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內需

擴大某經濟體內部的需求

擴大徠內需,經濟學名詞,即擴大某經濟體內部的需求。內需,即內部需求,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兩個方面。擴大內需,就是要通過發行國債等積極財政貨幣政策,啟動投資市場,通過信貸等經濟槓桿,啟動消費市場,以拉動經濟增長。對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來說,拉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國內需求,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

必要性


1.世界經濟全球化程度加深,國際市場風險加劇,外貿出口難度加大;
2.由我國國情決定,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人民生活由溫飽向小康過渡,無論是 市場容量還是未來發展,潛力都十分巨大;
3.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國內市場的需求進一步擴大。

原則


如何有力貫徹實施中央關於“擴大內需”的英明決策,筆者特提出4條原則建議:即慎選項目、注重平衡、加強監督、關注民生。

慎選項目

國家經濟建設是一個龐大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就說建設項目,包括地方項目在內,少說也有成千上萬。當然其中有能耗高、污染大、重複趨同者應該篩選剔除。雖然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可以拉動內需,一般能將投資資金的4O%轉化為消費資金,但它對帶動相關產業和民生消費的貢獻程度卻有很大差別。當前中央重點傾斜的是鐵路、公路、橋樑、機場、電站、高新科技產業等重大領域。相對來說,鐵路投資的拉動效應要更大一些。因為近幾年我國鋼鐵冶金行業發展速度過猛,形成產能6億噸,實產4億噸的規模能力,嚴重產大於銷。在國際經濟寒流的侵襲下,汽車市場蕭條冷落,房地產市場門可羅雀,鋼鐵行業已是寒氣逼人。2008年9月,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產品價格同比下降38.6%。利潤下降32.2%。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製造業的不景氣。現在,國家於2008—2009兩年對鐵路建設投資2萬億元,包括鐵路、橋樑、隧道、涵洞和電氣化工程等在內有150個工程項目在動工興建,僅湖南境內的鐵路就由2800多公里增加到5700多公里。估計鋼鐵消耗將在億噸以上,不但有助於鋼鐵冶金行業的正常開工生產,還對礦山、水泥、機械、電力等行業起著拉動的作用,能確保數以百萬計職工的就業,2009年鐵路的投資估計能拉動GDP提升1.5%。

注重平衡

注重平衡是宏觀經濟研究的重要內容,不但要注重行業平衡,還要注重地區平衡。即使在一個地區或行業內部,也要注重綜合平衡,不宜差距懸殊。前幾年,由於財力有限,加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作祟,我國民生工程中的教育和醫療衛生行業、部門和單位之間差距實在拉得太大,以至擇校風、擇院風越刮越烈。就以中小學校為例,在地方政府眼皮下的重點中學和實驗小學,其現代化水平可與世界先進國家媲美。醫療衛生單位差距懸殊同樣存在。同一個城市甚至同一條馬路的不同醫院,境遇竟有天壤之別。有的醫院設備一流、醫術精湛、患者人滿為患,住院比登天還難,群眾感嘆看病難,看病貴;而有的醫院門前患者就診稀,別說設備簡陋,就連日常開支也都拮据。因此,各級政府要乘“擴大內需”這股東風,把錢重點投在落後地區和落後單位,縮小差距,著手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極為不滿的擇校潮和擇院潮等各種社會問題,還清昔日舊賬,改善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

加強監督

當前,四萬億元的“大蛋糕”吸引所有國人的眼球,所有政府部門和單位都想多分一鏟一勺。而得到錢后如何用在刀刃之上,想的人卻並不多,有的還被貪污挪用。由於監督機制薄弱,有著諸多漏洞供人可鑽。每申報成功一個重大項目,下撥巨額經費,就要出現一些“豆腐渣工程”,孳生一批蛀蟲,揪出幾個重大貪污要犯,甚至貪污上億也有人在。
這次擴大內需,投入資金巨大,執法紀檢和監察部門更要睜大眼睛,加強監督。與此同時,還要組織動員新聞媒體人員和廣大人民群眾,實施全方位的輿論和群眾監督,使貪污、蠹蟲和不法分子如同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無處藏身。同時建議政府部門實施陽光工程,將每項工程、每筆款目都擺在陽光之下剔透明亮,不搞暗箱操作,做到公開、公平和公正,嚴密監督,使得犯罪分子無機可乘。一旦查出蛀蟲、蟊賊,用鐵拳伺候,依法查處,嚴懲不貸。直至傾家蕩產,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關注民生

