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里達鱉
龜鱉目鱉科動物
佛羅里徠達鱉背甲呈橢圓形,前緣較為圓滑,且有數列疣瘤並排其上,具有暗色斑紋。分佈於美國南部(佛羅里達、阿拉巴馬)。
佛羅里達鱉(學名:Apalone ferox)是鱉科、軟鱉屬動物。成鱉體型橢圓,體表光滑,鼻管長,裙邊寬厚,背面暗綠色帶大量黑色彌散性色斑,背甲前緣有對稱點狀疣粒,背甲后緣也有點狀疣粒分佈。腹甲全白。雄鱉個體小,體扁平,尾粗大而長,露出裙邊外,裙邊邊緣有彌散性淺黃色色斑,頭部的黃色斑紋清晰明顯。雌鱉個體大,身體肥厚,尾短小,不露出裙邊外。四肢趾間具有發達肢體蹼。
佛羅里達鱉生活於湖泊、河流等淡水水域。喜靜,天氣晴朗、光照好時喜爬上岸邊曬背,或上浮平貼在水面曬太陽,只露出鼻孔和眼睛。1月水溫降至18℃吋停止攝食,水溫14℃時進入冬眠,次年3月中旬至4月初,開始復甦,18℃時少量攝食,隨著水溫的升高,生活逐漸趨於正常。生長水溫18-34℃,最適水溫為28-30℃。佛羅里達鱉是以動物性飼料為主的雜食性鱉類,自然環境下捕食小魚、蝦蟹、水蚯蚓、水生昆蟲和螺等底棲動物,有時也少量採食嫩的水生植物。原產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喬治亞州、佛羅里達州、阿拉巴馬州)。
佛羅里達鱉
中文目名:龜鱉目
中文科名:鱉科
中文屬名:美洲鱉屬
中文俗名:珍珠鱉
拉丁文名:Apaloneferox
英文名:FloridaSoftshellTurtle
S徠chneider,1783
雄性最大甲長33公分。雌性60公分。背甲呈橢圓形;前緣較為圓滑,且有數列疣瘤並排其上,具有暗色斑紋。分佈於美國南部(佛羅里達、阿拉巴馬)。
稚鱉體型近似圓形或橢圓形,體表扁平、光滑,鼻尖而長,背甲灰黑色帶暗黃色彌散性圓形色斑,背甲前緣較圓滑,有數列疣粒。腹甲黑色或深灰色帶彌散性白斑,裙邊邊緣呈金黃色色帶,吻突較長,鼻尖至眼臉有兩條呈“人”字形的金黃色條紋。
成鱉體型橢圓,體表光滑,鼻管長,裙邊寬厚,背面暗綠色帶大量黑色彌散性色斑,背甲前緣有對稱點狀疣粒,背甲后緣也有點狀疣粒分佈。腹甲全白。雄鱉個體小,體扁平,尾粗大而長,露出裙邊外,裙邊邊緣有彌散性淺黃色色斑,頭部的黃色斑紋清晰明顯。雌鱉個體大,身體肥厚,尾短小,不露出裙邊外。四肢趾間具有發達肢體蹼。
佛羅里達鱉生活於湖泊、河流等淡水水域。喜靜,天氣晴朗、光照好時喜爬上岸邊曬背,或上浮平貼在水面曬太陽,只露出鼻孔和眼睛。1月水溫降至18℃吋停止攝食,水溫14℃時進入冬眠,次年3月中旬至4月初,開始復甦,18℃時少量攝食,隨著水溫的升高,生活逐漸趨於正常。生長水溫18-34℃,最適水溫為28-30℃。
佛羅里達鱉是以動物性飼料為主的雜食性鱉類,自然環境下捕食小魚、蝦蟹、水蚯蚓、水生昆蟲和螺等底棲動物,有時也少量採食嫩的水生植物。人工養殖條件下則投喂全價甲魚飼料、畜禽下腳料及雜魚、小蝦、螺、蚌、蜆等。性情溫順,無相追咬、廝打現象。
在中國廣西,年自然生長期約有7個月。據養殖觀察,個體的生長速度在不同性別、不同年齡階段有著顯者的差別。當年7月孵化出的10克左右稚鱉,養到翌年5月可長成規格為200-250克幼鱉,這一階段生長速度較一般的鱉快,此時還不能分辨出雌雄。再養至第三年8月,這個階段生長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雌雄個體極易分辨,個體相差極為懸殊,雌鱉個體肥厚,大的可達4千克以上,最小的也有1.5千克,平均重2.0千克;雄鱉體薄瘦小,最大體重1.25千克,最小僅0.5千克左右,平均0.75千克;養至第五年,雌鱉體重可達10千克以上,雄鱉可達4千克左右。第六年後,生長速度就逐漸下降。
