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新陽鎮的結果 展開

新陽鎮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下轄鎮

新徠陽鎮,隸屬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2018年,戶籍人口30274人。 

1949年,改鎮為鄉。截至2020年6月,新陽鎮下轄2個社區和22個行政村。 

2018年,新陽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歷史沿革


新陽鎮
新陽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稱新陽鎮。
1949年,改鎮為鄉。
1958年9月,與琥珀、石洞組建新陽公社。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新陽鎮轄溫家集、胡家大庄、王家莊、趙家莊、沿河、裴峽、張家坪、蝴蜒嘴、周家灣、凌家窯、郭王、蒲池、張家陽瓦、王田、石家坡、堅家山、橋子溝、肖王、趙胡、新寨、席寨、姚家溝、溫綠、楊幌24個行政村;下設15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新陽鎮下轄2個社區和22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溫集村。 
王家莊社區王田村蚰蜒咀村張家陽屲村
趙家莊社區沿河村裴家峽村肖王村
溫家集村楊峴村郭王村席寨村
周家灣村張坪村堅家山村趙胡村
蒲池村凌堯村姚家溝村溫緱村
胡家大庄村石家坡村橋子溝村新寨村

地理環境


天水新陽鎮農田
天水新陽鎮農田
新陽鎮是由渭河衝擊、侵蝕而形成的河谷盆地。其河北屬於黃土高原南緣,河南屬於西秦嶺北支系山脈。新陽鎮川區海拔1100米左右,南北山區海拔高度在1300米至1800米之間,新陽鎮氣候溫暖,四季分明,雨量適當,屬於暖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2度,最冷月為一月,最熱月為七月。
年降雨量500毫米至600毫米,一年有兩個降雨峰值,七月多屬於雷雨;從九月下旬到十月中旬,由於受冷暖鋒面交匯形成的華西秋雨的影響,多為連綿數日的陰雨天氣。

地形地貌

新陽鎮地處渭河南岸,鳳凰山北麓,地勢西高東低;地形是由渭河沖積、侵蝕而形成的河谷盆地,渭河北屬黃土高原南緣,渭河南屬西秦嶺北支系山脈;境內最高點位於鳳凰山,海拔1895米;最低點位於趙家莊小川子村,海拔1150米。 

氣候

新陽鎮屬溫帶半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2℃,1月平均氣溫-4.5℃,極端最低溫度-19℃(1991年12月17日),7月平均氣溫20.1℃,極端最高溫度37℃(1997年7月25日);年平均降雨量557毫米,極端年最大降水量700.6毫米(1976年),極端年最少降水量247.6毫米(1994年),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7月最多。 
水文
新陽鎮境內屬渭河流域,流域面積13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渭河1條,河流總長度3.1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渭河,從裴峽至謝家流經境內胡家大庄、郭王,年均流量15.4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新陽鎮主要自然災害為霜凍、冰雹和暴雨引發的洪澇;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是1987年9月發生的洪澇災害,造成渭河沿岸530畝農田被淹,直接經濟損失21.3萬元。 
新陽鎮
新陽鎮

人口


2011年末,新陽鎮轄區總人口3306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500人,城鎮化率10.6%,另有流動人口3796人。 
2017年,新陽鎮常住人口29142人。 
2018年,新陽鎮戶籍人口3027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新陽鎮財政總收入1060萬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30萬元,比上年增長5%;人均財政收入320.6元,比上年增長8%。 
2011年末,新陽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300萬元,比上年增長7%;各項貸款餘額560萬元,比上年增長6.5%。 

農業

新陽鎮有農業耕地面積5萬畝,人均1.5畝;2011年,農業增加值0.7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4%;2011年,生產糧食1.2萬噸,人均362.9千克,其中小麥0.6萬噸,玉米0.3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葡萄、蘋果和核桃,2011年,葡萄種植面積0.7萬畝,產量1.4萬噸;蘋果種植面積0.5萬畝,產量1.1萬噸;核桃種植1.1萬畝。 
新陽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0.2萬頭,羊0.2萬頭,家禽4萬羽;畜牧業總產值6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8%。 
截至2011年末,新陽鎮累計造林2.4萬畝,林木覆蓋率34.8%,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3萬畝,產量2.6萬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葡萄、杏等;2011年末,小型農業機械150台,農民人均純收入3360元。 
新陽鎮
新陽鎮

工業

新陽鎮工業以生產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有磚廠6家,水泥廠1家,職工192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640.5萬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3.6%。 

商業

2011年末,新陽鎮有商業網點163個,從業人員513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200萬元,比上年增長7.5%;綜合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1800萬元,比上年增長6.7%。 
2018年,新陽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新陽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6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5戶,農家書屋24個,藏書30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44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 
2011年末,新陽鎮有學校體育場4個,溫家集、胡大、趙家莊、王家莊4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3%。 
2011年末,有甘肅、陝西等60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村村通”和“戶戶通”電視用戶8266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3%。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新陽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330人,專任教師9人;小學24所,在校學生1085人,專任教師26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初中在校學生4100人,專任教師22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600人,專任教師120人;2011年,教育經費達1600萬元,比上年增長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新陽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6個,其中衛生院2個;病床40張;固定資產總值76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2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18人,註冊護士9人;2011年,醫療機構(衛生所以上)完成診療0.4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9萬人,參合率96%。 

