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王村

山西省晉中市榆社縣箕城鎮下轄村

南王村是箕城鎮西南角的一個村,距鎮政府駐地5公里,太長高速公路從村西邊穿過,地理條件比較優越。南王村共有277戶居民,總人口756人,現有黨員25名。總耕地面積近2000畝,年產糧食近180萬公斤,人均收入約2100元。

南王村首先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村兩委多方籌資三萬餘元,建成一塊強陣地。對村兩委活動陣地進行了改造、整修,各室齊全、制度上牆、設立財務公開欄等等。

對村容進行綠化、潔化、亮化。實現了“兩通”。“村村通”為了進一步方便村民出行,將全村大街小巷全部硬化,總長約5公里。改善了交通條件,實現全村戶戶通路。“水通”即為解決村民吃水難問題,該村2008年村民自籌10萬元、縣水利局出資30萬元,建起大水塔,全村人民喝上了乾淨水,吃水有了保障。

該村進行沼氣建設,共安裝53個,超額完成23個,既環保又節能,最重要的是使村民能使用上節能燃料。

該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完成2008年新型合作醫療籌資。全村218戶,753人全部參保,100%完成任務,解決了村民們“看病難”的問題,並幫助我村參加醫療合作的村民們進行年度免費體檢。

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生產發展


(一)農業方面
1、南王村結合有利的地理優勢、城郊優勢和區位優勢,投資80萬元成立了綠色瓜果蔬菜專業合作社,為解決村民賣菜難問題,合作社建起氣調保鮮貯藏庫。採取“旺季收購綠色水果蔬菜、反季節銷售”的經營模式,拓寬瓜果蔬菜銷售渠道,帶動果農菜農增收。該社的成立,填補了我縣合作社綠色瓜果蔬菜流通行業空白,對南王村及箕城鎮乃至全縣綠色瓜果蔬菜經營流通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2、南王村因地制宜,發展主導產業,2008年引進美國先進的新品種蘆筍,投資200餘畝種苗基地進行蘆筍種植,今年又新增50畝,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帶動全村經濟發展。
3、南王村調整產業結構,引進新技術、推廣新技術,2009年投資十餘萬元興建蔬菜大棚20個,已建成10個,現已開始種植西紅柿,改變過去單一種植結構,發展新思路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
4、發展經濟林和生態林700畝,其中經濟林500畝,人均0.7畝,現種植西瓜120畝,今後將繼續加大西瓜的種植。
(二)養殖業方面
1、兩個500頭養豬廠已動工建設,預計11月份底開始養豬。
2、正建設養雞廠一個,修建30間雞宿,計劃養雞10000隻,10月份可投入使用。
(三)工業方面
該村引進廣東東莞東琪康水處理材料廠一個,投資800萬元,佔地40餘畝,過幾年將建一個化工廠,能夠解決50個勞動力,這將為該村帶來更大的經濟發展潛力。

完善長效管理機制


1、強化責任,完善機制,發揮骨幹隊伍作用是保證村容整潔常態化的根本保證。在改造中,該村堅持"一手抓整治環境、一手抓長效管理",形成了保持和鞏固環境的長效機制。從該村的實際出發,一是組建了垃圾收集、宅前屋后保潔、河道、道路清理三支管理隊伍,定崗定責,分片包干,群眾監督。二是成立由老幹部、老黨員共3人組成的衛生監督隊伍,義務監督村的衛生整潔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反饋責令整改。這項工作推行以來,有效避免重走"建起來、漂漂亮亮;過一陣、髒亂依舊"老路的有效手段,徹底改變長期以來的環境髒亂差問題,實現全村人居環境、農民生活方式的有效轉變。
2、一方面通過環境改造人,利用宣傳和整治力度,促使村民自覺改變生活方式,徹底改變垃圾亂倒、路障亂設、雜物亂放等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宣傳營造良好氛圍,利用印刷宣傳冊、文化下鄉、評優評星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宣傳,使新農村建設深入人心,引導和動員廣大群眾自覺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中來。

實施村務公開,民主管理保和諧


該村就把涉及老百姓利益的重大事情公開公布,實實在在地搞好重大事情的“一事一議”和村務公開,兩委會和村民代表會議共做決定,這樣減少了干群矛盾,保持了農村的穩定。該村創新了村務公開的工作模式,一切以群眾的利益為準則,規範農村幹部的行為,規範一切財務制度,規範工作程序,規範規章制度,杜絕做傷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徹底改變農村幹部的工作作風,讓老百姓從內心裡真正對幹部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