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

蘭州軌道交通線路

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是蘭州軌道交通第一條開通的地鐵線路,於2019年06月23日正式運營,標誌色為藍色。

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西起西固區陳官營站,途經安寧區、七里河區,東至城關區東崗站,東西橫貫蘭州市中心城區,是蘭州市從東向西的主幹軌道交通線路。

截至2020年9月,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全長25.909千米,全部為地下線;共設20座車站,全部為地下車站;列車採用A型列車6節編組。

2019年7月22日,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開通運營滿月,總客流量達525.6135萬人次。

歷史沿革


2012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了《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1年-2020年)》,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獲批建設。
2013年6月,蘭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委託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編製完成了《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陳官營-東崗段)環境影響報告書》。6月24日,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原甘肅省環境保護廳)以甘環審發[2013]74號文對本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了批複。
2014年3月28日,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開工建設。11月2日,中國國內首條下穿黃河的地鐵隧道工程——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迎門灘至馬灘地鐵隧道正式開始地下掘進作業。
2016年2月,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首列電動客車開始生產製造。3月7日,蘭州市民政局發布《關於蘭州市軌道交通1號線車站命名的通告》。5月9日,奧體中心至世紀大道區間右線穿黃盾構隧道全線貫通,該隧道成為中國首條實現貫通的下穿黃河地鐵隧道。7月29日,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首列車正式下線。
2017年11月16日,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隧道全線“洞通”。
2018年3月2日,蘭州軌道交通中國銀聯正式簽訂移動支付合作協議,標誌著蘭州軌道交通將實現全場景手機閃付與銀聯二維碼支付。12月30日,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舉行“洞通”“軌通”“電通”暨綜合聯調啟動儀式。
2019年4月15日,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完成全線綜合聯調聯試工作。6月23日,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正式運營。
2020年9月28日,省政府正式啟用。
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
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

線路站點


車站列表

截至2019年6月23日,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共設有20座車站(其中省政府站暫緩開通),全部為地下車站。
車站名稱換乘線路建設方式車站位置
陳官營站地下一層島式
深溝橋西側,西固東路南側
中川城際鐵路陳官營站北側
深安大橋南站地下三層島式深安大橋西南側
蘭州城市學院(省科技館)站地下二層島式銀安路與世紀大道交匯處
蘭州海關站地下二層島式銀安路與萬新南路交匯處
馬灘站地下三層島式銀灘黃河大橋南側
土門墩站地下二層島式西津西路與石碳子溝交匯處東側
蘭州西站北廣場站地下三層島式西津西路國鐵蘭州西站北廣場
西站什字站地下二層島式西津西路與敦煌路南口交匯處
七里河站地下二層島式西津東路與體育街交匯處
小西湖站地下二層島式西津東路小西湖立交橋東側
文化宮站地下二層島式西津東路與雷壇河交匯處西側
西關站地下三層島式臨夏路、張掖路與中山路交匯處
省政府站地下三層島式張掖路與酒泉路交匯處東南側
東方紅廣場站蘭州軌道交通2號線(建設中)地下二層島式東方紅廣場主席台南側慶陽路
蘭州大學站地下二層島式天水路與東崗路交匯處
五里鋪站蘭州軌道交通2號線(建設中)地下三層島式東崗路與瑞德大道交匯處
省氣象局站地下二層島式東崗東路與嘉峪關北路交匯處
拱星墩站地下二層島式東崗東路與拱星墩後街交匯處
焦家灣站地下二層島式爛泥溝以東340米東崗東路
東崗站地下二層島式東崗東路東崗立交橋西側
車站間距
截至2019年6月,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各站點的站間距如下表所示。
起始—終到車站區間距離
陳官營站—深安大橋南站1584米
深安大橋南站—蘭州城市學院(省科技館)站2339.547米
蘭州城市學院(省科技館)站—蘭州海關站954.949米
蘭州海關站—馬灘站2073.566米
馬灘站—土門墩站2006.629米
土門墩站—蘭州西站北廣場站907.479米
蘭州西站北廣場站—西站什字站1613.631米
西站什字站—七里河站1060米
七里河站—小西湖站1376.02米
小西湖站—文化宮站890.623米
文化宮站—西關站1066米
西關站—省政府站834米
省政府站—東方紅廣場站1591.028米
東方紅廣場站—蘭州大學站1425.972米
蘭州大學站—五里鋪站1293.53米
五里鋪站—省氣象局站1303.47米
省氣象局站—拱星墩站1163.063米
拱星墩站—焦家灣站1116.058米
焦家灣站—東崗站933米

