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坂鎮

蘇坂鎮

蘇坂鎮位於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東北部,東南與漳平市的西元鄉、拱橋鎮交界,西南與雁石鎮相鄰,氣候溫和。鄉政府駐蘇坂村,距龍岩城區55公里。全鄉轄石城、紅邦、蘆林、黃地、美山、蘇坂、易家邦、東聯、合溪、下村、瓦洋、西樓、嶺兜、黎山、大坑、和目16個行政村。全鄉總面積為127.88平方公里,有實際耕地面積10838畝、林業用地15萬畝,林業蓄積量23460立方米,森林覆蓋率佔85.7%,水利資源較為豐富。

蘇坂鎮常住人口為5872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歷史沿革


明代為九龍鄉萬安里蘇坂社,有石盂營、洋瀨山、赤尾山、楊坑、硿溪、章家邦、大洋坑等村落。清代至民國初,仍稱蘇坂社。民國22年,屬福蘇區,轄美山、東平、雲潭鄉。次年屬第三區(雁石)。民國26年3月,划美山、東平、雲潭、高山鄉聯保。次年縮為東美、雲潭、高山鄉聯保。民國30年12月,屬第一區(岩東),設雲設鄉,轄侖村、瓦洋、中洋、嶺兜、西樓、和睦、赤村、溪山、高中保;美和鄉轄美頭、美中、美尾、蘇坂、易紋、王坑、蘆邦保。民國31年赤村、溪山、高中保划屬漳平縣。民國33年,設美和鄉,轄東美、蘇坂、易紋、美山、蘆邦、雲南、雲北、雲中保。
1949年11月屬沙和區,設雲潭、集安、東平村。1951年10月,改慶雲、東平、集安鄉。1956年屬白沙區。次年改稱慶美鄉,轄集安、慶雲、東平、上洋坑、下洋坑村。1958年,成立慶美公社。翌年併入白沙公社,設慶美管理區。1961年,恢復慶美公社,轄黃地、慶雲、下村、梧地、石城頭、蘆林、美山、大坑、一山、二山、東星、東紅、東南、東聯、東風、東興、鯉魚、上家邦、雲潭、和睦20生產大隊、103生產小隊。1965年改稱蘇坂公社。
1984年7月改設蘇坂鄉。1987年,面積121.78平方千米,總人口1635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71人,轄14村、143村民小組,鄉政府駐地蘇坂村,距市區35千米。1997年至今,蘇坂鄉面積121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石城、紅邦、蘆林、黃地、美山、蘇坂、易家邦、東聯、合溪、下村、瓦洋、西樓、嶺兜、黎山、大坑、和睦16個村委會。
2014年1月撤鄉建鎮。

人口數據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龍岩市各鄉(鎮、街道)常住人口數據:蘇坂鎮常住人口 為5872人。

地理環境


蘇坂鄉處於北緯24°45'—25°35'、東經116°40'—117°20'之間,屬低緯度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最熱為七月,平均溫度為27.7℃(最低氣溫23.2℃、最高氣溫34.1℃),極端最高氣溫38℃;最冷為一月,平均氣溫為10.8℃(最低氣溫6℃,最高氣溫16.9℃),極端最低氣溫-6.6℃,低溫期短,無霜期達11個月。多年年平均降水量為1850毫米,雨季多在四、五、六三個月,尤以五、六月為雨量最多。

