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譙陵寺的結果 展開

譙陵寺

譙陵寺

譙陵寺位於亳州市觀堂鎮西北6公里處,始建於漢靈帝中平四年(187年),距今已有1800年的歷史。因曹操曾在此築舍居住,被後人稱為曹家孤堆,后又因此地曹魏時稱為譙郡,改名譙陵寺。

歷史沿革


始建於漢靈帝中平四年(187年);
延康元年(220),魏文帝返鄉,立《大饗之碑》:
解放戰爭時期譙陵寺改為學校;
文革時期寺廟損毀;
2007年,位於譙陵寺里的學校被遷走;
2008年經過村民自籌資金進行修繕。

史書記載


據《三國志》記載,漢中平四年(187年),曹操受到權貴排擠,由濟南相國改任東郡太守的職務,曹操謊稱有病辭官回到家鄉,在譙縣(今亳州)城東50里築精舍,“春夏讀書,秋冬狩獵”。
漢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出生於此,周圍數里有攔馬溝,相傳為曹操養馬處。
延康元年(220),魏文帝幸譙,父老立碑於故宅,題曰,《大饗之碑》。鍾繇篆額,曹子建文,梁鵠書,時稱為《三絕碑》。
此地被後人稱為曹家孤堆,后又因此地曹魏時稱為譙郡,改名譙陵寺。解放后已成學校,現存遺址台高5米。上世紀50年代時,譙陵寺還高10餘米,佔地數千平米,上面建有寺廟,殿宇輝煌,數十株千年古柏,非常壯觀。可惜文革一劫,殿宇全毀,古樹慘遭斧伐,台地也被削平近半,已失去往日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