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八卦圖

起源於遠古時代

“先天”與“後天”出自《乾·文言》:“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在宋代以前,沒有先天與後天八卦組合結構。宋代道士陳摶精於易學,開闢了圖書解易的先河,據傳陳摶根據《說卦》中的“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徠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而創造出一個“先天八卦圖”,也稱為伏羲八卦圖;根據“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而創造出了“後天八卦圖”,也稱為“文王八卦圖”。這兩個八卦圖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

創作背景


先天八卦圖
先天八卦圖
相傳徠伏羲氏創造了先天八卦圖。伏羲氏借著觀看日月星宿的分佈,俯瞰地球的自然環境,畫八卦以配河圖,成為先天八卦。因此先天八卦也稱伏羲八卦。按哲學的說法,先天八卦描繪的是宇宙的本源,為存在之始。

作品內容


圖形結構

太極圖由於陰陽兩面方位的移動和變換,而又出現了不同的圖像。先天八卦圖,坤震離兌居左,坤為母,離再索而得女,兌三索而得女,三卦皆陰,只震一索而得男為陽。故太極圖左面用黑色表示屬陰,黑中白點表示陰中有陽。乾巽坎艮居右,乾為父,坎再索而得男,艮三索而得男,三卦皆陽,只巽一索而得女為陰。故太極圖右面用白色表示屬陽,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

內涵

先天八卦講對峙,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風雷,山澤水火八類物象分為四組,以說明它的陰陽對峙關係。《周易說卦傳》中將乾坤兩卦對峙,稱為天地定位;震巽兩卦對峙,稱為雷風相薄;艮兌兩卦相對,稱為山澤通氣;坎離兩卦相對,稱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這些不同事物之間的對峙。按上述峙圖式的內容,先天八卦可分為三個周期:
第一周期:從坤卦左行,表示冬至一陽初生,起於北方;從乾卦右行,表示夏至一陰初生,起於南方,本周期指的先天八卦圖的最內圈,即由卦的初爻組成。這一寒一暑,表示太陽在一年的周期運動。
第二周期:由卦之中爻組成,半圈陽爻表示白晝太陽從東方升起,經南天而到西方;半圈陰爻表示太陽落山後的黑夜,這是記太陽運行一日的周期圖像。
第三周期:由卦之上爻組成,半圈陰爻表示月亮運行的上半月,即朔;半圈陽爻表示月亮運行的下半月,是為弦。由此可見,這一圖象是統一年月日時周期。
先天八卦圖是由伏羲所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