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張德群的結果 展開

張德群

原駐巴西大使

張德群(1914.04—1999.01),曾用名何啟光、何隋,河南省羅山縣人。抗日戰爭時期曾任中共臨汝地委書記兼中共臨汝縣委書記。

徠新中國成立后,張德群於1952年9月任援越顧問團整黨組組長。1955年10月,任中央組織部幹部處副處長。1958年8月任外交部黨委辦公室主任。1960年7月任駐蘇使館首席參贊。1970年12月任駐古巴大使。1975年4月任駐巴西大使(1982年1月卸任)。1983年1月離休。1984年6月任中國拉美友好協會副會長、中國拉美學會會長。1999年1月11日在北京病逝,終年86歲。

人物介紹


張德群自幼在家鄉就讀私塾、小學。1931年1月,隨父親張金釗到信陽開鹽店。因求學心切,他1932年9月離家出走,考入開封中國中學。1935年8月,考入開封縣第一高中。他在學校受到進步教師和進步書刊的影響,愛國主義覺悟不斷提高。1935年冬,他和進步師生一道參加了波及開封的一二·九運動,他當時是糾察隊的隊員。
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寇大舉進攻華北,開封高中的十幾名學生組織了抗敵流動話劇團,到豫北前線宣傳抗日。張德群善於演講,熱心社會活動,是話劇團的活躍分子。他們曾在新鄉、獲嘉、焦作博愛、沁陽、溫縣等地宣傳演出百餘場。在此期間,他經常與中共地下黨員王錦福聯繫,閱讀了許多馬列主義書籍,受到了黨的教育,於193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初,他們的抗敵話劇團到鄭州后被編入國民黨第一戰區政訓處宣傳隊。他先後在宣傳隊中共地下黨支部任組織委員、黨支部書記。宣傳隊先後在鄭州、開封、洛陽、鞏縣、偃師等地演出《張家店》《八百壯士》等抗日話劇,演唱抗日歌曲,對抗日起到了很大宣傳鼓動作用。
1938年5月底,豫東大部淪陷。張德群隨政訓處宣傳隊搬到洛陽(住洛陽中學)。8月,國共合作出現了障礙,國民黨要清查政訓處中的共產黨員。根據豫西特委決定,宣傳隊的人員全部撤出來,張德群等少數同志留在豫西工作,張時任伊陽(汝陽)工委書記,次年初任臨汝地委書記。按照黨的指示,張德群在臨汝、魯山、寶豐郟縣、伊陽、嵩縣等地建立和發展黨的組織,宣傳抗日救亡,組織抗日武裝,準備開展游擊戰爭。
1939年2月底,張德群到達臨汝縣,住在中共地下黨員杜善行家。不久,中共臨汝縣委建立,張德群任縣委書記。在開展建黨工作中,先抓有思想基礎的學校,再抓有統戰基礎的區鄉,廟下、焦村、紙坊、半扎和縣城的汝陽中學,都建立了黨支部。焦村還建立了武裝小組,掌握了一部分武裝。他們還通過編寫小報、辦土廣播、辦牆報和舉辦農民、婦女、兒童訓練班等,大力宣傳抗日救亡。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除組建臨汝地委外,還組建了臨汝、魯山兩個縣委,伊陽、郟縣兩個工委,在嵩縣、寶豐發展了一批黨員,建立了11個黨支部。這個時期臨汝地委共有黨員180人,29個黨支部,擁有400餘人的抗日武裝。
徠在統戰工作方面,張德群通過中共地下黨員廟下小學校長張永漢與廟下區區長王紹武的朋友關係,加強對臨汝縣城以西的統戰工作;通過關係發展國民黨團管區少校參謀楊福堂為中共特別黨員,利用楊的合法身份,秘密組織抗日武裝。
1939年7月以後,張德群以《行都日報》記者身份住在縣城,後到廟下完小任教員,繼續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1940年2月至1949年2月,張德群被調到豫、皖、蘇邊區,先後任夏(邑)、永(城)、碭(山)縣委書記,路南地委組織部長,澤東地委書記,宿東地委副書記,淮北路西地委副書記,豫、皖、蘇區黨委組織部長,豫、皖、蘇等地六地委書記,六分區支前司令部政委,淮陽地委書記、分區政委。
新中國成立后,張德群於1952年9月任援越顧問團整黨組組長。1955年10月,任中央組織部幹部處副處長。1958年8月任外交部黨委辦公室主任。1960年7月任駐蘇使館首席參贊。1970年12月任駐古巴大使。1975年4月任駐巴西大使(1982年1月卸任)。1983年1月離休。1984年6月任中國拉美友好協會副會長、中國拉美學會會長。1999年1月11日在北京病逝,終年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