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河鄉

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下轄鄉

淝河鄉地處懷遠縣西北中部,北淝河之濱。全鄉轄21個行政村,總面積154.45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63712人(2017年);耕地面積11.5萬餘畝,可利用水面2萬多畝。鄉政府設在新集街,距縣政府所在地25公里。

地理環境


淝河鄉地勢平坦,屬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降雨量900毫米左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氣候宜人,適合於各種動、植物生長繁衍。

自然資源


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以綠色農業和特色產業為重點,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建立適應市場需求的高效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新框架。
(一)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面向市場,依靠科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推進種植業由糧經二元結構向糧經飼三元結構轉變。發展食草型、節糧型畜牧業,加快牲畜品種改良,突出發展奶業,提高規模化養殖和精深加工水平,以建設生態林、和高效經濟林為重點,大力發展林業。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業生產和服務從產中向產前、產後延伸,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高加工深度和附加值。推行綠色食品行動計劃,擴大綠色食品生產,建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進一步發展精品農業、設施農業、創匯農業、加工農業、觀光休閑農業,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效益。在十一·五”期間,加快傳統農牧業向現代農牧業產業化發展的步伐,以農牧業產業化帶動傳統農牧業的發展,一是加大土地開發面積和科技投入;二是進一步加快土地開發,實現由低產田向高、中產田的升級改造;
(二)推進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強體制創新,促進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實現產業升級,帶動農村二三產業發展。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益,促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

行政區劃


淝河鄉區劃改革前下轄村 :
新集村紅星村常湖村梅湖村馬路村蘇湖村官莊村中黃村崔元村浦家村中淝村胡家村馬庄村曹橋村孫岔村錢河村大庄村張廟村三關村小溝村史圩村邵樓村仁和村邵圩村楊圩村老海村白蓮村廟東村清河村

經濟


該鄉主產優質小麥、玉米、棉花、花生、蔬菜、淡水魚、螃蟹、畜禽等。淝河鴨蛋、淝河大閘蟹、淝河鱖魚、淝河青蝦、邵樓聖女果、中淝辣椒、楊圩粉絲等農副水產品深受市場青睞。
淝河鄉在農業、畜牧水產業、鄉鎮企業、文化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中得到了蓬勃發展。
在農業生產方面,加快各類協會建設。
在企業方面,形成化工、建築材料、板材加工等為主要產品的鄉鎮企業多家。

產業結構

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由常規糧食生產向專用品種、經濟作物調整,由種植業向畜牧水產業調整,由農業向工業調整,大力發展工業企業。在種植業中,鄉政府引進了95萬公斤優質小麥種,種植高產示範田9.5萬畝,效果明顯。在畜牧水產業中,大力發展養豬,全年飼養量6.5萬頭,優質螃蟹、青蝦鮭魚3860噸;在工業企業中,發展了以水稻、玉米、花生、棉花專用肥生產為主的澤雨化工廠,以產銷一條龍的立農果業公司,以高產高效的韓國辣椒種植基地,精禹精密機電有限公司入住工業園區並開始投入生產。

文化


淝河鄉農村至今仍保留著大年三十守夜、春節拜年、玩花鼓燈、正月十五掛紅燈、五月端午吃粽子、小孩子穿虎頭鞋虎頭帽等民風民俗。
淝河鄉歷史悠久,為淮河文化系,因處於北淝河之濱,故取名為淝河鄉。淝河鄉前身為淝河區政府、新集公社。是素有“東方芭蕾”之稱的民間藝術花鼓燈藝術重點鄉鎮之一。在淝河河中央有一高20多米的水中小島──民間稱“中南海”。
淝河鄉農村仍保留著大年三十守夜、春節拜年、玩花鼓燈、正月十五掛紅燈、五月端午吃粽子、小孩子穿虎頭鞋戴虎頭帽等民風民俗。

