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東村

溫東村

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笏石鎮駐地西南側4.7公里處,在東華、篁山二個村委會之間,村委會駐地溫厝自然村,轄溫厝、翁厝、汪厝、前鄭、前郊、下尾、后埭、上東許、下東許、下湖岱計10個自然村,設37個村民組,全境地勢較平坦,東北側入境處有東許小山丘一座;為溫東之門戶,987戶,人口6021人,講莆田話,以姓溫、陳最多,還有翁、何、汪、鄭等姓,聚落呈平行四邊形,耕水田439畝,農地2512畝,還有勝懇、海田750畝(已耕種750畝,220畝造果造林)農地已大部分改為水稻田,種水稻、甘蔗、地瓜、花生、麥類、豆類等作物,東圳渠道全面受益,零散林業約500畝,設小學一所,醫療室一所,有電視照明,村道通涵淪公社公路。2010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7.2萬元,該村計劃大力發展核桃產業。該村有農戶73戶,共有鄉村人口287人,其中男性140人,女性147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45人,享受低保21人。

歷史沿革


笏石溫東:50年屬5區東許鄉,52年屬笏石區東許鄉,54至55年屬16區溫東鄉,56年屬笏石區,57年屬笏石鄉溫東高級社,58年屬笏石公社,溫東大隊,61至65年屬大侖公社溫東大隊,66年屬笏石公社溫東大隊,84年屬笏石鎮

基本概況


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笏石鎮駐地西南側4.7公里處,在東華、篁山二個村委會之間,村委會駐地溫厝自然村,轄溫厝、翁厝、汪厝、前鄭、前郊、下尾、后埭、上東許、下東許、下湖岱計10個自然村,設37個村民組,全境地勢較平坦,東北側入境處有東許小山丘一座;為溫東之門戶,987戶,人口6021人,講莆田話,以姓溫、陳最多,還有翁、何、汪、鄭等姓,聚落呈平行四邊形,耕水田439畝,農地2512畝,還有勝懇、海田750畝(已耕種750畝,220畝造果造林)農地已大部分改為水稻田,種水稻、甘蔗、地瓜、花生、麥類、豆類等作物,東圳渠道全面受益,零散林業約500畝,設小學一所,醫療室一所,有電視照明,村道通涵淪公社公路。
以所轄溫厝、東許2個自然村各取一字為名。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8畝(其中:田71畝,地87畝),人均耕地0.5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小麥、大麥、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4702.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1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0畝;荒山荒地330.4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73戶已通自來水,有7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7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2戶。
該村到六苴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農用運輸車0輛,拖拉機0輛,摩托車1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0戶;建有小水窖58口。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0.2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1.63萬元,畜牧業收入28萬元,年內出欄肉豬163頭,肉牛33頭,肉羊175頭;林業收入3.31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7.3萬元,工資性收入3.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9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6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2人,在省內務工3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畜牧業,主要銷售往本縣內。2010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7.2萬元,該村計劃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73戶,共有鄉村人口287人,其中男性140人,女性147人。其中農業人口287人,勞動力14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彝、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15人,漢族172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45人,享受低保2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六苴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六苴鎮衛生院6公里。

文化教育


大多都在溫東小學就讀,從幼兒園到六年級。2011年重新裝修建設,現以正式的投入使用,中學一般都在丙侖中學,笏石十中就讀。整體的教育還算跟的上現代的進步,當然每年也為社會發展輸出了大量的人才資源。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7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集體經濟的收入和支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支部1個,黨員總數9人,黨員中男黨員7人,女黨員2人。發展重點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 1、基礎設施差; 2、群眾增收難; 3、村內無教育、科技、文化設施; 4、農田水利設施缺乏,農民增收渠道單一; 5、群眾科學文化素質還較低,缺乏支柱產業;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發展核桃產業60畝; 2、大力發展養殖業(其中豬180頭、牛60頭、羊120隻); 3、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