原產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喬治亞州、佛羅里達州、阿拉巴馬州)。中國的廣東、廣西等地養殖場養殖。
在美國佛羅里達地區每年的3月中旬到7月是佛羅里達鱉繁殖季節。佛羅里達鱉每次產卵4-23枚。佛羅里達鱉多為球形,直徑24-32毫米,孵化期60-70天。人工養殖條件下,佛羅里達鱉4-5年達性成熟。
人工養殖條件下,雌鱉2周年可達性成熟,第3年水溫升至5℃吋開始產卵。初次產的卵個體小,數量少,受精率很低。雄鱉在人工養殖條件下3周年才成熟。在中國廣西,4-7月為繁殖季節,5-6月為繁殖盛期。佛羅里達鱉屬多批產卵型,年產卵3次左右,每次產卵20-30枚,卵呈圓形,重10-15克,卵徑大小和重量與親本大小成正比。在室溫30℃和室內相對濕度85%的孵化條件下,受精卵的孵化期為85天左右。其他鱉類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佛羅里達鱉的產卵活動在白天的中下午,晚上不產卵。其他鱉均為晚上產卵。
● 親鱉的選擇和培育
佛羅里達鱉親鱉雌雄比為3:1。要求親鱉體格健壯,反應敏捷,體表無損傷,平均體重在4千克以上。在入塘前用10-15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20-30分鐘。每天於17:00-18:00投喂1次飼料。飼料種類為魚糜(鯉魚、羅非魚等)及龜鱉配合飼料,並添加骨粉、龜鱉用維生素,飼料應現配現投。每天要清掃食台,並巡塘檢查,發現傷鱉、病鱉應立即處理。
● 雌雄鑒別及配比
● 鱉卵的收集和孵化
孵化設備可參考中華鱉和山瑞鱉的孵化設備。佛羅里達鱉親鱉於4月底開始交配5月中旬產卵。在產卵前數天,佛羅里達鱉喜歡爬到產唚場上挖窩。若發現親鱉有產卵的跡象,則應每天仔細檢查產卵場,輕扒有挖動痕迹的沙土,發現鱉卵后覆蓋細沙,並做好標記,留待第2天採集。收卵時,先用雙手輕輕扒開沙土,取出鱉卵后將動物極向上把鱉卵輕放到盛有一層細沙的桶里。然後再將鱉卵轉移到小泡沫箱的細沙中,動物極向上放置,上覆3厘米左右的沙層,並蓋上小泡沫箱的蓋子,做好記錄。
每天開箱檢查,適當噴凈水,保持沙子含水量在5-10%,並鬆動表面沙層。檢查溫度計溫度,孵化溫度控制在32℃。保持孵化房空氣相對濕度為80-90%,做好防鼠、蟻等敵害的措施。在放入鱉卵30天後,全面翻沙檢查,剔出黏和未能孵化的卵,清理殘留的卵殼。
● ● 稚鱉暫養:稚鱉出殼后,先將其緩慢放入四壁光滑的大塑料箱或者盆內,箱內水的深度在4厘米左右,因為稚鱉在剛孵化出來時,游泳的技能較差,過深的水會使稚鱉溺水死亡;水質應盡量保持清新。剛出殼的稚鱉以卵黃為主要的營養來源,在出殼24小時后開始投喂營養豐富的稚鱉料或者是剁碎的水蚯蚓。待稚鱉攝食1周后,再將其移入稚鱉池飼養。入池前,應用1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10-15分鐘。
