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城鎮
箕城鎮
箕城鎮位於縣中部,駐地河南街村。東鄰講堂鄉,南依郝北鎮,西靠雲竹鎮,北與西馬鄉、北寨鄉毗鄰,總面積283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箕城鎮鄉鎮企業比較發達。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穀子、小麥等,經濟作物有蔬菜、油料、藥材。
箕城鎮是山西省榆社縣的一個鎮,位於榆社縣縣中部,也是縣政府駐地。鎮政府駐地河南街村。”箕城“得名於箕子(紂王之叔,官太師,也是箕子朝鮮國的開國之君),這裡曾經是箕子的封地。東鄰講堂鄉,南依郝北 鎮,西靠雲竹鎮,北與西馬鄉、北寨鄉毗鄰,總面積283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山地佔總面積的75%,平川佔總面積的25%。紫金山海拔1243.3米,為本鎮最高山峰。濁漳河縱貫鎮西,東河(儀川河)流經連家莊、河南街村北。本鎮屬溫和區,氣候適中,水源降水量594.6毫米。無霜期,沿濁漳河村大於180天,東南部山區150━165天。
本鎮屬溫和區,氣侯適中,水源降水量594.6毫米。無霜期,沿濁漳河村大於180天,東南部山區150━165天。
箕城鎮鄉鎮企業比較發達。如膠丸廠、化工廠、小杜余溝村的的山西老陳醋廠等至今運轉很好。
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穀子、小麥等,經濟作物有蔬菜、油料、藥材.。城關、河南街、板坡、郜家溝還新發展大棚菜,為縣城居民主要蔬菜供應基地。
該鎮交通四通八達,東部有東(江)郭(郊)公路(下稱東郭路),南部有榆(社)洪(水)公路(下稱榆洪路),西部有太焦鐵路,太長、南(王)峽(口)公路,北部有太邢公路。科技、教育、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該鎮城關村自元代置縣城,素為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商貿中心。明、清多出進士、舉人。民國初年,城關常黑則在太原辦起印刷館,為縣第一個印刷工人。土地革命時期,潭村人時青為本縣最早的中共黨員。抗日戰爭之初,城關村女青年李蘭鳳加入中國共產黨,為本縣第一個女共產黨員。新中國成立后,北王村常海明第一個考入清華大學。該鎮還湧現出張輔仁、王玉仙、張全維等著名省級農業勞動模範。境內還有墩圪塔、上西山、下西山人類舊石器時代活動遺址,以及堂寺石窟等文物古迹。
箕城鎮轄:城關村、南河底村、趙道峪村、石棧道村、寨溝村、北泉溝村、廉村、上西山村、下西山村、板坡村、連家莊村、杜余溝村、賈峪村、河南街村、郜家溝村、北向陽村、南向陽村、旋余溝村、中余溝村、蓮花池村、寺家凹村、潭村、李峪村、蘆家莊村、坪上村、鬍子溝村、趙家莊村、溫家莊村、董家莊村、南馬會村、北馬會村、南王村、小杜余溝村、北王村、桑樹溝村、馬家溝村、山莊村、泥河掌村、中泥河村、東溝村、泥河口村、峽口村、南社村、寨上村、北逆流河村、南逆流河村、銀郊村、東匯村、石花村、柳灘村、北棗林村、馬家莊村、沿北村、小常家會村、大常家會村、王景村、紅崖頭村、山泉峪村、小下車村、大下車村、梁峪村、段家莊村、侯家莊村、楊家堖村、桑家溝村等。
箕城鎮緊緊圍繞促進農民增收這一主題,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優勢產業在提高糧食綜合生產前提下走精化、集約和產業化的路子,不斷拓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空間。該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6780萬元,鄉鎮企業總產量達到876.5萬公斤,農民人均收達到1989元。箕城鎮黨委、政府按照區位比較優勢,將全鎮農業結構調整為城郊和山區兩大塊,傾力實施了“四大園區建設”:一是以濁漳沿岸峽口、泥河口、南河底、潭村、南、北馬會等村為主的萬畝高效種植示範園區。利用該片區土質肥沃、便於灌溉的優勢,依託科技、在培育玉米、土豆、蘿蔔、大豆等農產品的同時,推廣糧林、糧經、糧葯套種的立體增效模式,進行玉米套種菜類、瓜類等經濟作物,實現了高效種植區畝均增收400元的目標。