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安民
周公安民
周公安民,作者:劉向(前77一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蘇省沛縣)人,漢高祖之弟楚元王的四世孫,西漢時文學家、經學家。他主 張“天人感應”學說,與其子劉歆一起,為古代圖書的編目整理工 作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著作有《洪範五行傳論》、《七略別錄》、 《新序》、《說苑》、《列女傳》等。
周武王克殷,召邵公而曰:“殷之士眾,奈何處之?”邵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武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武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更舊新,惟仁是親。”武王曰:“善哉!”乃從周公之言。(據《說苑》改寫)
周武王攻下了商朝,召見邵公,問他:“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麼處置他們?”邵公回答說:“把有罪的殺掉,無罪的使他活著。”武王說:“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覲見。武王問;“你認為該怎麼辦?”周公說:“讓他們各自居住自己的家裡,耕作自己的田,不要因為舊朝新臣而有所改變,只親近仁義的人。”武王說:“對啊!”於是聽從了周公的話。
克:攻下
更:改變
善:對
從:聽從
周公:即姬旦,周武王的弟弟
殷:殷朝,即商朝
乃:於是,就
親:親近
1.奈何。“奈何”相當於“怎麼”。上文“奈何處之”意為怎麼處理他們;“為之奈何”,意為則么處理這件事。又,“天雨,奈何行”,意為天下雨,怎麼走。
2.惟......是......這是文言中的固定句式,相當於“只......”,也寫作“惟.....是......”,其中“是”無義,只起語法作用,即把原應放在後面的“仁”提到了“親”的前面,實際應按“惟親仁”理解,即只要親近有仁德的人,或只要親近安分的人。成語“惟利是圖”與上面句式相同,應按“惟圖利”理解,意為只貪圖錢財。
《說苑》,又名《新苑》,劉向著,共二十卷,按各類記述春秋戰國至漢代的遺聞軼事,每類之前列總說:事後加按語。其中以記述諸子言行為主,不少篇章中有關於治國安民、家國興亡的哲理格言。主要體現了儒家的哲學思想、政治理想以及倫理觀念。
周武王為什麼聽從了周公的建議?
周公的建議代表了平定天下的寬廣的胸懷,有利於周武王的統治,所以周武王採納了他的建議。
古代謀士認為君主該如何對待老百姓?
讓他們各自居住自己的家裡,耕作自己的田,不要因為舊朝新臣而有所改變,只親近仁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