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伯朗士
馬勒伯朗士
尼古拉·馬勒伯朗士(馬勒布朗士),法國哲學家。法蘭西科學院院士。他是法國天主教天主教奧拉多利修會的神甫,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十七世紀笛卡爾學派的代表人物。
馬勒伯朗士
尼古拉斯·馬勒伯朗士1638年出生在巴黎,是他們家最小的孩子,他的父親尼古拉斯·馬勒伯朗士是法國路易十三世的大臣,他的母親Catherine de Lauzon是當時新法蘭西總督 Jean de Lauson的妹妹。因為脊柱畸形,馬勒伯朗士從一個私人導師那受到他的啟蒙教育。他在十六歲離家到Collège de la Marche學習哲學課程,並隨後在Collège de Sorbonne學習神學。最終,他離開索邦大學后,1660年進入天主教的司鐸修會。在那裡,他獻身於教會的歷史,語言學,聖經和聖奧古斯丁的作品研究。馬勒伯朗士在1664年成為神父。
在1664年,馬勒伯朗士是第一個讀笛卡爾《論人:關於人體的生理學解讀》這本書的人。
他從唯心主義方面發展了R.笛卡爾的學說,試圖將聖奧古斯丁與笛卡爾的思想進行整合。他認為除物質和精神兩種實體外,還存在上帝實體。上帝不僅是萬物的創造者,且自身包含著萬物。人是靈魂和肉體的結合,人的肉體是機器。精神與物質不能相互作用,精神只有通過心智的廣延,即在上帝那裡才能認識萬物。他承認感覺的作用,但認為理性作用更重要、更準確。他是偶因論的主要代表之一,認為自然界除一般法則外,還存在大量由各種機緣產生的因果連鎖。
著有《真理的探索》(1675)、《論自然和恩賜》(1680)、《論道德》(1684)、《關於宗教和形而上學的探討》(1688),以及《論對上帝的愛》(1697)。他對於光和色的性質、微積分學和幻想心理也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