二是以大、小下車、河南街、城關,上下西山,北泉溝等村發展露天菜1000畝,佔領縣城夏秋蔬菜市場;在大小下車、山泉峪、石花、李峪等村發展日光溫室大棚100座,佔領縣城冬春蔬菜市場,鎮里採取狼心狗肺戰略,確保了農民穩定增收,實現了戶均增收1萬元的目標。三是以東匯片、銀郊片、旋余溝等村為主的養殖園區。在邊遠山區的段家莊、大常家等村重點發展肉牛,達到了戶均2頭牛、5隻羊;在石花、山泉峪、東匯等村發展蛋雞養殖,達到了戶均蛋雞70隻;在上、下西山,南、北王村、南社等村發展瘦肉率高、市場收購價高的三元仔豬養殖。共培養牛專業村15個、養羊專業村10個、養雞專業村5個。全鎮牧業收入佔到全鎮總收生產方式的43.5%,全鎮養殖存欄達到牛4752頭、養2.6萬隻、豬1.2萬頭、雞115萬隻。四是以城關、板坡、連家莊等城郊村為主的民經濟園區。鎮里創優環境,積極扶持農副產品加工業、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發展,加大招商收資力度,吸引農民就業。該鎮新增民營企業8個,總產值達到了2.7億元,同比增長11%,實現利稅612萬元。在發展包營經濟的同時,他們積極引導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創立各類行業協會6個,還培養了各類農產品專業合作組織,真正實現了農民增收。
1.新建日光溫室蔬菜大棚100座。發展蔬菜大棚箕城鎮不但有城郊優勢,而且經過多年的科技培訓、實用技術推廣基礎很好,現有的300餘座大棚都經營很好,把農民建棚的積積性帶動起來,根據規劃,將在泥河掌、潭村、銀郊、桑家溝、峽口、小下車等10村利用高速公路征地補償款等資金規劃發展大棚100座,每座0.6畝;重點發展小杜余溝、南王村溫室大棚無土栽培示範園區,目前新鮮的無公害西葫蘆、黃瓜已上市,種植戶效益可觀。
2.新增蘆筍3000畝。全鎮蘆筍現有種植面積850畝,其中500畝今年將進入盛產期,總產量增加20餘萬斤,按去年的市場價計算,純收入達到50餘萬元。今年要新發展2150畝,並依託王鵬飛,喬茂兵種植大戶建造蘆筍加工廠,解除農民的後顧之憂。
3、新建養豬小區。依託芳飛養豬專業合作社,五健專業合作社,新建以東匯、泥河掌、北王村等村為主的養豬小區。其中僅東匯兩個專業合作社佔地面積就達到60畝,養豬小區建設豬舍480間,竣工後生豬存欄即可達到4000頭,今年可達到全鎮生豬存欄20000頭以上,為養殖戶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積極擴大肉雞養殖規模。在原有的大常家會、石花、南河底、泥河口等養殖蛋雞的基礎上,今年,中泥河、小杜余溝新發展規模肉雞養殖10萬隻。特別是加大對養殖大戶的扶持力度,帶動了村民養殖的積極性,泥河口村吳二狗一戶就養殖肉雞2萬多隻。中泥河村民張汗麗、張國如、王艷剛等人依託文水投資公司給提供雞苗和飼料並進行成品雞回收的優勢,進一步擴大肉雞規模養殖,佔地6畝,新建雞舍6個,年出欄可達20萬隻左右。
5、擴大西瓜種植面積。全面推廣採用“雙層膜”覆蓋和病蟲無害化綜合防治技術,擴大銀郊、東匯、泥河口、北馬會等村的西瓜種植面積,提高土地的產出率。目前已落實680畝,其中東匯片區240畝,銀郊片區185畝,泥河口65畝。
6、推廣香椿種植技術。2009年在泥河掌村引進香椿種
植50畝,今年向周邊村輻射,積極推進以泥河掌鹿建文香椿專業合作社為依託的香椿苗木培育基地建設,目前已進入育苗階段,出圃后,可擴大種植面積240畝,僅泥河掌一村發展50畝,帶動農戶35戶。該專業合作社特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對農戶進行育苗培訓,有效的保證了育苗的成活率。
7、積極培育家庭式小作坊生產。積極培育北逆流河、北泉溝、泥河掌等村的家庭式小作坊生產。08年年底北逆流河牌豆腐乾包裝上市后填補了我縣的空白,供不應求。今年我們要規範豆腐、香乾、莜麥面、灌腸等綠色農產品的生產標準,引導農民樹立品牌意識,進而做大做強。目前泥河掌村己成為遠近聞名的豆製品專業村。
8、建設優質小雜糧示範園。繼續在楊家堖村建設優質品種晉谷“36”示範園,實施“統一規劃、統一供種、統一播種、統一技術、統一施肥”,並逐步推廣到東匯、大下車等村,面積達到100餘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