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征

曾任吉林省軍區副司令員

王乃征(1919—2009.6.8),又名王忠、王乃爭,曾用名王乃楨,王盡美之子,山東省諸城市人。

人物生平


1936年諸城十三中畢業后,考入曲阜省立第二師範。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回到家鄉醞釀尋找共產黨領導抗日。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發展成立了中共諸城北杏支部,任書記。后以支部為基礎組建了莫正民部隊的政治機關。1938年12月,任中共諸城臨時縣委委員。1939年,因國民黨發動反共高潮,破壞統一戰線,回魯東南做農救會工作。後轉入莒北敵占區做敵偽軍工作,先擔任敵偽副營長,后協助王士驥從諸城偽軍李竹軒部拉出一個連投歸八路軍。1943年組建莒北縣大隊,任中隊長、大隊參謀。1945年帶該中隊與十三團八連合併,擔任連長,后調任濱北軍分區參謀。1946年6月調東北遼東軍區作戰處工作。1948年調丹東軍區(后又改為遼東軍區)陳列科工作,併兼任警衛營營長。1949年調東北軍區(后改稱瀋陽軍區),先後任團級參謀、軍務處副處長、軍務部長、動員部長等職。1966年任吉林省軍區參謀長。1975年任吉林省軍區副司令員。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王盡美生於1898年,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是山東黨組織早期的組織者和領導者。1919年參加“五四”愛國運動,被推舉為山東學生聯合會負責人之一。1920年3月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立后,被發展為外埠會員。同年冬,與鄧恩銘等人發起成立勵新學會,出版《勵新》半月刊。
1921年春,王盡美髮起創建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7月,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山東區支部書記,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山東分部主任。1922年1月,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和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7月,在上海出席中共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被留在中央負責領導工人運動。參與制訂《勞動法大綱》,先後領導山海關、秦皇島等地的罷工鬥爭,並為開灤五礦總同盟罷工指揮部的成員之一。1922年11月,在山海關領導建立黨的組織。1923年2月,被反動當局逮捕,經工人營救獲釋。后重回山東,主持山東黨的全面工作。1924年1月,參加在廣州舉行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1月,任中共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1925年1月,出席中共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2月,抱病組織青島國民會議促成會,參與領導膠濟鐵路工人大罷工。因長期積勞成疾,於1925年8月19日在青島逝世,時年27歲。

人物事件


人物訪談

2001年的11月,天氣已十分寒冷,而瀋陽更是零下七八度。筆者隨著山東電視台攝製組走進了離瀋陽市西南部的南湖公園不遠處的一個部隊干休所,拜訪了82周歲的老軍人──王盡美的長子、原吉林省軍區副司令員、顧問王乃征。我第一次聆聽王乃徵用依然濃重的鄉音,講述著他父親和他自己的革命歲月。
由於有一位職業革命者的父親,王乃征出生后,父子之間聚少離多。僅有的幾次相聚,對於年幼的王乃征來說都是很模糊的。在王乃征的記憶里,父親個子高高的,很少回家,回來后也總是往外跑。印象最深的是,那時他常常要到村裡的學校叫父親回家吃飯。父親因為在外讀書,思想活躍,每次回到家裡總要去村小學找老師們說話,一說就是很長時間,常常忘了回家吃飯。到了王乃征上學的時候,王盡美回家時除了去村小學外,也常常關心孩子的學習,總是要求王乃征把寫字本拿出來檢查。
其實,父親對王乃征走上革命道路的影響並不大,而是他的戰友把他引上革命道路的。王盡美去世時,不到七歲的王乃征對於父親生前所從事的事業,似懂非懂,並不能真正理解,只知道父親是在“為窮人們做事”而已。王盡美是王家唯一的成年男性,當他的遺體運到村裡安葬后,組織上見他家的生活非常艱難,曾打算把王乃征兄弟倆帶走,但祖母就是不同意。就這樣,王乃征留了下來,並在村裡上學。1932年,王乃征考入諸城初中。臨畢業前的一年,曾與王盡美一同組建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的王翔千輾轉打聽到了王乃征的消息,便給他寫信,表示很想看看他。
很快,學校放假了,王翔千來諸城找到王乃征,對他說:“你們家那麼困難,以後你上學的事我負責了。”並告訴王乃征將來懂事了,“如果要參加政治活動的話,就參加你老子的那個黨”。
這次談話,王乃征受王翔千的影響很大,並從他那裡得到了《大眾哲學》等進步書刊。事情過去了幾十年,王乃征還是始終把王翔千看做自己革命事業的引路人。
1937年10月,王乃征加入了父親參與創建的中國共產黨。此後,王乃征在家鄉成立了諸城縣鄉村黨支部,成為第一任黨支部書記,並組織了後來發展到3000餘人的抗日游擊隊。解放戰爭開始后,他主動要求來到了東北前線,在蕭勁光任司令員、陳雲任政委的遼東軍區擔任分區隊列股股長兼警衛營營長,后又擔任分區作戰科科長。1948年東北解放,王乃征被選調到東北軍區機關工作,后被提拔為東北軍區軍務部部長。1966年,王乃征被任命為吉林省軍區的參謀長、副司令員、顧問(正軍職待遇),直至1983年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