社會保障

2011年,新陽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49戶,人數1416人,支出124.1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2人;農村醫療救助26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150人,共支出58萬元,比上年增長4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9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4.5萬元,比上年增長15%;自然災害受災人口4325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326畝,直接經濟損失723萬元,救災支出35.3萬元,比上年增長3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新陽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0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0.8萬份、期刊0.3萬冊,業務收入59萬元;有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32個;固定電話用戶0.4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5萬戶;網際網路用戶0.3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600萬元。 
鎮黨委、鎮政府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指導農村工作,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商貿興鎮,產業富民,山川連動,科技推動”四大戰略目標,走“依託項目振興,面向市場發展,深化改革增效”三條路子,按照“山藥川果、高畜低禽”和“上青中紅下紫”的產業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全區將“三新陽地區建成全市最大的高效農業主產區和畜禽養殖示範基地”,全鎮上下堅持以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實現了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長足發展。截至2007年底,全鎮經濟總收入6370.37萬元,農業收入5192.67萬元,鎮財政收入205.2萬元,糧食總產量達到9783.20噸,人均產糧292.29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03元。
新陽鎮商貿活躍。以新陽綜合農貿市場為主體的商貿業日益繁榮,年成交額已突破821萬元大關,市場上百貨齊全,物美價廉,深受周圍鄉鎮及鄰縣群眾的青睞。境內隴海線、寶蘭線設新陽鎮車站,渭河上架有鐵索鋼板弔橋和新陽渭河公路大橋,橫跨南北,鎮村道路縱橫交錯,交通非常便利,發往蘭州、天水、甘谷、秦安的客車全天候營用。通訊事業發展迅速。全鎮24個行政村都通電、通郵。截至2007年底,全鎮已開通程式控制電話4731部,行動電話2145戶;境內有130、139通訊網站、地面衛星插轉站各一處,郭王、上池“2+1”,溫集、趙莊“8+1”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四處,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迅猛。物產日漸富足,杏子、葡萄、蘋果等果品因色澤鮮美、風味獨特而聞名,果農的品牌意識業已形成,到2007年底,全鎮的葡萄、加工型蘋果、紅蘋果等林果面積累計達到14000多畝。畜牧養殖業發展壯大,畜禽規模養殖戶達到700多戶,畜禽飼養量突破138000隻(頭),已有養殖場12個,肉禽蛋產品已遠銷蘭州、西寧、新疆、內蒙等市場,年創經濟效益500多萬元。
新興產業逐步發展壯大,以堅山、楊峴等村為示範點,帶動鳳凰9村種植中藥材3000畝,積極推廣新品種洋芋種植5000畝,農村勞務經濟快速發展,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累計全年輸轉勞動力8700多人次,增加收入5200萬元。鄉鎮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通過對新陽水泥廠、霍坪磚廠、胡大磚廠、溫集磚廠等企業深化改革,年產值已超過4000萬元,成為我鎮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

基礎設施

道路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新修通村公路63條112公里,實施砂化56條98公里。建成了鳳凰泉人飲工程和新陽鎮安全人飲工程,解決了全鎮的人畜吃水難題。積極實施以“一池三改”為主要內容的農村能源建設項目,全面完成了郭王、張坪、堅山、新寨、溫緱等15村1650戶沼氣池建設。進一步挖掘土地潛力,不斷提高土地產出效益,完成了溫集、王莊、趙莊等村的農業綜合開發,大大提高了田地產出效益,新修農田基建,在鳳凰片區建成水平梯田3020畝,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糧食增產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村鎮徠面貌日新月異。完成了新陽鎮農貿綜合市場建設和新陽司法所、新陽法庭、新陽供電所辦公樓建設工程,建成了新陽鎮政府辦公大樓,改善了機關辦公條件。積極爭取,多方籌資,實施了胡大、裴峽、王莊3村堤防項目和當鋪溝治理項目,完成了趙莊、楊峴、溫集、郭王、胡大4村的整村推進項目,完成了主街道硬化、亮化工程。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以市列胡大村、區列裴峽村為重點,推進溫集、趙莊、楊峴等村的新農村建設有了新進展,完成小巷道硬化30條22800平方米

交通


新陽鎮境內有鐵路隴海線過境,境內長14.3千米;316國道、麥甘公路過境,有縣鄉(鎮)級公路6條,總長122.5千米。
2011年末,新陽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2千米;橋樑6座,總長度0.3千米;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2條,日發客運汽車8班次,日均流量700餘人次。

鎮情概況


新陽鎮位於中國西北黃土高原南緣,行政區劃上屬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距天水市區27公里。新陽鎮是一個地理範疇,包括四個鄉鎮——新陽鎮、琥珀鄉五龍鄉、鳳凰鄉。共有約一百餘個自然村,人口3.4萬人。
新陽鎮位於麥積區西北部,東鄰秦州,西與甘谷毗鄰,北與秦安接壤,區域面積86.6平方公里。轄有24個行政村,155個村民小組,20個鎮屬單位,3.4萬人。
耕地面積4.7萬畝,其中川地0.4萬畝,山地4.3萬畝。境內渭河自西向東流經全境,隴海鐵路、寶蘭鐵路縱貫東西。新陽渭河公路大橋連接南北,北甘公路穿越全境。田間農路成網,交通較為便利。

發展展望


伴隨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強勁東風,勤勞、智慧的三萬四千多新陽人民,將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改革和發展兩面旗幟,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一心,奮力拚搏,紮實工作,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定能取得新陽經濟建設、改革開放新的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