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寨鄉

山西省晉中市榆社縣下轄的一個鄉

北寨鄉,隸屬於山西省晉中市榆社縣,地處榆社縣東北部,東鄰和順縣陽光占鄉、橫嶺鎮、左權縣石匣鄉,南接箕城鎮,西、北靠西馬鄉、社城鎮,區域面積203.99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8695人。

1949年,分屬榆社縣第二區、第五區。1950年,第五區併入第二區。1961年,屬北寨公社。1984年3月,北寨公社改北寨鄉。截至2020年6月,北寨鄉下轄17個行政村。

2011年末,商業網點31個,職工62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023萬元,比上年增長6.7%。

歷史沿革


1949年,分屬榆社縣第二區、第五區。
1950年,第五區併入第二區。
1956年,分屬趙王、部村2個鄉。
1958年,屬武鄉縣社城紅旗公社。
1959年,從榆社縣紅旗(社城)公社分設星光(仰天)公社。
1960年,撤銷星光(仰天)公社,設立星光(北寨)公社。
1961年,屬北寨公社。
1984年3月,北寨公社改北寨鄉

地名由來

北寨鄉因轄區南面有南寨,且又位於泉水河北岸,故名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北寨鄉地勢東北高,地形群山環繞。主要山脈有廟嶺山系、尖山山系等。境內最高峰位於鄉境北部的杏花庄村,海拔1612米;最低點位於南部的青峪村,海拔1032米。

水文

北寨鄉境內河道屬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泉水河1條,從東北至西南流經境內北寨、趙王、青峪等村,長34.5千米。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61年,轄郭家社、溫泉、杏花庄、東溝、堡下、曲里、輝溝、東瑞、上城南、下城南、部村、高崖底、白家莊、牛槽溝、馬陵、北寨、南寨、五科、千峪、孟家莊、仰天、趙王、東灣、水磨頭、青峪、黃嶺、尹溝、石匣溝、麻地灣29個生產大隊。
1984年3月,轄29個村。
2001年3月,撤銷黃嶺、麻地灣2個村。
2002年10月,撤銷尹溝、石匣溝2個村,轄25個村。
2011年末,北寨鄉轄北寨、南寨、郭家社、溫泉、杏花庄、東溝、堡下、曲里、輝溝、東坡、上城南、下城南、部村、高崖底、白家莊、牛槽溝、馬陵、五科、千峪、孟家莊、仰天、趙王、東灣、水磨頭、青峪25個村民委員會。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北寨鄉下轄17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北寨村新建路。
北寨村下城南村仰天村
郭家社村郜村村趙王村
堡下村高崖底村東灣村
曲里村白家莊村水磨頭村
輝溝村牛槽溝村青峪村
上城南村馬陵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北寨鄉轄區總人口931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300人,城鎮化率24.7%。總人口中,男性4941人,佔53.1%;女性4369人,佔46.9%;14歲以下1424人,佔15.3%;15~64歲7001人,佔75.2%;65歲以上885人,佔9.5%。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8.45‰,人口死亡率7.14‰,人口自然增長率1.31‰。
截至2018年末,北寨鄉戶籍人口8695人。

經濟


2011年,北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2667元。

農業

北寨鄉有農業耕地面積3.94萬畝,人均4.2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33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4%,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88.3%。糧食作物以玉米、高粱、大豆、穀子、小雜糧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571噸,人均491千克,其中玉米3452噸,穀子484噸,豆類19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
北寨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產肉類580噸;畜牧業總產值1313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9.8%;截至2011年末,森林面積10.4萬畝,林木覆蓋率32%。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445畝,產量176噸,主要品種有蘋果等。2011年,北寨鄉有大型農業機械21台(輛)。

