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條詞條名為龍骨的結果 展開
龍骨
龍類的骨骼
龍骨,指龍徠的骨,別義為一種中藥名。另外指船或建築的主幹,龍比喻船或建築物。在吉林省四平市伊通縣二龍湖附近的水潭有龍骨的傳說,傳說1943年日本人在那個地方修水庫,在潭底挖到了龍骨。
《唐年補錄》載:唐咸通末,舒州刺史孔威進龍骨一具,因有表錄其事狀云:“州之桐城縣善政鄉百姓胡舉,有青龍斗死於庭中。時四月,尚有繭箔在庭。忽雲雷暴起,聞雲中擊觸聲,血如釃雨,灑繭箔上,血不氵於箔,漸旋結聚,可拾置掌上。須臾,令人冷痛入骨。初龍拖尾及地,繞一泔桶,即騰身入雲。及雨,悉是泔也。龍既死,剖之,喉中有大瘡。凡長十餘丈。鱗鬣皆魚。唯有須長二丈。其足有赤膜翳之。雙角各長二丈。時遣大雲倉使督而送州。以肉重不能全舉,乃剸之為數十段,載之赴官。”
《遼史·太祖本紀下》記:“神冊五年(公園920年)夏五月庚辰,有龍見於拽刺山陽水上。上射獲之,藏其骨內府”。北宋沈括《夢溪筆談·雜誌一》介紹過他出使契丹時所聞該事,元好問《續夷堅志》對該事談的較詳細,是條五尺小龍。
1934年的營川墜龍事件里的龍骨: 1934年8月8日,營口發現了一具與傳說中的龍極相似的屍體,並且此前有附近居民見過、接觸過其活體。當時的偽營口第六警察署將其骨運至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數日,參觀的人絡繹不絕。當時《盛京時報》還派人採訪,稱之為“龍”、“天降龍”、“營川墜龍、“巨龍”等,同時還配以照片,圖文並茂,轟動一時。《營口市志》第一卷中記述:“(1934年)8月8日午後,遼河北岸東小街一農民在附近葦塘發現一巨型動物白骨,長約10米,頭部左右各有一角,長約1米余,脊骨共29節”。中央電視台10頻道《走進科學》欄目於2004年12月3日播出了紀錄片“破解七十年謎團”,及2008年5月14日cctv10台《探索發現》欄目播放了專題片《龍影遺骨》,說《盛京時報》的介紹是脊骨28節(比較,鬚鯨的脊骨為57節)。節目介紹,孫正仁老人把自己保存了整整六十三年的五塊“龍”骨捐獻給了市史志辦公室,后專家通過顯微鏡鑒定它們與野馬的牙齒骨在紋理上相似,而年代則顯示為一萬多年前的化石,很奇怪。
脊骨28節、骨質紋理類似野馬牙齒骨、骨齡有化石感,是它幾個特點。
傳說有神奇的治療效果
營口市史志辦編的《營口龍之謎》一書,有營口日報記者徐榕寫的多篇文章,談1934年的營川墜龍事件,其中的“我有龍骨”一文,談孫正仁老人捐五塊龍的牙骨,孫介紹,營口有的老醫生本來不會接骨,卻用他給的龍骨粉末把骨折傷者的骨接合了。
傳說能夠壘水
龍的下頜骨有小簸箕大,某人得到了一塊,說是和普通的骨頭差不多,不過很有神效,傷口出血了,把骨頭研成末抹上一點立刻血就止住了而且連一點疤痕也沒有,把龍骨研成末在水碗邊抹上一圈,再向碗里倒水。即使水高出碗口幾寸,水也不會從碗里流淌出去,只能看到水在碗上滴溜溜的打轉。這是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