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7條詞條名為陳劍的結果 展開

陳劍

資深茶人

陳劍,昆明人士,祖籍江西,雲南省制茶高級工程師,資深茶人,一直致力於普洱茶的製作和研究。於1999年進入茶行業,2006年創辦韻海之巔品牌,一直潛心研究普洱茶的初制工藝,堅持傳承傳統手工制茶工藝。2007年,陳劍先生髮表論文《初制決定普洱品質》引發行業的廣泛關注。2008年,發表論文《如何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的普洱茶》,讓喜愛普洱茶的消費者受益匪淺。陳劍先生曾先後擔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雲南民族茶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西雙版納州茶葉協會副會長,西雙版納古茶樹保護協會專家等。

人物經歷


1999年 深入了解普洱茶行業
1999年,開始全面接觸普洱茶,深入茶山了解並學習普洱茶的整個製作過程,由此開始了整個普洱茶人生。
2006年,陳劍創立了“韻海之巔”品牌,致力於推廣普洱茶的古法製作工藝,傳播普洱茶與當地民族的風俗以及普洱茶的歷史文化等。從中陳劍認識到,傳統行業的復興,民族文化的傳承,不是僅靠幾個人的努力能夠實現,若只局限於眼前利益,而整個行業不能健康地成長,都會因此失去未來。於是,陳劍加入“雲南民族茶文化研究會”,擔任協會秘書長一職,並邀請西雙版納州茶辦辦理了易武老字號手工茶坊的QS認證,由此保留下當地普洱茶傳統製作工藝。同年,發表論文《初制決定普洱茶品質》和《怎樣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的普洱茶》,呼籲社會對古樹茶源及生態環境的保護,促進普洱茶文化的宣傳和推廣。
2008年 多次走進原始森林 尋覓普洱茶原料頂峰
2008年,陳劍進入易武颳風寨原始森林,也開啟了韻海之巔“韻系列”原料的尋茶之路。由於地處偏遠,當地保留著大量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陳劍與當地土著一起,穿越崎嶇和泥濘,靠指南針和星斗,辨識方向,風餐露宿,只靠獵槍和砍刀求生,歷經千辛,跋山涉水終於找到了先人種下的老茶樹,同年出品了代表茶——韻系列(陳韻、國韻、雅韻)。
2012年 倚邦貢茶榮獲金獎
陳劍
陳劍
2012年,由陳劍全程手工監製出品的韻海之巔倚邦貢茶在“第九屆國際茗茶評比”中榮獲金獎。
2014年由陳劍監製的韻海之巔茶品榮獲”第十屆國際茗茶評比“五項國際金獎(易武圓茶、蠻磚圓茶、倚邦圓茶、易渡圓茶、南糯圓茶),一項銀獎(布朗圓茶)。

社會評價


程啓坤老師評價他是:
陳劍
陳劍
一個認真做茶的人,一個不怕吃苦的人,為了尋得好茶,寧願跋山涉水,也要親自動手去實踐,終將好茶奉獻給大家,因此他將是一個好心必有好報的茶人。
陳文華老師評價他:人品即茶品,品茶即品人。感陳劍先生一往情深為茶忙。
王瓊老師評價他:
手藝人--陳劍老師,十年間,因為對茶的熱愛,對質量的追求,對內心的交代,他用情懷的圍度丈量了的一坐又一坐茶山,篤定地建立起他的理想王國--韻海之巔!陳劍老師做的茶,更準確的應該稱之為是他的作品。他專註做茶,更樂於分享。讓我感動的是在他毫無保留地分享同時,有時更像是對自己內心那份堅定的加持:“我能給兒孫留下的,不就是幾餅好茶嘛。。。”
說到此時,他的微笑且喜且自得,目光漸遠漸堅定!幾餅好茶,集合的不僅僅是天地日月之精華,還有陳劍老師以生命之重量承載的一份工匠精神!
陳劍
陳劍
致敬!
楊凱老師評價他:
與陳劍交往,我們最常聽到的兩個詞一個是情懷,一個是匠人精神。這看似矛盾的兩個詞,一個是精神層面的,高高在上;一個是腳踏實地的,體現在每一餅茶中。當形而上的精神和事無巨細的手藝結合的時候,也就是賦予普洱茶生命的時候。願陳劍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認可。
2014年 茶品榮獲“第十屆國際茗茶評比”五項金獎,一項銀獎
陳劍
陳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