線路走向

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西起西固區陳官營站,途經西固路、深安大道、銀安路、西津路、張掖路步行街、張掖路、慶陽路、東崗路,東至城關區東崗站。

運營情況


運營時刻

● 首末班車
截至2020年9月,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的首末班車時間如下:
車站首班車末班車
往陳官營往東崗往陳官營往東崗
東崗站06:3007:1522:3023:15
焦家灣站06:3107:1422:3123:14
拱星墩站06:3407:1222:3423:12
省氣象局站06:3607:0922:3623:09
五里鋪站06:3807:0722:3823:07
蘭州大學站06:4107:0522:4123:05
東方紅廣場站06:4307:0222:4323:02
省政府站06:4606:5922:4622:59
西關站06:4706:5822:4722:58
文化宮站06:5006:5522:5022:55
小西湖站06:5206:5322:5222:53
七里河站06:5406:5122:5422:51
西站什字站06:5606:4922:5622:49
蘭州西站北廣場站06:5906:4622:5922:46
土門墩站07:0106:4423:0122:44
馬灘站07:0406:4123:0422:41
蘭州海關站07:0706:3823:0722:38
蘭州城市學院站07:1006:3623:1022:36
深安大橋站07:1306:3223:1322:32
陳官營站07:1606:3023:1522:30
● 運行間隔
截至2020年9月28日,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工作日首末班車發車時間為6:30至22:30,全天運營16小時,高峰期平均行車間隔為6分20秒;平峰期平均行車間隔8分30秒。雙休日首末班車發車時間為6:30至22:30,全天運營16小時,平均行車間隔7分50秒。
客運流量
截至2019年7月22日,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1號線滿月,總客流量達525.6135萬人次。

設備設施


車輛設施

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列車總長139.98米,車體最大寬度3.09米,高3.8米,每列坐席330人,定員荷載1860人,最大荷載2460人,每列編組由4輛動車和2輛拖車組成,最高運行速度為每小時80千米。
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列車首次在軌道交通客車領域使用防風沙技術,更適合蘭州的自然環境。車體由國際最流行的A型鋁合金車體構成,使用壽命為35年。車體結構通過了中國國內最高等級、符合歐洲標準的撞擊吸能測試。同時,列車還具有專業監測系統和振動監測系統,隨時監測列車的行駛情況。在舒適度方面,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列車採用了能夠多等級調節的空調裝置。為了減少噪音污染,通過對車輛雜訊源區域進行特殊處理,保證了車輛行駛過程中車內的安靜與穩定。
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的空調系統的送風口位置位於車廂兩側的下部,調整送風的柔和度,送風口上部的座椅採用了熱量傳遞快、保溫效果明顯的新型材料。

運行系統

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設有東崗車輛段與綜合基地、陳官營停車場,在蘭州西站北廣場站附近設共用控制中心1座(與蘭州軌道交通2號線共享),設西客站主變電所和東崗主變電所。
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車站公共區通風降溫系統是由直接蒸發冷卻機組設備進行溫濕度調控,同時,全高站台門採用開式系統,可有效地與外界交換空氣,達到“新風”“降溫”的效果。該系統還具備系統安裝成本低,不需單獨建機房、節約佔地面積,運行噪音低,運行成本低等優勢。

