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五星鎮的結果 展開

五星鎮

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下轄鎮

河南省新野縣五星鎮位於縣城東南部,西與新甸鋪鎮隔河相望,東臨王莊,南接湖北朱集鎮。總面積82平方千米,轄宋灣村、判官莊村、前孫樓村、魏樓村、五星村、后樓村、大李營村、水田村、廖樓村、任集村、方營村、黃營村、郭湖村、王葛庄村、閩營村、南張樓村、南馬庄村、台庄村、陳庄村、張店村20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244個村民小組。五星鎮境內地勢平坦,溝渠縱橫,土壤肥沃,盛產糧食、蔬菜、棉花、花生、食用菌等。

1958年8月,成立五龍廟公社。1996年9月,撤鄉建鎮為五星鎮。截至2020年6月,五星鎮轄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五龍廟村。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五星鎮常住人口為32921人。

歷史沿革


1958年8月,成立五龍廟公社。
1962年5月,改稱五龍公社。
1967年,改稱五星公社。
1983年12月,建立五星鄉。
1996年9月,撤鄉建鎮為五星鎮。
1997年,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5.4萬;轄五龍廟、判官莊、前孫樓、魏樓、后樓、大李營、水田、廖樓、任集、方營、郭湖、閩營、南張樓、王葛庄、南馬庄、黃營、台庄、陳庄、張店、宋灣20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五星鎮地處新野縣南部,東與王莊鎮毗鄰,南與湖北省襄陽市朱集鎮接壤,西隔白河與新甸鋪鎮相望,北與城郊鄉、溧河鋪鎮相連,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17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3.2千米。總面積82平方千米。
氣候
五星鎮氣候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
水文
五星鎮西部有白河,中部有溧河南北貫通,東有孟渠、太湖溝,西北有雨林溝。
自然災害
五星鎮洪澇與乾旱時有發生,大風與冰雹也少有發生。

自然資源


五星鎮礦藏資源主要有白河沙子,是建築用的優良良材料。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20個村;下設244個村民小組。有100個自然村。
五龍廟判官莊前孫樓魏樓后樓大李營水田廖樓任集方營黃營郭湖王葛庄閩營南張樓南馬庄台庄陳庄張店宋灣
截至2020年6月,五星鎮轄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五龍廟村。
五星鎮區劃詳情
宋灣村后樓村方營村南張樓村
判官莊村大李營村黃營村南馬庄村
前孫樓村水田村郭湖村台庄村
魏樓村廖樓村王葛庄村陳庄村
五星村任集村閩營村張店村
概況
五星鎮位於新野縣南部,西與新甸鋪鎮隔河相望,東臨王莊鎮,南接湖北省襄樊市襄陽區朱集鎮。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59382人(2018年戶籍人口)。轄宋灣、判官莊、前孫樓、魏樓、五星、后樓、大李營、水田、廖樓、任集、方營、黃營、郭湖、王葛庄、閩營、南張樓、南馬庄、台庄、陳庄、張店20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244個村民小組。境內地勢平坦,溝渠縱橫,省道S244線、溧河—朱集線、新王線(新甸鋪—王莊)公路過境。
[代碼]411329106:
~200宋灣村
 ~201判官莊村
 ~202前孫樓村
 ~203魏樓村
 ~204五星村
 ~205后樓村
~206大李營村
 ~207水田村
~208廖樓村
~209任集村
~210方營村
~211黃營村
 ~212郭湖村
 ~213王葛庄村
 ~214閩營村
~215南張樓村
~216南馬庄村
~217台庄村
~218陳庄村
~219張店村

