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花鏡

多為六角形的古代銅鏡

菱花鏡,古代銅鏡名。鏡多為六角形或背面刻有菱花者名菱花鏡。

詞典解釋


línɡ huā jìnɡ
《趙飛燕外傳》:“飛燕 始加大號婕妤,奏上三十六物以賀,有七尺菱花鏡一奩。”
唐 楊凌 《明妃怨》詩:“匣中縱有菱花鏡,羞對單於照舊顏。”
元 關漢卿 《玉鏡台》第二折:“緱山 無夢碧瑤笙,玉台 有主菱花鏡。”
菱花鏡
菱花鏡

漢代銅鏡


漢代除了繼續沿用戰國鏡外,最流行的銅鏡 有:蟠螭紋鏡、蟠虺紋鏡、章草紋鏡、星雲鏡、雲雷連弧紋鏡、鳥獸紋規矩鏡、重列式神獸鏡、連弧紋銘文鏡、重圈銘文鏡、四乳禽獸紋鏡、多乳禽獸紋鏡、變形四葉鏡、神獸鏡、畫像鏡、龍虎紋鏡、日光連弧鏡、四乳神鏡、七乳四神禽獸紋鏡等。
歷史意義
漢代是我國銅鏡發展的重要時期。中國銅鏡,以漢鏡出土的數量最多,使用普遍,漢鏡不僅在數量上比戰國時期多,而且在製作形式和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有了很大發展。從其發展趨勢,可以分為三個大的階段,重要的變化出現在漢武帝時期,西漢末年王莽時期,東漢中期。
西漢前期是戰國鏡與漢鏡的交替時期。直到 西漢中期漢武帝前後,一些新的鏡類流行起來了。這些新的鏡類對後世銅鏡的發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詳細敘述


這面八角菱花形銅鏡,直徑22.8厘米,內為圓形,圓鈕。以鈕為中心,四朵牡丹形成花形鈕座,鈕外四周為麒麟、天馬、鳳凰、鸞鳥,其間飾以四株折枝花,有葉片、綻放的花朵。鏡面光亮照人。綠綉堅固。
銅鏡以戰國、兩漢和唐代最為著名。古銅鏡背面的花紋非常豐富多彩。戰國、兩漢為鼎盛時期,唐代更加繁榮。諸如戰國的山字紋鏡、漢代的神獸鏡,以及唐代的海獸葡萄鏡,都是富有時代感的典型代表作。它鑄造精緻,形態多姿多彩,紋飾華麗,銘文豐富。到了元代,多採用六菱花形或者是六葵花形式,但是紋飾已經漸漸粗略簡陋。元鏡紋飾有淺浮雕和浮雕兩種。這時的銅鏡有纏枝牡丹紋鏡、神仙鏡、人物故事鏡、雙龍鏡、“壽山福海”銘文鏡,素鏡、至元四年龍紋鏡等等。
一、古代以銅為鏡,映日則發光影如菱花,因名“菱花鏡”。《埤雅·釋草》:“舊說,鏡謂之菱華,以其面平,光影所成如此。”庾信《鏡賦》:“照日則壁上菱生。”《善齋吉金錄》有唐菱花鏡拓本,形圓,花紋作獸形,旁有五言詩一首,首句云:“照日菱花出。”即出於庾賦。楊達《明妃怨》詩:“匣中縱有菱花鏡,羞對單於照舊顏。
二、指古代銅鏡中一種花式外形的鏡,或鏡背刻有菱形花紋的鏡。亦稱“菱鏡”、“菱花”。唐代以前銅鏡,外形多圓形,少數為方形,唐宋時期各種花式鏡流行。菱花鏡一般是指形製為菱花外形的銅鏡。這種鏡,是唐代花式鏡中最具特徵的一種銅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