;學院為團中央基層組織建設工作試點單位。學校與合肥市人民政府簽訂轉設合作協議,擬更名為合肥理工學院,是一所由合肥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公辦普通本科高等學校。

據2021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理工部和三個系,31個專業,涵蓋工學、文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

歷史沿革


安徽大學江淮學院
安徽大學江淮學院
安徽大學江淮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由安徽大學主辦,納入第二批錄取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院校。2003年,安徽大學江淮學院成立。2012年,獲批學士學位授權單位。2018年,通過了安徽省教育廳對獨立學院規範發展情況評估。2019年8月8日,學校與合肥市人民政府簽訂轉設合作協議,擬更名為合肥理工學院,是一所由合肥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公辦普通本科高等學校。

學院簡介


安徽大學江淮學院由安徽大學按新機制、新模式主辦,經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發改委和教育部批准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獨立本科學院,納入第三批本科批次錄取。經安徽省教育廳和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員會批准,報教育部確認,學院名稱為“安徽大學江淮學院”,院址設在合肥市蜀山區史河路8號。
學院旨在貫徹國家有關加快發展高等教育的指示精神和安徽省教育振興計劃,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普遍要求接受高等教育願望,探索21世紀高等教育辦學體制、管理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積累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經驗。學院實踐“至誠、至堅、博學、篤行”的校訓精神,本著“名校辦民校”的宗旨,推崇“以人為本”和“終身教育”的辦學理念,以“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基本理論、較強的基本技能和良好的基本素質,全面發展”(簡稱“三基並重,全面發展”)作為目標,充分發揮安徽大學的整體優勢和民營機制的活力,形成以綜合性大學為依託,以培養社會需要的高層次實用性人才為育人目標的辦學特色。努力培養適應國家和安徽省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需要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學院開辦的專業,吸納了安徽大學的優勢專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緊缺的熱門專業。面向21世紀,學院堅持以特色求發展的方針,確立以電子、經濟、文法、管理為學院品牌專業的發展方向。加快教學改革,堅持產學研合作之路,加速教育質量、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的提高,立足培養面向市場需要,特別是長三角和安徽省經濟建設發展急需的高層次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學院的領導、管理幹部主要由安徽大學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學者組成。學院的教學和學生工作接受安徽大學江淮學院董事會的指導和監督。學院的教學依託安徽大學學科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的辦學優勢,各專業的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學主要由安徽大學及合肥地區相關高校的優秀教師承擔。
安徽大學江淮學院的權力決策機構是董事會。學院的運行模式是董事會領導、監事會監督下的院長負責制。學院按照民營機制運行,實行全員聘用制。學院下設一室、六部,即院務辦公室、教務部、學工部、財務部、人力資源部、總務部、保衛部。學院目前有普通本科教育四個系(經濟系、管理系、文法系、計算機科學與電子系)17個專業即:金融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新聞學、法學、行政管理、電子商務、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生物科學、會計學。現有在校學生4848人,學院目前有安徽大學龍河校區、安徽大學江淮學院史河校區兩個校區,累計佔地面積約500畝。
安徽大學江淮學院注重與國內其他高校及國際上教育發達國家的合作與交流,已與安徽師範大學皖江學院安徽財經大學商學院河海大學文天學院安徽農業大學經濟技術學院4所高校簽署了合作辦學協議。同時通過安徽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留學中心,與英國格林威治大學簽署了聯合辦學協議,採取交流培養學生,“4+1”培養模式。學院還提供學生在國外一年互認學分學習的機會,為本校學生出國深造創造了良好條件。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安徽大學江淮學院的權力決策機構是董事會。學院的運行模式是董事會領導、監事會監督下的院長負責制。學院按照民營機制運行,實行全員聘用制。學院下設一室、六部,即院務辦公室、教務部、學工部、財務部、人力資源部、總務部、保衛部。學院有普通本科教育四個系(經濟系、管理系、文法系、理工部(原計算機科學與電子繫於生物化學系合併重組),19個專業即:金融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新聞學、法學、行政管理、電子商務、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
文法系
英語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英語專業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英語語言、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良好訓練,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備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質和能力。
法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等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新聞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新聞理論知識與技能、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熟悉我國新聞、宣傳政策法規,能在新聞、出版、宣傳教育部門等從事編輯、記者、管理與教學等工作的新聞學應用型專門人才。
藝術設計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藝術設計基礎理論和基本技巧,熟悉各類藝術設計特點,了解國內外藝術設計學及藝術設計研究的前沿發展動態,能在相關藝術設計崗位上獨立從事設計工作,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藝術審美能力,具備較強綜合觀察、分析和動手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藝術設計的基礎理論和基本設計技能,熟悉藝術設計各專業實踐領域的特點;受到創意思維、軟體技能及後期製作的基本訓練,基本掌握藝術設計各專業實踐領域的設計創作能力及理論研究能力。
動畫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動畫、電影、電視、創作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及理論,能在動畫、電影、電視等媒體的製作崗位上,從事動畫原畫、動畫創意設計和編導及二、三維電腦動畫創作理論研究方面的專業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電影、電視、動畫創作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受到動畫設計、動畫技法、動畫製作的基本訓練,掌握動畫設計、動畫編導、動畫創作及理論研究的基本能力。
理工部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與工程素養,系統地、較好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能在科研部門、教育單位、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教學、科學研究和應用的應用型人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能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應用和開發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網路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與工程素質,系統地、較好的掌握網路工程專業基礎知識,能夠從事網路工程應用系統設計、開發、管理和維護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畢業生能夠在科研部門、大中專院校、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計算機網路教學、科學研究和應用設計等工作。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網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網路設計與管理的基本訓練,具有網路應用系統的開發、維護、管理的基本能力。
通信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通信領域中從事研究、設計、製造和集成、運營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工業中從事開發、應用通信技術與設備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家各級管理、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評價和應用的應用型人才。
軟體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與工程素養,系統地、較好地掌握軟體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特別是軟體開發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受到科學研究和實際應用初步訓練的科學技術人才。學生畢業后可以到科研部門、工礦、郵電、金融、保險、工商稅務、公安、交通、大專院校、企事業單位以及與信息相關的公司等單位從事計算機系統軟體和計算機應用軟體的研究、開發、教學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軟體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計算機軟體研究與應用的基本訓練,具有研究和開發計算機二級系統的基本能力。
經濟系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的學生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的高水平應用型專門人才。
電子商務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經濟與管理理論基礎,掌握信息科學技術與手段,具備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商務活動的能力,畢業后能在企、事業單位以及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從事電子商務業務運作等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金融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金融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管理系
財務管理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財務、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金融管理以及在學校從事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市場營銷學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企、事業單位及經濟管理部門從事市場營銷與管理以及在學校從事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專門應用型人才。
工商管理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企業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管理以及在學校從事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管理學、經濟學和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企業管理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企業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
行政管理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行政學、管理學、政治學、法學等方面知識,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教育部門從事行政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物流管理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物流經營管理理論,具有較強物流經營管理實踐能力,在工商企業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從事物流經營管理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會計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會計學等方面的知識和業務能力,切實掌握現代會計、財務和審計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與技能,能在公司、企事業單位、政府各部門從事會計實務、理財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專門人才。
收費標準
學費標準:均按照安徽省物價局、安徽省財政廳和安徽省教育廳核准的標準執行。收費標準如有變更,以安徽省物價部門核准的最新收費標準執行。