商業

2011年末,北寨鄉有商業網點31個,職工62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023萬元,比上年增長6.7%;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410萬元,比上年增長5.8%。
黃牛養殖
黃牛養殖
2010年是完善落實“十一五”規劃,科學謀划“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北寨鄉黨委、政府科學把握髮展趨勢,適時調整產業布局,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傾力打造品牌農業,溝域經濟發展理念成為貫穿生態北寨、文化北寨、和諧北寨建設的主旋律。
一年來,北寨鄉溝域經濟建設重點突出,亮點頻現,主要表現在蔬菜、育苗、小雜糧、畜牧養殖四大主導產業擴規升級、轉型發展。

蔬菜基地

穩步推進水磨頭、趙王、東灣、青峪、仰天、輝溝、堡下7個百畝蔬菜基地、1個蔬菜批發市場的規劃建設。水磨頭百畝蔬菜基地建設,以打造“拱棚+大棚+明地菜”三位一體的蔬菜生產專業村為目標,進一步擴大拱棚種植規模,達到百畝百座、戶均1畝拱棚的發展目標,並配套建設100噸蓄水池。為了打造蔬菜品牌,水磨頭村已完成蔬菜產品包裝設計,首批包裝已成功上市,無公害認證和綠色食品認證正在申請中,蔬菜批發市場已初具雛形。趙王村百畝蔬菜科技示範基地建設,針對原“桃王九九”基地因苗木不適應當地氣候條件難以繼續發展的現狀,趙王村迅速轉型,建設百畝蔬菜科技示範基地,其中:建設佔地50畝的移動拱棚14座,配套發展蘆筍套種大蒜50畝,中華第一蔥“雞腿蔥”10畝,紫色楊樹50畝。東灣村百畝蔬菜基地目前已建成20畝。青峪、仰天、輝溝、堡下百畝蔬菜基地正在規劃建設中,今秋重點完成水、電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林中村

以東灣為中心,帶動周邊村發展新品種育苗1000畝,在郜村、青峪等村發展乾果經濟林500畝。

粗糧村

以溫泉為中心,輻射帶動曲里、堡下等7個村發展優質小雜糧種植1000畝,重點規範合作社運行,落實標準化生產,提升小雜糧品質,依託田和石磨進行加工,打造北寨小雜糧品牌。

文化


文物古迹

上城南村古老的民居
上城南村古老的民居
1、古墓。石勒墓位於縣城北12公里趙王村東北土崗上,封土高10.8米,佔地面積264.4平方米。墳墓封土堅硬,現仍依舊封存。1984年9月5日,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以來,北寨鄉黨委、政府圍繞石勒墓的立項開發進行外圍綠化、道路整修、墓碑修復等外圍開發保護工作,為系統化開發奠定基礎。
2、古樹。青峪村現有古揪、古柳、古槐樹,據初步考證,均有幾百甚至上千年的歷史,青峪村對古樹建造小圍牆保護,並設立標誌碑。
白家莊古驛道上的三官廟
白家莊古驛道上的三官廟
維修一新的三官廟
維修一新的三官廟
3、古工藝。白家莊村現存的石雕、木雕、磚雕等古工藝品,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白家莊古道也有著一定的歷史價值。

革命文化

太行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部舊址位於榆社縣北寨鄉堡下村,舊址設在一民房內,佔地面積78.1㎡,坐北朝南。原為一進院落布局,現在正房為石質拱圈窯洞,第二軍分區(1940年之前稱第一軍分區),隸屬太行軍區,1944年遷於榆社縣堡下村(當時屬和順縣),1945年11月遷往左權縣馬廄村。司令員兼政委曾紹山在此期間指揮所屬部隊新十旅和第一、三、四軍分區密切配合,多次粉碎了日寇第六十二師團等日偽軍對根據地的瘋狂掃蕩。1945年遵照朱德總司令對日展開反攻命令,對日偽軍發動了反攻。堡下駐紮的司令部成員有:司令員-曾紹山,政委-陶羅江,書記-賴然義,宣傳部部長-張會如東溝駐紮的政治部成員有:政治部主任-胡立新1945年1月22日,駐和順縣、太谷縣日軍200多人,為搜尋營救被俘的日本高級軍官鈴木川三郎,偷襲中共太行二地委和二軍分區機關駐地——堡下村,郝二小為日本人抓獲為其引路,郝二小為了保護八路軍的安全,為日本人提供假情報,被日本人殺害。日本軍凌晨時到達堡下。受周恩來邀請,正在堡下村考察抗日根據地的美國駐延安軍事觀察組人員正住在此地,為他們站崗的士兵被日本人殺害,美軍中尉惠特爾西與陪同的翻譯、中共黨員李紹唐在突圍中犧牲。為掩護群眾轉移,激戰中犧牲八路軍戰士一百多名,太行二地委幹部培訓班黨員三十五名,堡下村村民八十多名。

