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陳少敏的結果 展開
陳少敏
高能物理研究員
199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粒子物理實驗博士學位。
從2005年4月起在清華大學任職。
博士畢業后,先後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直線加速器實驗室做訪問學者,法國巴黎大學十一分校與法國粒子與核物理國立研究所所屬的直線加速器實驗室擔任外國研究員,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粒子與核物理國家實驗室擔任助理研究員,日本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擔任日本學術振興會北美短期外國人特別研究員。
一
(1)超新星中微子及低能中微子反應截面的研究;
(2)利用中微子振蕩實驗測定中微子混合參數;
(3)利用pion與kaon介子衰變尋找電荷-宇稱破缺及超出標準模型新物理;
(4)利用tau輕子奇異衰變測定奇異夸克質量與CKM夸克混合角Vus。
直從事粒子物理實驗方向的研究工作,以達到檢驗標準模型這一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理論和尋找模型以外新物理的目的。完成了對自然界最重之輕子屬性的研究;測定了基本粒子之奇異夸克的質量;研究了稀有K介子衰變,給出了電荷與宇稱破缺可能存在超出標準模型以外新物理的結論,有助於解開自然界反物質消失之謎。除此以外,還參與了加速器中微子振蕩方面的研究工作。自從在清華大學任職以後,負責組織清華大學中微子物理研究小組,參與日本超級神岡中微子實驗和中國大亞灣核電站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希望能夠進一步了解中微子的各種屬性,尋找可能存在於輕子部分的電荷與宇稱破缺,以及研究宇宙超新星爆發並可能演變為黑洞這一過程的相關物理問題。
2012年-2017年: 低能反電子中微子的實驗研究,基金委重點項目,項目負責人。
2012年-2017年: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的物理研究,子課題二:氫俘獲與超新星中微子研究,國家重大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和(973計劃),科技部,子課題負責人。
2009年-2011年:大型水質期倫科夫探測器的空間粒子物理研究,基金委-日本學術振興會聯合資助項目,項目負責人。
2009年-2011年:中低能中微子實驗的若干重要問題的研究,基金委面向項目,項目負責人。
2009年-2011年: 螺旋度壓低衰變pienu的實驗研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項目負責人。
2006年-2008年:超級神岡實驗的中微子物理研究,基金委面向項目,項目負責人。
2007年-2008年: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電子學板的預製研究,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項目負責人。
2000年-2005年:長基線加速器中微子實驗, NSERC Canada and Canada Foundation for Innovation, 主要參與人。
1999年-2004年:稀有kaon衰變的實驗研究, The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and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主要參與人。
(10) First Study of Neutron Tagging with a Water Cherenkov Detector, Astroparticle Physics 31: 320-328, 2009.
(11) New Measurement of the K to Pi Nu Nu-bar branching ratio, Phys. Rev. Lett. 101(2008), 191802.
(12) Measurement of the K to Pi Nu Nu-bar branching ratio, Physical Review D77 052003, 2008.
(13) The Daya Bay reactor neutrino experiment,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120 (2008).
(14) Search for Supernova Neutrino Bursts at Super-Kamiokande, Astrophys J. 669 (2007) 519.
(15) A Precision measurement of the neutrino mixing angle theta(13) using reactor antineutrinos at Daya Bay, e-Print Archive: hep-ex/0701029.
(16) A proposal for detecting Supernova Relic Neutrino in Super Kamiokande, Nucl. Phys. Proc. Suppl. 166 (2007) 252-254.
(17) Measurement of neutrino oscillation by the K2K experiment, Phys. Rev. D74:072003, 2006.
(18) An Improved search for Nu_mu to Nu_e oscillation in a long-baseline accelerator experiment, Phys.Rev.Lett.96: 181801,2006.
(19) Improved measurement of the K to Pi Nu Nu-bar branching ratio, Phys.Rev.Lett.93:031801, 2004.
(20徠) Further evidence for the decay K to Pi Nu Nu-bar, Phys.Rev.Lett.88:041803,2002.
(21) Strange quark mass from tau decays, Nucl. Phys. Proc. Suppl. 98 (2001) 319-325.
(22) Strange quark mass from the invariant mass distribution of Cabibbo suppressed tau decays, Eur.Phys. J. C22: 31-38, 2001.
(23) Study of tau decays involving kaons, spectral functions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strange quark mass, Eur. Phys. J. C11: 599-618, 1999.
2009年: “先進工作者”, 清華大學。
2005年: “新世紀人才計劃”,教育部。
2003: “2003年度日本振興學會博士后研究員(歐美短期)”,日本振興學會。
1985-1988年:“優秀學生”,廣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