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

藥物

海馬是海龍科動物線紋海馬、刺海馬、大海馬、三斑海馬或小海馬(海蛆)的乾燥體。海馬為溫性葯,味甘、咸。歸肝、腎經。海馬的化學成分包括氨基酸、蛋白質、磷脂、脂肪酸及酯、甾體、多種微量元素等。其中,氨基酸和蛋白質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

簡介


● 正名:海馬
● 英文名:Haima
● 拉丁名:Hippocampus
● 別稱:水馬、龍落子魚、鰕姑、馬頭魚

功效與作用


● 海馬具有溫腎壯陽、散結消腫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海馬具有激素樣作用,以及抗疲勞、抗腫瘤、抗輻射、抗血栓、延緩衰老、調節免疫力等作用。
● 海馬可以用於治療陽痿、遺尿、夜尿頻多、白帶增多、腎虛作喘、跌扑損傷、癥瘕積聚、癰腫疔瘡等。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對海馬過敏者,禁止使用。
● 過敏性體質慎用。
● 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海馬。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 海馬善於墮胎,能催生,孕婦禁止服用。
● 哺乳期女性服用海馬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如何使用海馬


● 海馬多研末服用,服用時要遵循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研末內服時,海馬的每日常規用量為3~9克。
● 外用時,取適量海馬配伍穿山甲、硃砂、雄黃等中藥研成細末,將藥粉點入瘡口內,可治療惡瘡、疔瘡。
● 海馬可以泡酒使用,例如:
● ● 海馬酒:海馬單獨泡酒,有補腎壯陽、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於腎陽虛衰導致的陽痿、腰酸膝軟、夜尿多、尿頻等,也可用於各種腫塊疼痛、跌打損傷等。
● ● 海馬紅參酒:海馬配伍紅參、菟絲子等中藥泡酒,有補腎壯陽的功效,可用於腰膝酸軟、陽痿不舉、神疲乏力等。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影響海馬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海馬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有報道顯示,腎病患者服用海馬後,出現紫癜和腎功能損害,分析認為是由海馬的異體蛋白過敏引起。
● 如果需要長期服用,請諮詢專業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我該如何選購海馬


● 海馬可分為國產和進口兩種。
● ● 國產海馬主要產自福建、廣東、台灣及其他沿海省區。
● ● 進口海馬主要產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非洲、澳洲等。
● 線紋海馬為彎曲的扁長形,黃白色。頭部和馬頭相似,有冠狀突起和管狀長吻,兩眼深陷,口小,無牙。軀幹部為七棱形,尾部為四棱形,逐漸變細並捲曲,身體上瓦楞形的節紋和短棘。線紋海馬重量輕,為骨質,質地堅硬,有微微的腥味,品嘗時有點咸。
● 刺海馬的頭部和身體環節間有棘,且棘又細又小。
● 大海馬為黑褐色。
● 三斑海馬的身體背側有3塊黑斑,分別位於第1、4、7節的短棘基部。
● 小海馬(海蛆)為黑褐色,體形比較小,短棘和節紋也比較細小。
● 存放於陰涼、乾燥的地方,注意防蟲蛀。

含海馬的中成藥有哪些


● 海馬多鞭丸:具有補腎壯陽、填精益髓的功效,可治療腎精虧虛引起的陽痿不舉、遺精、早泄、腰腿酸軟、疲乏無力等。
● 海馬舒活膏:有舒筋活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可治療瘀血腫痛、跌打損傷、風濕骨痛、勞傷疼痛、肌肉勞損、閉合性新舊軟組織挫傷。
● 海馬萬應膏:具有活血、止痛、追風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濕痹、四肢麻木、跌打損傷、腰腿疼痛等。
● 回春膠囊:有補腎助陽、益精潤燥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腎陽虧虛導致的陽痿、腰痛、健忘、神疲乏力等。
● 復方皂礬丸:具有溫腎健髓、生血止血、養陰益氣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血小板減少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白細胞減少症等。

海馬和海龍功效一樣嗎


● 海馬是海龍科動物線紋海馬、大海馬、三斑海馬或小海馬(海蛆)的乾燥體,海龍是海龍科動物刁海龍、擬海龍或尖海龍的乾燥體。海馬和海龍的功效基本相同,兩者可互換使用。
● ● 海馬和海龍都有溫腎壯陽、散結消腫的功效,均可用於治療陽痿遺精、癥瘕積聚、跌扑損傷、癰腫疔瘡等。不過海馬的功效比海龍弱。

用藥誤區


● 誤區:海馬治療癰腫疔瘡需要內服
● ● 海馬有溫腎壯陽、散結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陽痿遺精、癥瘕積聚、跌扑損傷、癰腫疔瘡等。但是,治療癰腫疔瘡時,海馬多為外用,而非內服,如海馬配伍穿山甲、硃砂、雄黃、輕粉等中藥研粉外用,可治療惡瘡、疔瘡等。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下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5]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