交通


淝河鄉交通便利。206國道、劉濉公路、合徐高速公路橫貫其境,距合徐高速公路包集出口處1公里,蚌埠飛機場35公里。 

社會


城鎮發展

淝河鄉在農業、畜牧水產業、鄉鎮企業、文化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中得到了蓬勃發展。
農業生產方面:加快各類協會建設,形成了以懷遠縣惠民生豬養殖協會、淝河蛋鴨協會、懷遠縣神農蔬菜協會,懷遠縣神農水產養殖協會等協會為紐帶的網路組織,為農副產品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全鄉年糧食總產5.8萬噸,油料總產4000多噸,畜禽肉蛋總產8000噸,水產品養殖捕撈產量達3700噸,蔬菜總產30000多噸。在懷遠縣城農貿市場,普通的鴨蛋每隻只能賣0.5元,而產自淝河鄉沿淝岸邊的鴨蛋每隻要賣到0.7元,2角錢的差價,可為每一個蛋鴨養殖戶增加有效收入近600元。科技興農力度進一步加大,秋翻冬灌、秸桿清理、殘膜回收、深層施肥、病蟲害防治、領導幹部領種示範田等各項措施成效顯著。經測產,全鄉棉花皮棉單產達122.4公斤、玉米1002.5公斤、甜菜4181公斤、小麥425公斤,作物單產較上年都所提高。
淝河鄉-分岔路
淝河鄉-分岔路
淝河水資源豐富,該鄉引導沿淝農民養生態蛋鴨,採取“培植養殖大戶,扶持養殖專業戶,帶動分散養殖戶”的辦法,用小河螺催生了大產業。2008年以來全鄉共扶持100隻以上的養殖戶40餘戶,蛋鴨總量達1.5萬多隻,養殖戶不用飼料和棚舍投入,藉助沿淝岸邊的天然蘆葦盪,每放養一隻蛋鴨,一年就可帶來近100元的收入,全鄉蛋鴨養殖業可創產值150多萬元,成為當地投資小、來錢快,家家戶戶都能幹的熱門產業。這個鄉正積極向上申報成立蛋鴨養殖協會,多方吸引外來企業投資鴨蛋深加工,呱呱叫的淝河蛋鴨,在淝河岸邊唱響了歡快的富民歌。
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中,淝河鄉中淝村黨支部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積極引進韓國辣椒訂單生產項目,增加農民收入,淝河鄉中淝村是典型的農業村,農業資源豐富。在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統一思想,理清思路,把發展生產、增加農民收入放在首要位置,積極尋找適合本地發展的農業項目。經過多方考察、聯繫,與韓國商人金學秀達成協議,引進投資少、見效快的韓國辣椒種植項目,由外方提供種植與栽培技術,實行訂單生產。這種訂單農業生產新項目,使中淝村群眾獲益匪淺。全村307戶種植的600多畝辣椒喜獲豐收,平均畝產3000公斤以上,按合同價每公斤0.9元出售後,畝均純收入2000元以上,僅此一項,該村農民增加收入120多萬元,戶均增收近4000元,韓國辣椒種植項目已成為促進該村農民增收的亮點。中淝村成功引種韓國辣椒,為淝河鄉發展農村經濟點亮了一盞明燈。中淝村黨支部在重點抓好這個項目的同時,又積極謀划,努力尋找更多、更好的發展項目,爭取以農村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農民收入的持續增加,來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企業方面:初步形成了以蚌埠澤雨化工有限公司為龍頭的,以化工、建築材料、板材加工等為主要產品的鄉鎮企業多家,年產值3000多萬元。
在沿206國道的紅星村,沿北淝河的錢河、中淝、中黃等7個村建立了“神農產業養殖基地”。在產業基地,2萬噸澤雨化工專用肥生產,邵樓等村生豬飼養,年出產2000噸的北淝河青蝦、螃蟹水產養殖等,初步形成了化工、養殖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基地。在基地內,共帶動農戶4890戶,發展規模養殖戶1960戶,
淝河鄉-瓜田
淝河鄉-瓜田
淝河鄉形成了以治安崗亭為中心點,以鄉、村巡防,農戶聯防為網面的治安綜合防控體系,為和諧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後盾。
勞動力轉移增收工作成效顯著: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輸出逐步形成了組織化、規範化、制度化的良好格局,已發展成為促進農牧民增收的亮點。淝河鄉先後組織585人參加了汽車駕駛、烹飪、美容美髮等專業技能培訓,累計輸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4350人次,其中長期轉移輸出1950人、季節性轉移輸出2700人次(有組織轉移輸出820人次),實現創收1171萬元,人均增收150元。

城鎮建設

淝河鄉-莊稼
淝河鄉-莊稼
淝河鄉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200萬元,是前十年的總和。實現了鄉區域中心集中供熱,統一供水;中心校教學樓、文化司法綜合樓、衛生院門診樓、客運招呼站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竣工並投入使用;新建公共綠地面積6000平方米、鄉區域中心廣場、道路100%實現了硬化鋪油、架設路燈18盞。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基本實現了城鎮美化、綠化、亮化,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功能不斷完善,基本滿足了群眾入學、就醫、安全用水、取暖、交通出行等基本生活需求。
淝河鄉完成鄉村道路硬化改造30公里,群眾出行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5%以上;農網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牧區牧民100%實現了定居或半定居,牧區定居點廣播、電視網路開通,牧民可以正常收聽廣播、觀看電視節目;村村建有文化室,文化娛樂設施日益完善,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95%以上的村隊建有衛生室,基本滿足了群眾的小病救治需求。

社會發展

淝河鄉已形成了以治安崗亭為中心點,以鄉、村巡防,農戶聯防為網面的治安綜合防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