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中學

山坡中學

山坡中學--於1957年創立,位於武漢市江夏區江夏古鎮山坡,東瀕梁子湖,西傍京廣鐵路,處於107國道和紙賀公路在山坡段的交匯點,京珠高速公路從該園近旁穿過。

校史


學校始名李鐵初中,到1958年,原武昌縣教育局授名第五中學;嘉魚武昌合縣時,改名為第九中學;文革時期,又名五七中學;60年代就成為鄂南名校之一:1965年,咸寧高中在鄂南9縣錄取新生200人,山坡中學就達35人,占原全地區的17.5%;1970年開始招收高一新生,定名山坡高中;1973年收並山坡鄉紅衛中學,定名山坡中學。1976年,山坡中學與江夏一中一起,首批被市教委審定通過為原武昌縣兩所市級重點學校;從1979年到1985年,又先後吸納收編了賀站、河堖、土地堂、烏龍泉、機場、安山高中,1986年,被省市教委選定為國家級農村中學政治課改革試點學校。
70年代晚期和整個80年代,學校班次逐年增多,規模不斷加大,高考成績驕人,1979年的畢業生王幼松以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就是這一時期最具典型意義的代表。1992最終兼并湖泗高中,從此,山坡中學就成為南八鄉的最高學府,與金口中學,流芳中學共同構成江夏高中教育的犄角之形。
學校經歷了初級中學時期(1957-1969),單設高中時期(1970-1973),完全中學時期(1973-1997),以高中為主附設初中班時期(1997-2001),及後來的單設高中五個階段。校名和規模的沿革,生動地記錄了學校的歷史痕迹,折射出時代的風貌。

設施


學校校園佔地面積160餘畝,建築面積18515.93平方米,綠樹擎天,花紅滴翠,環境舒適:高大明亮的教學樓,現代化的綜合樓,單元式的學生公寓,多元式的餐飲服務,語音室、微機室、階梯教室、多功能實驗室、圖書閱覽室等,教學設備齊全,是市級農村中學求學、工作、生活最好的學府之一。置身其間,一股為人民的教育事業鞠躬盡瘁,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嘔心瀝血而奮勇拼博的勁頭油然而生。這裡是一片綠洲,乾涸的心田承潤著她無私的哺育;這裡是一座熔爐,冶鍊出無數強國富民的中堅。
學校現有教職工宿舍樓三棟,一棟建於1986年,四層樓,總面積1500平方米,入住24家;另一棟建於2000年,五層樓,總面積3200平方米,入住30家。還有一棟建於2008年,入住30家。教學大樓一棟,建於1984年,2001年暑期進行了全面裝修,有教室28間,實驗室2間,各類小辦公室6間,圖書室3間,大小會議室2間,總面積3800平方米。現代化綜合樓一棟,建於2001年,內微機室2個,多媒體教室1個,階梯教室1個,儀器實驗室6個,各類辦公室22個,榮譽室1個,師生製作室2個,四層樓,總面積2700平方米。教學樓和綜合樓實現微機聯網,電話總控。單元式學生公寓一棟,可入住男生780人,女生350人,配有專職人員全天候服務。另有單間、套間、單元式教工住房8棟,學生宿舍1棟,體育活動室、興趣小組活動室、廣播室、演藝室齊備,設有小賣部1個,多元式食堂一棟,教工活動室1個,乒乓球台8組,建有籃球場2個,排球場2個,足球場1個,單雙杠、雲梯、多組聯合器材一應俱全。新修的水泥路貫穿校內外,翻修的水塘和精養魚池,整修了操場和看台;在鄉政府和星明村的大力支下,2001年秋斥資近10萬元,擴建整修了水井,基本上解決了山坡中學歷年來成為老大難的吃水問題;重新設計和修建了學校門樓,規範了布局,綠化美化了校園。學校還與地方政府緊密聯繫,聘請了專職法制副校長,設立了全天候的門崗,師生憑證出入,秩序井然,風氣淳正。

管理


學校在扶壯工程、競聘上崗、課堂模式、常規教學及人員流動上建立起系統、有實效的規章制度,以人為本,鑄師德、揚師魂,狠抓教學環節管理,落實教改創新措施,嚴格學風考風紀律,大力弘揚先進,2000年高考,學校上省線人數首次突破百人大關,2001年,躍升至160多人。儘管南鄉經濟相對滯后,儘管受到周邊地區招生的一定衝擊,但學校新生人數每年仍以較大幅度增加,2001年已有26個教學班,在校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據不完全統計,山坡中學共輸送初中畢業生34屆,計6282人,高中畢業生38屆,人,總數近15000人。今日的山坡中學,已成為南八鄉學子求學的必然選擇,成為南八鄉人民科技騰飛的大本營,是江夏教育不可或缺的培英育才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