人才培養

安徽大學江淮學院
安徽大學江淮學院
2012屆江淮學院畢業生在15個專業共1497名同學中,135名同學考入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研究生院、中科院合肥安光所、中國礦業大學西北政法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武漢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等全國重點院校攻讀碩士學位,其中考入985院校7人;出國留學16人;錄取國家和地方各類機關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近30人;考取各類金融單位近80人;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簽約1人;選調生錄取2人,最終就業率為93.78%。
辦學宗旨
學院旨在貫徹國家有關加快發展高等教育的指示精神和安徽省教育振興計劃,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普遍要求接受高等教育願望,探索21世紀高等教育辦學體制、管理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積累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經驗。學院實踐“至誠、至堅、博學、篤行”的校訓精神,本著“名校辦民校”的宗旨,推崇“以人為本”和“終身教育”的辦學理念,以“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基本理論、較強的基本技能和良好的基本素質,全面發展”(簡稱“三基並重,全面發展”)作為目標,充分發揮安徽大學的整體優勢和民營機制的活力,形成以綜合性大學為依託,以培養社會需要的高層次實用性人才為育人目標的辦學特色。努力培養適應國家和安徽省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需要的高素質專門人才,為社會貢獻力量。
辦學特色
1、制定“3+1”教學計劃,建立個性化培養模式
前三年完成基礎知識學習,最後一年讓學生自我設計,進行個性化培養。對於準備考研的同學,開設英語強化班、專業知識提高班等輔導課程,並採取一系列激勵措施,幫助同學考研成功;對於準備就業的同學,將專業技能培訓、資格認證與培養方案關聯,制定“畢業證+學位證+技能證”三位一體的培養計劃,開設資格證書培訓班,增加實踐實習課,在院內創建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並與多家企事業單位簽訂實踐實習和就業創業協議,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對於有出國意向的同學,學院積極組織出國夏令營、出國學習交換生,與美國、英國等國的多所學校建立“2+2”、“4+1”等聯合培養模式。
2、加強情商教育,優化育人環境
學生缺少的不是智力而是智慧、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因此,學院十分注重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提出“加強情商教育,優化育人環境”的辦學理念,將情商教育融入管理之中、教學之中,在師生員工中傳遞關愛之心、慈善之心,在全院上下強調以能力為本代替權力至上,權力使用要公正合法、利益分配要公平合理,使學生在溫馨和諧的校園裡,愉快學習、幸福生活、和諧發展、成長成才。
加強情商教育的主要內容:人生哲理“三四五”
機構設置
安徽大學江淮學院的權力決策機構是董事會。學院的運行模式是董事會領導、監事會監督下的院長負責制。學院按照民營機制運行,實行全員聘用制。學院下設一室、六部,即院務辦公室、教務部、學工部、財務部、人力資源部、總務部、保衛部。學院目前有普通本科教育五個系(經濟系、管理系、文法系、計算機科學與電子系、生物化學系)19個專業即:金融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新聞學、法學、行政管理、電子商務、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生物科學、會計學、動畫、網路工程。現有在校學生6400餘人。

科學研究


學術交流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
安徽大學江淮學院注重與國內其他高校及國際上教育發達國家的合作與交流,已與安徽師範大學皖江學院、安徽財經大學商學院、河海大學文天學院、安徽農業大學經濟技術學院4所高校簽署了合作辦學協議。同時通過安徽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留學中心,與英國格林威治大學簽署了聯合辦學協議,採取交流培養學生,“3+1”培養模式。學院還提供學生在國外一年互認學分學習的機會,為本校學生出國深造創造了良好條件。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李財富
黨委書記趙勁松
黨委副書記李亞林
副院長葉柳
副院長榮學寧
副院長付弋東

獲得榮譽


學校在創業時代網所發布的“2019年中國民辦大學創業競爭力300強”中,位居第26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