人口數據


2011年末,五星鎮轄區總人口5552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231人,城鎮化率11.2%。總人口中,男性29168人,佔52.5%;女性26354人,佔47.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5413人,佔99.8%;有回、蒙古、壯、滿、苗、土家、侗7個少數民族,共109人,佔0.2%。2011年,人口出生率9.6‰,人口死亡率6.8‰,人口自然增長率2.8‰。
2017年末,五星鎮常住人口為53105人。
截至2018年末,五星鎮戶籍人口為59382人。
2021年8月18日,根據新野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五星鎮常住人口為3292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五星鎮人均純收入5928元,全鎮工業總產值達37247萬元。
2018年,五星鎮有工業企業80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農業
五星鎮有耕地面積7.1萬畝,人均1.36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7742噸,人均679千克。經濟作物以花生、棉花、蔬菜為主。2011年,小麥種植面積5萬畝,畝產489千克;玉米種植面積1.2萬畝,畝產408千克;花生種植面積3.56萬畝,畝產315千克;棉花種植面積1.2萬畝,畝產63千克;蔬菜種植面積4.2萬畝,畝產4043千克。
工業
2011年末,五星鎮有固定資產投資在500萬元以上的項目15個。
商業
2011年末,五星鎮有中心集鎮1個(五星街),村級小集體5個(判官莊、郭湖、張店、台庄、廖樓),各類商業店鋪1000餘家。
金融
2011年末,五星鎮財政總收入327萬元,金融機構有兩家,存款餘額1.7億元。
經濟發展
工業經濟發展迅速。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激活內資與引進外資”相結合,開展以誠招商、親情招商、代理招商,使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項目落戶五星。五星鎮限額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0家,個體工商戶達327戶,轉移農村勞動力2萬餘人。支柱產業穩步發展。蔬菜發展堅持創新機制,輻射發展,提高效益,以早春四季豆、辣椒、甘藍、洋蔥為主導品種,面積穩定在3萬畝左右,設施面積8000畝。食用菌發展以平菇為主,規模達500萬袋以上,從業人數3000人以上;畜牧養殖業以台庄、魏樓肉牛養殖小區為龍頭,促進了全鎮畜牧養殖業的發展。
基礎設施狀況日益改善。省道S244線、溧河—朱集線、新王線(新甸鋪—王莊)穿境而過,與毗鄰鄉鎮全部實現公路連通,20個村全部實現村村通油路,通行條件不斷提升。

文化


地名由來
據傳,元代時大水衝來一紫檀木佛像,上盤有顏色不同的五條蛇,時人認為五龍爺想在此安家,於是就在佛像停留處建了三間廟字,取名五龍廟。1967年五龍改名五星。
五星鎮歷史悠久,至今有1200多年歷史,關於它的由來,緣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元代前,大水衝來一紫檀木佛像,上盤有顏色不同的五條蛇,時人認為五龍爺想在此安家,於是就在佛像停留處建了三間廟宇,取名五龍廟。乾隆末年,一位山西籍的知府去雲南赴任,住宿五龍廟,夜夢自己乘龍進京見駕,疑有神佑。從此官運亨通,視為五龍爺神力所致。后返鄉經此,捐資擴建廟宇,重塑神象。並在正殿懸掛匾額,上書“五靈一德”,下刻知府印模。后香煙驟盛,朝拜者接肩摩踵。村民趨勢開館設店,建街辟集。於是,五龍廟日益繁榮昌盛起來。解放初(1947—1949年)稱五龍廟鄉,屬二區歸新野。1958年8月建立五龍廟人民公社,屬新野縣。1962年5月撤區,為五龍人民公社,屬新野縣。1967年改稱五星人民公社,屬新野縣。1983年12月,撤社,建立五星鄉,屬新野縣。1996年10月撤鄉建鎮為五星鎮,屬新野縣,轄判官莊、孫樓、魏樓、五星、后樓、大李營、水田、廖樓、任集、方營、黃營、郭湖、王葛庄、閩營、張樓、馬庄、台庄、陳庄、張店、宋灣20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244個村民小組。
1978年,全公社工農業總產值0.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66元。改革開放后,全鎮實行了土地承包,生產力得到解放和發展,農業產值迅速增加,農民逐步富裕起來。進入新千年來,五星鎮黨委、政府立足新形勢,為了實現新的突破,使農村、農業、農民有更大更快的發展,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積極發展培育民營經濟。同時,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林牧菜等副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民的生活逐步富裕起來。2007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13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9.8億元,農業總產值3.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00元。
菌菜產業突出設施,創新機制,輻射發展,提高效益。蔬菜面積發展到3.7萬畝,其中,設施栽培面積達到0.8萬畝,總產量達148310噸。食用菌品種發展到5個,輻射20個村,平菇規模500萬袋,產值3000萬元;香菇100萬袋,產值1300萬元;雙孢菇達到30萬平方米。建成王各庄--郭湖百餘畝無公害蔬菜示範園、方營百畝立柱大棚、判官莊30畝雙孢菇示範園。重點培育早春四季豆、辣椒等主導品種,引進太空豆等4個新品系。以雙孢菇為主導,兼顧平菇、香菇等品種,引進開發白靈菇等新品種,形成了良性發展的態勢。
個體私營經濟圍繞傳統優勢產業上項目,擴規模,抓發展。全鎮已新上100萬元以上的項目3個,50萬元以上的項目4個,20萬元以上的項目10個,新發展個體工商戶120戶,安排剩餘勞力近萬人。
畜牧養殖業實行項目帶動、能人促動、政策推動,建成佔地約150畝、總畜位1000餘頭的魏樓生態肉牛養殖示範小區,黃營、廖樓、水田、任集4村近百畝規模養殖場也正在緊張有序建設。