經濟發展


蘇坂鎮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堅持工業化發展,把實施工業突破作為全面加速、奮力跨越的根本途徑,我鎮提出了建設“民俗文化基地、高優農業基地、鋼鐵製品基地”的全新定位,進一步理清了發展思路,更加堅定了“工業興鄉”的信心和決心。
過去五年,共完成招商引資項目22個,總投資18.8億元。其中入駐工業園區企業16家,投資上億元項目9個,已完成投資項目9個,完成總投資6.51億元。2011年新增新建項目5個,總投資3.32億元;在第九屆“6.18”交易會上企業對接項目3個,徵集企業技術需求2個,參會意向對接項目2個。閩滬鐵合金、建盛塑料物流配送中心、石盂營閩台生態旅遊開發等三個項目已被列入區委、區政府2011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其中閩滬鐵合金項目已落戶龍州工業園蘇坂工業片區。由於項目工作成績顯著,2009年我鎮榮獲“十佳項目服務單位”。全面完成龍州工業園蘇坂工業片區項目建設儲備用地預征地1000畝,閩滬鐵合金、新鋼二路等項目征地300多畝,坑口火電廠二期工程貯灰場等征地工作。
蘇坂鎮張厝工業園備選址位於蘇坂鎮西北部的美山村,位於龍岩中心城市下游,距城區55公里。該備選廠址東至美山楓林坑,南至美山洋坑自然村,西到九龍江,北至美山村張厝,該地塊多為低海拔緩坡地,相對海拔高度落差為39米,平均海拔高度為210米,工業用地面積可達6646.5畝。該園區具體水利資源豐富、電力充足、交通便捷(“雙永高速”在蘇坂路段設有美山互通)、征地難度小等多方優勢。為使該工業園儘早得到開發,以拉動全鎮經濟的發展,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通過多方面積極與上級溝通和準備,並對園區進行全面的宣傳和推介,效果顯著,引起了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國家冶金設計院的專家、寶鋼和三鋼的領導、市區領導多次到此地塊進行調研)。現在該地塊已被確定為市、區工業儲備用地。

農業生產


近幾年來我鎮以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為主線,大力實施“一村一品”戰略,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大力培育特色農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了農業經濟發展和競爭水平。
我鎮農業“三邊”經濟的發展成效顯著,即河邊:發展綠色農業---綠竹,現全鄉鎮植面積近4000畝,年產量300多萬斤。路邊:發展高優農業---花生、小西瓜、甘蔗等經濟作物,現花生全年種植2500多畝,年產量600多噸,產值200多萬元;小西瓜種植1000多畝,年產量300多萬斤,產值近200萬元;甘蔗全鎮種植2500畝,年產量1000多萬斤,年產值400多萬元。山邊:發展特色農業---蜜柚、油茶,現全鎮種植蜜柚1.3萬畝,年產量近5000噸,產值900多萬元;全鎮種植油茶4000多畝,年產值近250萬元。
2009年至今我鎮在蘇坂、易家邦、東聯等村建立了300畝冬種紫雲英示範片;在美山中間洲建立300畝綠竹高產栽培示範基地;在美山、蘇坂、下村、西樓、瓦洋、嶺兜等13個村建立千畝閩台農業合作項目暨檳榔芋高產栽培示範片;在雲潭新建了一座米粉加工廠,可日產米粉400公斤。
全鄉鎮著力打造“蜜柚之鄉”品牌,成立龍岩市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易家邦蜜柚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於2009年度榮獲“市級示範社”榮譽稱號,並成功註冊“蘇坂蜜柚”商標,現正積極爭取申請列為市級龍頭企業,在美山成立紅柚專業合作社;蘇坂蜜柚協會連續幾年榮獲省科協、市科協、區委普惠農興村計劃“先進單位”稱號,“蘇坂蜜柚”在全省蜜柚鑒評會上榮獲銀獎。