小麻文化

下城南村專門壓榨小麻油的古老油坊
下城南村專門壓榨小麻油的古老油坊
北寨素有“麻皮之鄉”的美稱,當地群眾有種植小麻的悠久歷史。主要品種為線麻,線麻分雄雌兩種。雄麻又稱夏麻,皮軟,色亮,性韌,開花不結籽,夏季收穫。雌麻又稱秋麻,皮厚,色黃,結籽不開花,秋季收籽,可炸油,麻皮可供織。近年來,隨著北寨小麻油加工企業的擴規壯大,通過與農戶簽訂種植合同,實行定單生產模式,小麻種植規模逐年增加,2010年全鄉小麻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北寨線麻,跟最近很火的廣西巴馬“火麻”其實是一種植物。北寨人天天吃著“長壽油”,據說吃火麻油是廣西巴馬人長壽秘訣。
群眾文化
下城南村村民文化廣場
下城南村村民文化廣場
鄉黨委克服等、靠思想,積極主動加強基層文化場所建設,2007年投資10萬元對原有鄉文化站進行翻新整修,配備辦公器材;青峪、水磨頭、仰天、趙王、下城南5個村投資建設村級文化室,並建立村級流動圖書庫;2007年成立了“霸王詩社”,吸納當地文人才子43人入社,以詩歌、民謠、打油詩等多種形式予以傳播頗具北寨特色的地域文化,引導北寨主流文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北寨以北

在北寨鄉北的八賦嶺下,清漳河畔,現和順縣橫嶺鎮儀城村,歷史上曾有一個縣城,叫平都城。由趙簡子始建於公元前493年。一度叫平城縣、義興縣、儀城縣,管理範圍大至是現在的和順西部、榆社北部、榆次南部。到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撤除儀城縣、併入和順縣前,儀城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域,曾存在了1700多年。當然,北寨以北、社城北部的這些傳統的儀城縣管轄地也一併歸到了和順縣。但由於地理上分屬於清濁漳河,中有分水嶺阻隔,交通和行政管理不便。1949年12月26日,榆次專署決定將和順縣北寨以北、雙峰以北濁漳河流域的12個行政村、93個自然村劃歸榆社縣管轄。(其它更邊緣的焦紅寺、沙旺、琵琶窯、菜不測等7個自然村直到1956年才劃歸榆社縣)。這正是“北寨以北”獨特的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北寨籍作家張玉系列散文曾形象地予以描述。

交通


北寨鄉境內有鄉級公路1條,總長32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北寨鄉有小學1所,在校生202人,專任教師4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北寨鄉有各類科技人才14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68人,經營管理人才10人,技能人才9人,農村實用人才58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北寨鄉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1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5人。
2011年末,北寨鄉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1%。
2011年末,北寨鄉有中央、省、市、縣等158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2.1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北寨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3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9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專業衛生人員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78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831人次,出院病人124人次。
2011年,北寨鄉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8379人,參合率90%。

社會保障

2011年,北寨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03戶,人數703人,支出97.9萬元,比上年增長53%,月人均116元,比上年增長36%;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4人,支岀4.56萬元,比上年增長2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42人,支出28.26萬元,比上年增長35%;農村醫療救助132人,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8人次,共支出17.64萬元,比上年增長18.6%。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北寨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線路單程總長39千米,投遞點25個,鄉村通郵率達100%;征訂報紙547份、期刊62冊。固定電話用戶800戶,行動電話用戶382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