● ● 放養密度:初始放養密度以每平方米20-30隻為宜。經過40-50天養殖后,把規格達到25克以上的與25克以下的鱉分池養殖,密度為10-15隻/平方米。再經7-8個月的養殖,待稚鱉平均規格達到300克以上,將其轉移至室外池塘養殖,密度為400-500隻/畝。
● ● 飼料投喂:稚鱉階段以蛋白質含量為45%的稚鱉人工配合飼料為主,配以野雜魚等魚漿,並在飼料內添加適量的維生素等。日投喂量為鱉體重的4-6%。以後,隨著鱉個體的生長可以逐步提高鮮活飼料的分量,同時日投喂量逐步減少到鱉體重的2-3%。
● 恆溫高效養殖
中國養殖佛羅里達鱉的方式主要是恆溫高效養殖。
恆溫高效養殖中的最佳恆溫控制與養殖中華鱉一樣。工廠化養殖佛羅里達鱉需要最佳恆溫控制,以促進佛羅里達鱉的生長發育。在溫室養殖中,一般控制水為30-31℃、環境溫度為33-35℃。建造溫室可根據條件因地制宜。一般來說,一間500平方米的溫室,高要求全封閉型的造價在15萬元左右,簡易型的造價在5萬元左右,基本要求保溫性能好。單隻池面積12平方米左右,便於操作。池底設計成鍋底形,方便排污。溫室高度為2.2米左右,頂部為人字形或弧形,屋頂及四面牆體內夾5-6厘米厚的泡沫板以起保溫作用。室內中間設置走道,在走道的兩側設置養殖池及排污口、排污管和排污溝。養殖池上面設置熱水管和增氧管,採用鍋爐加溫和羅茨鼓風機增氧。
溫度要求:環境溫度為33-35℃,稚鱉養殖時池水溫度控制在32℃,成鱉養殖時池水溫度控制在30-31℃。
佛羅里達鱉長到600克左右時開始交配,並出現相互撕咬現象,被咬傷的鱉體容易被細菌感染。稚幼鱉分池前,要適當減少飼料投喂量,並應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和三黃粉,以防止或減少鱉體的應激反應。分池時,操作要輕,時間盡量要短。分池後進行1次消毒,池水充氣增氧,可根據水質情況在10-15天以後再進行。
溫室控溫養殖佛羅里達鱉時,為減輕水污染,一般使用營養較全面的鱉配合飼料。配合飼料若是粉狀的,則可在使用前添加2%的玉米油、以維生素C為主的多和維生素和適量的水,放入攪拌機里攪拌均勻后再用顆粒機製成軟顆粒狀,進行水下投喂。飼料顆粒直徑:稚鱉為1毫米,幼鱉為4毫米,成鱉為10毫米。可用木板製成食台,食台平放在水面下10-20厘米處。投喂堅持“四定”的原則,每天投喂3次,每次投喂量以鱉能在半小時內攝食完為準。每隔3天,曰投喂量增加5%。
為保持水質良好和環境衛生,要進行適量的換水。換水時,既要考慮節能效果,保持水質穩定,又要能最大限度清除養殖水體中的污染物。最好採用微調的方法,首先用羅茨鼓風機進行24小時充氣增氧,利用空氣中的氧分解水中的氨態和硫化氫等有害物質;然後再依水質變化每個月排污1次,將排污塞拔出以排乾池底污物,排水量為原池水總量的20-30%,再注入溫度相同的新水,這樣既可以保持水質穩定,減少對佛羅里達鱉生態環境的干擾,又不會影響鱉的生長。
● 常見疾病的防治
佛羅里達鱉的在稚主要段主翌有白點病、白斑病、水霉病等,成鱉階段主要是穿孔病。在養殖過程中,應注意保持良好的水質和適合的水溫,投喂新鮮優質的飼料,稚鱉階段水溫不低於32℃,基本能夠防止白點病、白斑病、水霉病的發生。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0年 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