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延鐵路
鐵路
神延鐵路是包西鐵路的一段。自陝西神木縣的神木北站至陝西延安市延安北站,正線全長382.4公里。總投資64.7億元。北起神木北站,南至延安北站,全長382.4公里,途經榆林和延安的七縣兩區,年運輸量1420萬噸,是包頭至柳州南北大通道上的重要組成部分。沿線設有車站38個,途經榆林、延安的7縣2區。
1998年5月開工,2001年4月15日全線鋪通,2002年2月8日首部列車開通,正式投入營運。神延鐵路在神木與包神鐵路、神朔鐵路相連,在延安與西延鐵路相接。神延鐵路被陝北人民稱為“幸福之路”。這條鐵路和西延線、西康線的貫通,使從南到北挺起了1100公里的“鐵脊樑”。

陝北“幸福之路”
沙漠脊樑

沙漠脊樑
陝西經濟崛起的脊梁骨
2000年4月15日,這條標誌著服務西部大開發的重要鐵路幹線,擰緊了最後一節軌排的螺栓,提前3個月全線勝利鋪通。神延鐵路是國家重點工程,也是新世紀中國首條鋪通的幹線鐵路。神延鐵路北起神朔鐵路神木北站,南起西延鐵路延安北站,是包頭至柳州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神延鐵路北接包神鐵路,南連西延鐵路,與西康鐵路和在建的寧西鐵路相連,構成中國中、西部地區的南北大幹線,實現了包柳鐵路大通道的貫通,對溝通全國各大經濟地區的聯繫,完善中西部地區路網,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對於開發中國“三西”能源基地,加速“三西”地區的發展,促進老區人民脫貧致富、振興地方經濟,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沙漠高原上的綠色通道
神延鐵路主要通過毛烏素沙漠東南緣接壤地帶和黃土高原梁峁溝壑區兩大地貌單元。所經地區地質複雜,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神延鐵路從一開始,就把水土保持與工程建設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力求將神延鐵路建成一條永久性的綠色通道。
投資3億元進行的神延鐵路水土保持和綠化,實現了生物與工程措施相結合,保護了陝北鐵路沿線的生態環境。專家認為:神延鐵路路基大面積採用植物防護措施,在西部乾旱半乾旱地區尚屬首次,其生態、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神延鐵路
神延鐵路被陝北人民稱為“幸福之路”,是中國新世紀鋪就的第一條鐵路。修建神延鐵路,對中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有重要意義。按照鐵道部“八縱八橫”鐵路路網規劃,在黃土高原上,北起內蒙古包頭南至陝西西安並與西康、西寧、隴海、侯西各線連接,構成一條中國南北的縱向鐵路大幹線。在這條鐵路大幹線中,神延鐵路起著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要作用。作為南北鐵路大幹線重要組成部分的包頭至西安線,北段有已建成的包頭至神木鐵路,南段有已建成的西安至延安鐵路。唯中段的神木至延安尚未建成。這一“斷流”現象,嚴重束縛了包神、西延兩線的手腳,也使包西線乃至整條南北鐵路大幹線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巨大作用。修建神延鐵路,貫通包西全線,是完善我國鐵路路網的迫切需要,更是陝北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的殷切企盼。神延鐵路位於陝西省北部榆林地區及延安市境內。線路北起神木北站南至延安北站,途經神木、榆林、橫山、米脂、綏德、子洲、清澗、子長和寶塔等九個縣(區),其間翻越天山、冒天山分水嶺,跨過窟野河、禿尾河、無定河、秀延河、延河及支流水磨河、淮寧河、蟠龍川等水系。神延鐵路對西部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黃土高原、關中平原和陝南秦嶺大巴山區,經濟發展有互補性,但由於沒有長大幹線鐵路貫通,制約了經濟發展。雖然神木到延安沿線煤炭、天然氣、石油等資源十分豐富,神府、榆神煤田以及子長、延安等地是中國重要的煤炭、天然氣基地,也是中國能源基地戰略西移的重點地區之一,同時,沿線高嶺土、岩鹽及旅遊等其他資源也很豐富。但由於交通不便,資源優勢不能變為經濟優勢。
神延鐵路的修建為沿線資源開發創造了基礎條件,使那些令人垂涎的豐富資源不再是待字閨中的擺設。陝北地區可憑藉資源開發積累資金,進行治沙、治山、治水等國土整治,迅速改變山區面貌,加快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建設秀美山川。此外,建成神延鐵路,包西線全線貫通,對加強西北與西南、中南、華北、華東地區之間的聯繫,縮小東西部地區差距,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正是這一誘惑力,強烈地吸引著陝西省特別是陝北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神延鐵路是中國在高原山區修建的又一條長大鐵路幹線。1998年 5月開工后,沿線人民對鐵路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為了早日建成這條鐵路,鐵路建設者也進行了一系列管理探索和科技創新。
整個工程由鐵道部與陝西省政府按8∶2資本金的比例合資建設,雙方共同組建陝西西延鐵路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業主單位,全權負責全線資金籌集、建設、運營、還貸責任。受西延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委託,鐵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全面負責神延鐵路的建設管理工作,實行包投資、包工期、包質量、包產出能力的“四包”責任制。由業主委託專業管理機構實施建設管理,這是我國鐵路建設中全新的管理模式。
神延鐵路的建成對溝通中國各大經濟區的聯繫,完善中西部路網,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對開發中國“三西”能源基地,加速“三西”地區的發展,促進老區人民脫貧致富、振興地方經濟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