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通
白水通
白水通別名:三葉木通、三葉拿藤(浙江)、八月瓜藤(廣東)、活血藤、甜果木通、八月楂(江蘇)、拿藤、爆肚拿(江西)、八月瓜(四川、山東),莖蔓常匐地生長,生於海拔250-2000米的山地溝谷邊疏林或丘陵灌叢中。
所屬卷:Akebia Decne.
所屬科:Lardizabalceae
中文名:白水通
其它中文名:三葉拿藤(湖南,圖考)六角植(騰衝),羊腰子果(文山),三葉木通、土巴?、百日紅、海風藤(四川),八月楂(渣)、小八月瓜(湖北),八月瓜(湖北、廣西).牛廣瓜(貴州),預知子、牛卵子、地海參
var. australis(Diels)Rehd.(1929);
圖鑑(1972)
A. lobata Decne. var. australis Diels(1900).
落葉木質藤本,莖,小枝無毛。葉為三出複葉,革質;小葉卵圓形,寬卵圓形或長卵形,長寬變化很大,先端鈍圓,微凹,有時具短尖突,基部圓形或寬楔形,有時微呈心形,邊緣全緣,側脈通常5—6對2;葉柄細,長6—8厘米。雌雄同株同序,花序總狀,腋生,長約8厘米;雄花生於花序上部,雄蕊6;雌花在花序下部,具6個退化雄蕊,心應分離;3-12個;萼片均為紫紅色。果肉質,長卵形,成熟后沿腹縫線開裂;種子多數,卵形,黑色。
莖皮灰褐色,有稀疏的皮孔及小疣點。掌狀複葉互生或在短枝上的簇生;葉柄直,長7-11厘米;小葉3片,紙質或薄革質,卵形至闊卵形,長4-7.5厘米,寬2-6厘米,先端通常鈍或略凹入,具小凸尖,基部截平或圓形,邊緣具波狀齒或淺裂,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側脈每邊5-6條,與網脈同在兩面略凸起;中央小葉柄長2-4厘米,側生小葉柄長6-12毫米。總狀花序自短枝上簇生葉中抽出,下部有1-2朵雌花,以上約有15-30朵雄花,長6-16厘米;總花梗纖細,長約5厘米。雄花:花梗絲狀,長2-5毫米;萼片3,淡紫色,闊橢圓形或橢圓形,長2.5-3毫米;雄蕊6,離生,排列為杯狀,花絲極短,葯室在開花時內彎;退化心皮3,長圓狀錐形。雌花:花梗稍較雄花的粗,長1.5-3厘米;萼片3,紫褐色,近圓形,長約10-12毫米,寬約10毫米,先端圓而略凹入,開花時廣展反折;退化雄蕊6枚或更多,小,長圓形,無花絲;心皮3-9枚,離生,圓柱形,直,長(3) 4-6毫米,柱頭頭狀,具乳凸,橙黃色。果長圓形,長6-8厘米,直徑2-4厘米,直或稍彎,成熟時灰白略帶淡紫色;種子極多數,扁卵形,長5-7毫米,寬4-5毫米,種皮紅褐色或黑褐色,稍有光澤。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於海拔250-2000米的山地溝谷邊疏林或丘陵灌叢中。在微酸,多腐殖質的黃壤中生長良好,也能適應中性土壤。莖蔓常匐地生長。
稍耐陰,喜溫暖氣候及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通常見於山坡疏林。
可用種子和扦插繁殖。
雲南東北部、東部、東南部至中部及騰衝有分佈。海拔300—2100米,荒野山坡,灌叢間及溝谷疏林。我國長江流域廣布,向北分佈至河南、山西和陝西。
可作花架綠化材料或引其纏繞樹木、點綴山石,亦可作盆栽、樁景材料。
藥用功效與木通同,為利小便特效藥;莖藤葉,果均可利尿,消炎,除濕鎮痛,治關節炎,骨髓炎;果可食,解毒;應通乳;種子榨油,釀酒,嫩葉可食。
【藥名】:木通
【拼音】:MUTONG
【英文名】:Akebia Stem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葯木通科植物白水通或三葉木通、木通的木質莖。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9月採收,截取莖部,颳去外皮,陰乾。
【炮製方法】:用水稍浸泡,悶潤至透,切片,晾乾。
【中藥化學成分】:木通莖枝含木通甙(Akebin),木通甙水解得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葡萄糖與鼠李糖;又含鉀0.254%;關水通莖含馬兜鈴酸Ⅰ.Ⅱ.B.D,青木香酸(Debilicacid),馬兜鈴甙(Aristoloside)等;白水通的果實含糖類。
【功效】:瀉火行水。通利血脈。
【主治】:治小便赤澀,淋濁,水腫,胸中煩熱,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婦女經閉,乳汁不通。
【性味】:苦,涼。①《本經》:“味辛,平。”②《吳普本草》:“雷公:苦。”③《別錄》:“甘,無毒。”④《藥性論》:“微寒。”⑤《海葯本草》:“溫平。”
【歸經】:入心、小腸、膀胱經。①《綱目》:“手厥陰心包絡,手足太陽小腸、膀胱。”②《本草匯言》:“入手少陰、足太陽經。”③《藥品化義》:“入脾、心、小腸、膀胱四經。”④《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⑤《要葯分劑》:“入心、腎、膀胱、小腸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