交通


2011年,五星鎮境內244省道、新水路、新星路、八判路、二環線等縱橫交錯,白河新星大橋、水田孟渠橋建成通車。全鎮村村通公路里程達150千米,組組通、戶戶通水泥路里程達200千米。
2011年末,五星鎮有鎮區客運站1座,每天通往新野的班車10個班次。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五星鎮有文化站1個,新農村書屋5個,藏書2.5萬冊,各類文化廣場23處,有線電視用戶2000餘戶。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五星鎮有幼兒園19所,在園幼兒1100人;小學21所,在校生2400人;中學1所,在校生900人,全鎮教師321人。
新野縣五星鎮中學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五星鎮有衛生院1家,村級衛生所32個,專業衛生人員98人。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體育事業2011年末,體育場地23處。
社會保障
2011年末,五星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12戶,人數2456人;農村五保戶416戶;敬老院4家,床位18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80人;倒房重建22戶;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12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4萬人。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五星鎮有鎮區自來水站1座,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
供電
2011年末,五星鎮有鎮區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1台,綜合電壓合格率96%,供電可靠率99%。
園林綠化
2011年末,五星鎮有鎮區綠化面積約3公頃,園林綠化率近25%。
新農村建設
新野縣五星鎮做到六個堅持,促進新農村建設。一是堅持“解放思想”為先導,進一步深化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認識。二是堅持“規劃引領”的理念,使群眾知道幹什麼、如何干,用規劃引領新農村建設。三是堅持把新農村建設作為激發農民群眾建設新農村的動力工程,遵循規劃、分佈實施。四是堅持“產業為先”的原則,充分發揮全縣的“一村一品”示範村帶動作用,積極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和特色農業,力促效益最大化。五是堅持“設施配套”的思路,加快通村公路建設,及時整合電力、水利、農業、扶貧、廣電等項目資金,加大農村飲水、農村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六是堅持“規範投入”的要求,不論是自籌資金,還是項目資金,必須全額投入新農村建設,加強規範管理,充分發揮其最大的效益。
庭院經濟
新野縣五星鎮馬庄村的農民曆來有種平菇的傳統,五星鎮隨著種植業的發展,技術、銷路等成為發展的絆腳石,為此,鎮村兩級及時採取措施,成立了馬庄村平菇協會,聯繫外地客商前來收購,他們統一種植模式、統一銷售,大大增強了平菇在全國的市場佔有率,使馬庄村農民人均年3000元;五星鎮廖樓村家家戶戶都有養雞的習慣,為加快這一傳統產業的發展,鎮政府在網際網路上發布供應雞苗、成雞信息,使得這一產業發展壯大起來。村民李冬榮告訴記者,每年僅養雞一項就可收入40000元。近幾年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又著力發展牛、羊、兔等家庭養殖,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近年來,五星鎮在集鎮建設上,立足實際,編製了集鎮15年規劃,籌集資金300多萬元,整修了集鎮主幹道2條,建成精品示範街1條,新裝路燈80盞,整修下水道6200米,鋪彩磚8000平方米,栽行道樹500餘株,使五星集鎮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集鎮的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狠抓集鎮管理,通過組建城管隊伍,統一服務,掛牌上崗,對集鎮衛生實行招標承包,規範市場經營行為,使集鎮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不定時組織機關幹部上路清障,改變了集鎮臟、亂、差的面貌;在公路建設上,啟動實施完成“村村通”工程,使全鎮每個行政村和部分自然村主幹道得到硬化,認真做好S244鎮王線、溧河-朱集二級油路建設工程,進一步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上,認真搞好了孫樓5000畝優質農產品基地項目區建設、方營7000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建設、王各庄沿白河土地整理項目建設,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在新農村建設上,充分抓好以馬庄為重點的試點村建設,通過科學規劃、引導群眾參與、爭取上級支持等途徑,使新村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硬化村內道路2.5公里,新建了文化娛樂廣場,架設了路燈,安裝了自來水和沼氣,新栽了400多株廣玉蘭、雪松等綠化樹種,繪製了文化長廊,集中整治了村內的環境秩序。

旅遊


風景名勝

五星鎮境內有五龍廟遺址,文家橋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