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結構

議論文的基本結構

論證結構也就是指議論文的基本結構,結構由“引論、本論、結論”三部分組成。一般的說,引論就是開頭,本論就是主體,結論就是結尾。即開頭必須提論題或論點,主體部分應選用材料並分次論證觀點,結尾歸納總結。其中本論部分常見的論證結構有以下幾種。

層進式


層進式就是後面的論證是在前面論證的基礎上進行的,前後之間是逐層推進、逐步深入的關係。層進式結構中各個層次、段落之間的前後順序有內在的緊密聯繫,不能隨意變動。這種布局的好處是能反映出作者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層進式的方式大體有以下兩種:
由此及彼,環環相扣
江蘇省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何永康教授說:“在臨場發揮時,有些人過於緊張,一下子‘卡了殼兒’,如何應急?我在此提供一種應急措施,那就是面對論題或論點,分別回答:這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怎麼才能做到——這是標準的遞進式。”
如《營造寬鬆的閱讀環境》一文,可首先指出現在的學生陷於書山題海之中,渴望有一個寬鬆的閱讀環境的現實;然後分析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無暇讀書、無書可讀、無理可言、無利可圖);接著指出走出困境的途徑(認識到位、措施到位、引導到位);最後以含蓄的語句指出這樣做的結果。這樣寫思路清晰,論證有力,深刻透徹。
由淺入深,層層深入
選擇這種結構形式時,考生必須對論述的層次內容有明確的認識,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不是由淺入深,是不是由小到大或由表及裡。
如《“近墨”與“近朱”》一題,首先應指出什麼是“墨”,什麼是“朱”,才能解決要“近”誰的問題。接著再進一步指出完全“紅”和完全“黑”的人是不存在的,多數是“紅”“黑”兼有,因此一定要一分為二,辯證全面地分析問題。最後可論述對於“墨”較多的人,即缺點較多的人,應“近”之並幫助之。這樣,層層深入,辯證分析,就能體現出文章嚴密的邏輯關係。

對照式


對照式是在闡述和論證論點時,在本論部分選用論據進行對照比較。它是將論證內容構成正反對比或相關比較的關係。具體的安排是把兩種事物或意思加以正反對比,或者用一種事物或意思與另一種事物或意思作比較。它的好處是布局上對比鮮明、主次明確,論點突出。
對照式的方式大體有以下兩種:

正反對比

可以是正反觀點的對比,也可以是正反例證的對比。如寫《要有博大的胸懷》一文,引論部分可以指出胸襟寬廣才能走向成功,斤斤計較必然幹不成大事。本論部分用對照式布局,第一層次是正面說理,先說胸懷坦蕩方能成大事,再說胸懷博大有利事業,也能彌補自己的不足;第二層次從反面說理,指出心胸狹隘、錙銖必較的人是不會有所作為的。在選用具體事例時,既要有正面事例,又要有反面事例。

相關比較

可以是主次、輕重的比較,也可是利弊、得失的比較。例如《近墨者未必黑》一文,本論部分可先指出近墨者黑的情況確實存在,但這不是主流,接著列舉近墨者不黑的事實並分析其原因。還可以先論證近墨者不黑,並指出這是時代的主流,然後以少量篇幅說明近墨者黑的人是存在的,但不是現實生活中的主要方面。這樣的結構布局,既做到了觀點鮮明,又避免了片面性。一般的說,本論部分需要辯證分析時,常採用此布局形式。

總分式


總分式就是在論證的段落、層次結構中引入總說和分說關係的論證方法。這種方法的運用能使論證內容綱目清晰,層次井然。
如《滿招損,謙受益》一文,開篇可先總說“驕傲自滿會招來損失,謙虛謹慎會得到好處”;然後分別從滿招損(以項羽關羽的反面事例為證)和謙受益(以孔子唐太宗的正面事例為證)兩個不同方面分說:最後概括總結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觀點。
總分式一般有“總——分——總”“總——分”“分——總”等形式,無論何種形式,首先應在“總”字上下工夫,要以準確精練的語言,將分述內容的主旨概括出來,使之成為能“張目”的總綱。同時,分說必須與總說在中心主旨上保持一致,應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來論證中心論點,相互之間不可重複、交叉。當然在實際寫作時,根據立論的需要,這三種方式常常結合運用。

並列式


在論證思路中,對中心論點進行條分縷析,分解出幾個分論點,共同來闡述文章的中心論點,這樣就是並列式。
各個分論點平行列舉,各個闡述。並列結構的外部語言標誌有“首先”、“其次”、“再次”,或“一方面”、“另一方面”,或“其一”、“其二”等。幾個並列的分論點的內容不可交叉,不可重複,不可包容,不可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