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香海禪寺的結果 展開

香海禪寺

浙江省桐鄉市寺廟

香海禪寺,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濮院鎮,距杭州60餘公里,距上海100餘公里。

據《桐鄉地方志》記載,香海禪寺本名福善寺,始建於元至大年間(公元1309年),為濮院鄉紳濮鑒舍宅建寺。清順治帝賜額“香海寺”,遂更名沿用至今寺。

歷史源流


香海禪寺[浙江省桐鄉市寺廟]
香海禪寺[浙江省桐鄉市寺廟]
桐鄉濮氏始祖鳳公原為南宋著作郎,宋高宗時從君南下,聞知吳越間有梧桐鄉,為鳳凰棲息之所,公深愛其地,即以附馬都尉身份,由山東曲阜舉家遷此,生聚繁育,世澤延綿。后因濮氏第六代孫斗公南援護立理宗有功,詔賜其宅為“濮院”。今之濮院鎮沿襲其名,為桐鄉市轄區、杭嘉湖平原重鎮。濮氏家族世代積善,經營商貿有方,使濮院發展成江南富庶集鎮。清初,濮院聚萬家燈火,為州省往來之都會。現濮院為全國最大的羊毛衫集散地,浙江空中濮院“中國毛衫第一鎮”。
香海寺初建時,正殿左右二梁均有元代名家趙孟頫親筆題款。明清以來,殿宇多次重修,清代康乾年間,漸成浙江盛剎。前有鐘鼓兩樓,後有殿宇七幢,四周碧水環繞,兩側僧寮簇擁,蔚為壯觀。寺中巨鍾重一千三百餘斤,聲聞十里之遙。唯清咸豐以後,寺院屢為戰火所焚,日漸圯殆,殿宇改作它用,面目全非。

寺廟現狀


香海禪寺[浙江省桐鄉市寺廟]
香海禪寺[浙江省桐鄉市寺廟]
21世紀之初,盛緣具足,古剎重輝。2001年香海禪寺開堂接眾安僧,恢復宗教活動。2002年,在地方政府的關懷與支持下,香海禪寺重建,選址在濮院鎮北楊家橋東,佔地面積170畝。2004年邀賢宗法師前來住持寺院,香海禪寺踐行“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用,同結萬人緣”的佛教精神,方丈賢宗法師與全體僧眾歷經近二十載努力,深耕細作,以佛教經典《華嚴經》中的“華藏世界”為設計理念的大雄寶殿已完成建設。坐於大雄寶殿內的五方佛、萬手觀音和萬佛牆,佛佛相映,向大眾呈現出佛國凈土的光明燦爛,恭刻在大殿內立柱上的《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的經文,向大眾傳達著佛陀慈悲的深切教意。
香海禪寺秉承太虛大師“人間佛教”的遺訓,遵循“文化興教”的原則,在寺院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教育工程,開辦了香海禪修學院、開放公共圖書館,面向大眾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培訓、禪修等活動,弘揚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傳遞健康、有益、積極向上的佛教思想,成為了一個服務大眾,服務社會的佛教修學寺院。

建設規劃


香海禪寺[浙江省桐鄉市寺廟]
香海禪寺[浙江省桐鄉市寺廟]
香海禪寺整體工程,計約十五年,分三期完成。
第一期,為期三年(2004·8-2007·12),重點是組織籌建董事會,為寺院的建設作好根本性準備。同時提出建寺方針及弘化綱要,對寺院的建設、生存及發展作出基礎規劃,從組織管理、對外關係及相關籌措與使用等各方面作好全面準備。在工程建設方面,完成萬佛殿的設計工作,於建寺700周年紀念活動之際,同時舉行開工儀式,並著手搞好綠化規劃。
第二期,為期五年(2008·1-2012·12),正式成立建董會,積極籌措資金,全面制定建設計劃並負責監督執行;完成萬佛殿工程及寺院主體工程(含輔導中心及大眾關房);重點考慮彌陀村的設計與施工;完成重點綠化工程。
第三期,為期七年(2013·1-2019·12),建設禪源苑(或祖師苑、羅漢園),實施引水繞寺工程。第七年進行整體清理收尾,全面完成綠化,成立寺董會,接管建董會移交的全部事項,正式進入對寺院的全面有機管理。

有關記載


香海禪寺,位於浙江省桐鄉市濮院鎮,初名福善寺,始建於元朝,歷盡滄桑,幾度興廢。
據史料記載∶“元·濮監舍宅建寺,基二十八畝。”明永樂癸巳年(一四一三年)禪師毅然受任重修,后歷百餘年,殿堂又廢。明隆慶戊辰年(一五六八)有僧文淵等重建寺院,歷十八年竣工,費千金有餘。清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年)七月二十九日,有僧湘南奉旨賜香海寺額。清咸豐十年(一八六零年)七月、十月,濮院又遭戰火,古寺受損。
全盛時期的香海寺,溪流環繞,四隅龍潭,梵舍稠密,殿閣雄偉,規模宏偉,乃江南名剎。寺內鐘聲傳十餘里,居人作息以此為候。禪林勝境,引無數名人雅士登閣觀景,吟詩作畫。大書法家趙孟頫為大雄寶殿題梁後代詩人稱香海寺∶“寶閣標雄鎮,丹梯躡虛空。”、“煙雲無倉靄,竹樹回青叢。”沈濤亦有詩曰∶“香海華嚴法界瞻,霜林秋色四周添,毗盧閣上登高去,紅樹青山一塔尖。”足見古當年雄姿。

寺院簡介


2002年,在地方政府的關懷與支持下,香海禪寺重建,選址在濮院鎮北楊家橋東,佔地面積170畝。2004年閩僧賢宗法師應邀駐錫香海禪寺。香海禪寺踐行“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用,同結萬人緣”的佛教精神,方丈賢宗法師與全體僧眾歷經近二十載努力,深耕細作,以佛教經典《華嚴經》中的“華藏世界”為設計理念的大雄寶殿已完成建設。坐於大雄寶殿內的五方佛、萬手觀音和萬佛牆,佛佛相映,向大眾呈現出佛國凈土的光明燦爛,恭刻在大殿內立柱上的《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的經文,向大眾傳達著佛陀慈悲的深切教意。

歷史意義


香海禪寺,位於浙江省桐鄉市濮院鎮,初名福善寺,始建於元朝,歷盡滄桑,幾度興廢。
據史料記載∶“元·濮監舍宅建寺,基二十八畝。”明永樂癸巳年(一四一三年)禪師毅然受任重修,后歷百餘年,殿堂又廢。明隆慶戊辰年(一五六八)有僧文淵等重建寺院,歷十八年竣工,費千金有餘。清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年)七月二十九日,有僧湘南奉旨賜香海寺額。
清咸豐十年(一八六零年)七月、十月,濮院又遭戰火,古寺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