主要工程


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所處地質環境異常複雜,特別是兩穿黃河盾構區間屬於長距離穿越卵石地層,有大量的漂石存在,盾構工法受地層條件與水文條件,隧道涌水、涌砂等風險,易坍塌。
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開創了盾構安全下穿黃河的中國國內先例。黃河段卵石含量極高、石英含量極高,水壓大,采砂區、地勘孔不確定性高,下穿黃河段風險極大,要面臨盾構機在黃河河床高壓條件下更換刀具,破解了紅砂岩地質穩定性差、基坑施工難度大等技術難題。在相繼克服了四穿黃河、側穿小西湖立交橋、下穿張掖路步行街等多個重大工程難點后,實現了全線隧道洞通。

文化特色


● 車站文化
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車站裝飾裝修堅持標準化和個性化設計相統一的原則,在綜合考慮滿足使用功能、周邊環境識別、建築藝術效果等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根據各車站客流預測、周邊地域文化特徵以及在城市政治、經濟、交通和歷史文化演進過程等方面的影響,將車站分為重點站和標準站兩個層次進行裝飾裝修。
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標準站的裝修設計始終貫穿以孕育華夏民族的黃河古水系元素為主線,融入黃河文化、絲路文化、陶瓷文化的元素,用水之飄逸、水之美感、水之韻律展現車站整體裝修風格,突出線路特徵,以統一風格、不同形態來體現“水潤金城”的主題。
出入口:造型提取了中山橋鋼結構的外觀元素,底座配以厚重的石材,顯得堅固耐用;兩側區域用夾膠鋼化玻璃,在堅固耐用的同時,兼顧了採光,與內部裝飾材料對光線的折射巧妙結合,儘可能將地面自然光引入並延伸到建築深處,體現了節能環保的要求。
站內柱頭:裝飾材料表面印製了藍色紋樣圖案,在車站整體以白色為主的簡潔明快色調中,局部以亮麗的藍色點綴調和。柱頭紋樣設計元素分別來源於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絲路文化、甘肅彩陶文化。
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6座裝修重點車站設計風格
東方紅廣場東方紅廣場是蘭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車站北面為廣場主席台,該車站裝修風格注重突出其政治中心地位,保持車站內裝飾色調和廣場主席台色調和諧一致,以紅色和白色為主色調,紅色主要用在牆面、柱面和橫樑邊緣,結合向上綻放的曲線造型,寓意蘭州蒸蒸日上、蓬勃發展,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邁進。 東方紅廣場站
西關站該站裝飾裝修設計靈感來源於黃河文化,天花設計方案以蘭州人發明的黃河水車為原型,體現了水車的特點,再現水車之都的風貌。 西關站
蘭州西站北廣場站該站設計風格總體上保持和國鐵蘭州西站相互和諧統一。考慮到蘭州西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蘭州未來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西北的交通樞紐地位,該站天花設計使用窗戶的造型方案,寓意蘭州打開窗戶,對外開放,走向世界,蓬勃發展。 蘭州西站北廣場站
蘭州城市學院(省科技館)站該站位於安寧區,該區為蘭州教育文化密集區,車站裝飾設計方案的造型靈感來源於文化傳播的工具——書籍。將書本翻開的造型,通過變換角度,抽象整合為獨特的造型理念。 蘭州城市學院(省科技館)站
陳官營站該站是始發站,為地下一層車站,站廳層位於地上,因此採取透明天窗的設計思路,吊頂裝飾材料選用彩印天藍色鋁板來模擬天空,結合燈光,營造室外天窗的效果。 陳官營站
東崗站東崗是蘭州的東大門,該站天花使用窗戶的造型設計方案,寓意其在蘭州的門窗地位,在地下空間使用窗戶方格子的造型,顯得整個空間透亮,寬敞沒有壓抑感。 東崗站 
● 列車文化
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列車在外觀、內飾方面,客車以敦煌飛天壁畫這一具有甘肅文化代表性的符號作為設計靈感,藍色的腰線色帶如同敦煌壁畫中的飛天飄帶般環繞整車,飄帶形的LED尾燈與裝飾色帶、整車造型協調統一。

價值意義


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的開通,將有效緩解蘭州市地面交通壓力,改善城市交通秩序,為群眾提供更為方便的生活環境,同時也提升了蘭州市的品位和形象,對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帶動作用。(《甘肅日報》評)
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的開通運營,使蘭州步入“地鐵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