社會事業


蘇坂鎮全力發展關係民生的社會各項事業,推進教育、文體、衛生和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交通設施持續改善。近年來完成蘇坂至美山、蘇坂至雲潭、美山至八一、八一至雁石開發區、和目至漳平拱橋等十多條公路建設;架設石盂營大橋和修復東聯鐵索弔橋;建設美山下渡漫水橋;完成雲潭、蘆林、石城鐵路道口“平改立”項目;“雙永高速”建設已基本完成;蘇坂至白沙連接線建設已基本完工;省道203線蘇坂至美山的快速通道已開工建設;蘇坂頭大橋主體工程已完工;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養護機制,加大公路安保力度。
農田水利持續完善。完成黃地水庫、小坑林水庫、涼亭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全面完成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土地平整項目的建設;完成蘇坂集鎮防洪堤(一期)工程建設;完成雲潭重點旱片治理工程;完成2008年度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完成全鎮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程;完成全鎮16個行政村山洪災害防禦性工程措施項目。
新村建設持續推進。推進集鎮公路兩翼的商住用地,盤活存量土地,啟動商住小區建設。集鎮建設結合新農村建設、造福工程,蘇坂農民住宅小區(一期)已完成三層建設,大坑等村的造福工程已進入實施階段。完成蘇坂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集鎮控規和14個村的村莊規劃;積極推進蘇坂、美山、黃地、雲潭四個村的新村住宅小區建設。按照建設人居商貿板塊的構思,全力推進集鎮建設。完成美山和蘇坂等13個村的農村電氣化改造工程。完成嶺兜、和目、下村等9個村村部新建和修繕工程。
科教文衛持續提高。完成鎮農科教大樓、宣傳文化中心、計生服務所、精神文明活動中心、恆億雲潭和易家邦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新建住院部,完成衛生院的提升改造工程。整合教學資源,新建教學樓;成立新羅區農村第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蘇坂學校;開展捐資助學活動,籌集教育資金57萬元。充分挖掘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龍岩採茶燈內涵;成立採茶燈研討會,正在建設“龍岩採茶燈主題公園”和“採茶燈陳列館”;成功舉辦四屆蜜柚採摘暨鄉村旅遊節,擴大蘇坂蜜柚、採茶燈及蘇坂旅遊資源的知名度。持續深入開展科普下鄉活動,在美山建立“科技致富幫扶中心”;在蘇坂、東聯、美山、易家邦建立了健身場所,配置健身器材,在石城、紅邦等12個村建立籃球場;成立雲潭、易家邦老人協會。採茶燈舞、廣場舞等群眾性文化活動蓬勃開展。
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全面完成造林綠化任務,共造林9891畝;持續抓好養殖業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工作,成立綜合執法大隊,加強巡查與管理,拆除豬圈8000㎡、生豬減欄3330頭;建成一座垃圾焚燒爐,實現全鎮生活垃圾集中統一清運;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引導和鼓勵企業走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路子。加大“制止兩違”工作力度;持續深入開展“家園清潔”行動,全鎮聘請28名衛生保潔員和建設垃圾中轉池49個,進一步完善農村環境衛生保潔長效機制,優化村容村貌。認真做好西樓、下村等八個村改廁工作,創建健康文明的人居環境。積極爭取中央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專項補助資金,完成紅邦、蘆林、美山、蘇坂、易家邦等11個村的可研報告和方案評審工作。

文化旅遊


採茶燈文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龍岩採茶燈是龍岩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河洛文化的活化石,也是當前市、區全力打造的文化品牌之一。蘇坂鎮作為龍岩採茶燈的故鄉,也積極與上級對接,全力打造發源地的採茶燈文化品牌:2008年5月在美山成立了第一個專業學術機構——龍岩採茶燈研究會,時任副市長張秀娟親自到會祝賀,研究會立足於實際,制定了重點恢復採茶燈故鄉文化底蘊為切入點的長期保護規劃;計劃並著手在蘇坂鎮美山村建設“龍岩採茶燈主題公園”;初步建設了“採茶燈陳列館”,著手收集歷史資料;組建了各個年齡階段的採茶燈隊伍,以使原生態的採茶燈得以傳承。2009年10月,成功舉辦第二屆採茶燈藝術節,並召開了採茶燈藝術研討會;積極協助和參與區舉辦的“萬人採茶燈舞”,進一步擴大了採茶燈的知名度。目前已由15名全國政協委員提議案力爭將採茶燈列入國家級非物質保護遺產保護名錄。2011年12月,美山村採茶燈隊伍參加“廈漳泉龍”四城元宵同樂會,進一步擴大了採茶燈文化的影響力。2005年11月,龍岩採茶燈被福建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4年12月03日,龍岩採茶燈入選國務院發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旅遊資源豐富:蘇坂鎮界於廖天山和郎車侖山系之間,綿亘於龍岩、漳平邊境,轄區多山、山巒起伏,成為蘇坂鎮的天然屏障。境內主要河流是龍川河,全鎮16.1公里,另外還有三條支流。全鎮森林以天然為主,有15萬畝的林業用地。目前,全鎮有近80%尚未開發的處女地,因而原始的地形地貌保留較為完整,林業生態也保持良好,且自然景觀獨特(特別是雲潭山區):有閩西最高的天然瀑布(102米),有大小不一、清徹見底的水潭,有造形獨特的石頭,有保留較好的原生態林,有物種較為豐富的各種野生動物,有恐龍時代的原始植物—莎蘿。山上松木或一枝獨秀,或聚木成林,間或分佈著少量裸露的怪骨嶙峋的石芽、石柱;山頂上土地平坦,綠草鶯鶯,由於氣候特殊,空氣清新,是消署納涼、親近自然、體驗綠色生活的絕佳勝地。極具開發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