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大亨

清代宜興制壺名手

邵徠大亨(1796-1861),活躍於嘉慶道光年間,宜興上袁村人,是繼陳鳴遠以後的一代制壺大家,其制壺以氣韻見長,所作多簡潔莊重,氣度不凡。

傳世作品有《一捆竹壺》(藏於南京博物院)、《魚化龍壺》、《掇球壺》和《風卷葵壺》等,皆為砂壺精品。

人物生平


邵大亨,制壺大家。他在少年時就享有盛名,是繼陳鳴遠以後的一代宗匠。

主要成就


制壺

徠他的制壺以揮撲見長,尤其在制簡練形體,如掇球、仿古等壺,樸實莊重,氣勢不凡,更突出紫砂藝術質樸典雅的大度氣息,他的壺“力追古人,有過之無不及也”。其魚化龍壺,伸縮吐注,靈妙天然。他的作品在清代時已被嗜茶者及收藏家視為珍寶,有“一壺千金,幾不可得”之說。可見當時他的壺藝聲譽之高。現有《魚化龍壺》《龍頭一捆竹壺》藏於南京博物館。

個人作品


德鍾壺式

邵大亨作品
邵大亨作品
德鍾壺式是邵大亨的代表作,器形端莊穩重、比例協調、結構嚴謹,乃經典壺式之一。此壺泥質呈板栗色,純正紫潤。通身手感極佳,撫之如嬰兒肌膚。此大亨德鍾壺,尺寸碩大,卻不顯粗率,近觀製作隨意自然,如信手拈來,遠視整器周正秀雅,若渾然天成,技藝手法已臻紫砂壺藝之巔。大亨真品傳世尤稀,近代紫砂泰斗顧景舟對其推崇備至,其在《宜興紫砂珍賞》一書選入大亨作品七件,除一件定為待考之外,其餘六件真品,只有兩件印款一致,表明大亨會有不同用印款識。此壺泥胎、工法、理趣、氣息切合大亨風格,非一般陶工所能為,且多次出版於台灣紫砂專著,屬於流傳有序的紫砂名品,珍貴異常。如今現身於市場,可遇而不可求也。
邵大亨(1796-1850),活躍於嘉慶道光年間,宜興上袁村人,是繼陳鳴遠以後的一代制壺大家,其制壺以氣韻見長,所作多簡潔莊重,氣度不凡。大亨壺在清代已被珍若拱璧,歷來深受藏家珍愛,有“一壺千金,幾不可得”之譽。《宜陶之旅》第195頁,台灣李佑任陶藝公司出版,1987年。《名壺郵票特展專輯》第69頁,壺中天地雜誌社,1991年1月。
《荊溪紫砂器》第160頁,台灣唐人工藝出版社,1999年4月。
《壺魂》第77頁上圖,台灣唐人工藝出版社,2003年3月。
其中有為有名的,有離奇傳說的大亨壺————大亨掇只壺
邵大亨作品2
邵大亨作品2
“大亨掇只壺”現珍藏於上海市嘉定區的“四海壺具博物館”,據說:顧大師曾想模仿大亨掇只一壺,一直下不了手,到最後不得不望“掇”興嘆。

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宜興紫砂壺藝概要》:“經我數十年的揣摹,覺得他(邵大亨)的各式傳器,堪稱集砂藝大成,刷一代纖巧糜繁之風。從他選泥的精練,造型上審美之奧邃,創作形式上的完美,技藝的高超,博得一時傳頌,盛譽之高,大有‘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之慨。”
《茗壺說贈邵大亨君》:“其掇壺,頸項及腹,骨肉亭勻,雅俗共賞,晌者之譏,識者謂後來居上。嘴注把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長注尤古峭。口蓋直而緊,雖傾側無落帽憂,口內厚而狹,以防其出。氣眼外小而內巨,如喇叭形,均無窒塞不通之弊。且貯佳茗,經年嗅味不變。此皆前人所未逮者”。顧景舟大師也認為“大亨壺各式傳器堪稱集砂藝之大成,刷一代纖巧糜繁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