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猶在鏡中的結果 展開

猶在鏡中

瑞典1961年英格瑪·伯格曼執導電影

《猶在鏡中》是由英格瑪·伯格曼執導的89分鐘劇情影片。該片由哈里特·安德森、馬克斯·馮·西多、甘納爾·布耶恩施特蘭德等主演,於1961年10月16日在瑞典上映。

該片是英格瑪·伯格曼“沉默三部曲”的第一部,講述了一個精神分裂的女人卡琳和她身邊的三個男人——丈夫馬丁、父親大衛、米諾斯之間的故事。

劇情簡介


遺傳了母親精神病的卡琳經過入院治療,被作家父親大衛安排到一小島上調養。卡琳男友馬丁是一名醫生,兩人的感情此時處於低谷,馬丁相信卡琳有痊癒的可能。青春期中的弟弟米納斯頗有才華,但看上去有些焦躁。四人在封閉的島上休整,但各自心中的不安似乎正慢慢滋長。卡琳發現父親在冷漠的觀察自己病情變化后情緒短暫失控。次日上午馬丁與大衛乘小舟離去,被留下的卡琳開始沉溺於冥想,並對米納斯顯示出侵略性,在兩人回島之前卡琳昏倒在破舊的木船內,她向弟弟宣稱,自己聽到了上帝的聲音。
猶在鏡中[瑞典1961年英格瑪·伯格曼執導電影]
猶在鏡中[瑞典1961年英格瑪·伯格曼執導電影]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演員角色備註
哈里特·安德森卡琳
馬克斯·馮·西多馬丁
甘納爾·布耶恩施特蘭德大衛
Lars Passgård米納斯

職員表

製作人Allan Ekelund
導演英格瑪·伯格曼
副導演(助理)Lenn Hjortzberg
編劇英格瑪·伯格曼
攝影斯文·尼科維斯特
配樂Erik Nordgren
剪輯Ulla Ryghe
藝術指導P.A. Lundgren
服裝設計Mago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猶在鏡中[瑞典1961年英格瑪·伯格曼執導電影]
猶在鏡中[瑞典1961年英格瑪·伯格曼執導電影]
卡琳
演員 哈里特·安德森
她遺傳了母親精神病,經過入院治療,被作家父親大衛安排到一小島上調養。她的男友馬丁是一名醫生,兩人的感情此時處於低谷,馬丁相信她有痊癒的可能。
猶在鏡中[瑞典1961年英格瑪·伯格曼執導電影]
猶在鏡中[瑞典1961年英格瑪·伯格曼執導電影]
馬丁
演員 馬克斯·馮·西多
作家,卡琳的父親。女兒卡琳遺傳了他妻子精神病,經過治療后,被他安排到一小島上調養。而兒子米納正處於青春期,頗有才華,但看上去有些焦躁。
猶在鏡中[瑞典1961年英格瑪·伯格曼執導電影]
猶在鏡中[瑞典1961年英格瑪·伯格曼執導電影]
大衛
演員 甘納爾·布耶恩施特蘭德
醫生,卡琳的男友。他和卡琳的感情此時處於低谷,但是他相信患有精神病的女友有痊癒的可能。在某天他與卡琳的父親大衛乘小舟離開卡琳調養的小島后,被留下的卡琳開始沉溺於冥想。
猶在鏡中[瑞典1961年英格瑪·伯格曼執導電影]
猶在鏡中[瑞典1961年英格瑪·伯格曼執導電影]
米納斯
演員 Lars Passgård
馬丁的兒子,卡琳的弟弟。他正處在青春期中,頗有才華,但有些焦躁。在馬丁與大衛離開小島后,被留下的卡琳對他顯示出侵略性,在馬丁與大衛回島之前卡琳昏倒在破舊的木船內,向他宣稱,自己聽到了上帝的聲音。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方獲獎情況
1962年4月9日第3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猶在鏡中》獲獎 
1963年4月8日第3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英格瑪·伯格曼提名 
1962年7月3日第1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猶在鏡中》獲獎 
金熊獎提名
1963年第16屆英國電影藝術學院獎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外國女演員哈里特·安德森

幕後製作


影片開始引用了《聖經·新約》保羅給戈林多信中的一段話,其中含有片名“猶在鏡中”的意思。

製作發行


主創單位
製作單位Svensk Filmindustri((SF)AB
發行單位Janus影業、PBS、Embassy家庭娛樂、標準收藏、HVE(美國);Moskwood傳媒(荷蘭);Versátil音像(巴西);Kinowelt家庭娛樂(德國);Gutek影業(波蘭) 
影片上映
上映國家、地區上映時間、細節上映國家、地區上映時間、細節
瑞典1961年10月16日美國1962年3月13日(紐約)
芬蘭1962年4月20日西德1962年6月26日
西德1962年6月(柏林國際電影節)法國1962年9月5日
丹麥1962年9月21日澳大利亞1964年5月25日(阿德萊德電影節)
日本1964年7月25日葡萄牙1965年5月13日
丹麥2003年4月5日(午夜電影節)希臘2003年10月9日(歐洲電影全景)
希臘2005年6月3日(再映)波蘭2007年1月26日(再映)
影片上映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劇照
劇照
《猶在境中》是一團暖昧猶疑還有些晦澀的矛盾體,晦澀不是表達的技巧問題,而是英格瑪·伯格曼內心認識的模糊不明。英格瑪·伯格曼總想把自己認識的矛盾帶給觀眾,這本身沒錯,問題是英格瑪·伯格曼給出的是矛盾,卻想讓觀眾獲得簡單的答案。
《猶在鏡中》確實像在鏡子里,只是那鏡子的玻璃已經破碎,一切都是虛幻的反影。其中的混亂、沉悶、暖昧不明都企圖被消解,但最終都無法消解,而留給了無辜的觀眾。(《大眾電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