1929—1933年第一次世界經濟大危機過後,美國總統羅斯福推行新政,旨在振興美國經濟。儘管諸多舉措新穎得力,但由於未關注民生,窮人沒有首先得利,結果效果不如理想,為後來美國經濟畸形發展埋下禍根。因此,我國要引以為戒,擴大內需的著力點在於關注民生。比如我國房地產行業,由於暴利驅使,推入市場的多為1萬元/平方米以上的高檔商品房。廣大中低收入者,全家不吃不穿一輩子都買不起,只得望樓興嘆。因此,建議國家發改委和住房及城鄉建設部,多建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和限價房改善居民住房問題。

難點


1.有效需求不足,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
2.農民購買力低下。
3.傳統的消費觀念亟待更新。
4.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
5.大部分居民收入普遍偏低,工資在初次分配中比重不斷下降,分配結構不合理。沒有強大的中產階層。
6.既得利益集團對擴大投資需求表現興奮和對擴大消費需求表現冷淡或者束手無策。
7.政商勾結使得房地產市場扭曲,價格機制失靈,無法合理配置資源,無法啟動房地產消費市場也影響到房地產投資需求的持續性。

影響


農民收入增長緩慢
農村市場啟動乏力。1998年-2001年農村市場銷售年平均增長8.3%,增速低於同期城市銷售增長1個百分點,較多的農村人口與較低的農村市場銷售份額極不相稱。到2001年底,我國鄉村人口佔全部人口的比重高達62.3%,而農村零售額僅佔全部零售額的25。2%,即佔全部人口近2/3的農村人口所購買的商品僅佔全部商品零售額的1/4。
城市下崗失業人數增多
困難群體範圍擴大。困難群體已由傳統的“三無人員”(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撫養人)擴大到包括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失業人員、困難企業職工等在內的一個比較大的群體。“三無人員”占低保對象總數的比例,1997年為56%,2001年僅為9%,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失業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占低保對象總數的比例上升到91%。
居民預期收入不理想
預期支出明顯增大。近年來,隨著住房、教育、醫療等各項改革的全面推進,居民對未來支出的預期明顯增加。儘管現行社會保障體系已形成基本框架,但還很不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著保障水平偏低、覆蓋範圍有限、資金短缺等方面的問題。
投資對國債的依賴性增強
民間投資增長比較緩慢。近幾年來,在國家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下,投資呈現加快增長趨勢,總體上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有所增強,但投資的加快增長主要是增加國債及相關配套投資作用的結果。1998年—2001年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71.5%,比上世紀80年代高6.2個百分點。2001年城鄉集體、個體投資同比增長10.4%,增幅低於同期國有及其他單位投資2.4個百分點。2002年上半年城鄉集體、個體投資同比增長17.8%,呈現回升的勢頭,但仍比國有單位及其他投資增速低6.6個百分點。
市場經濟秩序比較混亂
交易成本明顯加大。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障礙是以上問題存在的根本癥結。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農民負擔較重,制約了農民收入的增長;產業結構的調整,就業機制不暢,擴大了困難群體;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善,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影響著居民消費的增長;投資領域的限制,融資渠道的不暢,限制了民間投資的增長;地方保護主義,懲罰監管不嚴,助長或加劇了市場經濟秩序的混亂等。

舉措


經濟增長有“三駕馬車”,即擴大國內投資,刺激國內消費和擴大外貿出口。擴大內需主要是通過擴大國內投資和國內消費來帶動國民經濟增長。
1.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努力發揮貨幣政策的作用,配合運用稅收,價格等經濟槓桿,全力解決有效內需不足的矛盾。
2.提薪。適當提高社會保障“三條線”的保障水平,提高工職人員工資。
3.降息,暫停徵收利息稅。(2008年10月9日起暫免徵收利息稅。)
4.調整消費政策,培育消費熱點,優化消費環境,更新消費觀念,千方百計的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開拓農村市場,刺激假日經濟,調整限制消費的稅費政策等。
5促進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加強對人們經濟消費的引導。
6 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免除消費後顧之憂
7 推行積極的就業,再就業政策
8 完善分配製度,處理好效率與公平之間的關係,縮小貧富差距
9 最根本的是要大力發展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通俗解釋


擴大內需就是一單元隔壁幾家人,你拿錢給我,我拿錢給你,換著買東西。這樣產生稅收,產生GDP。
(話說,這單元有你和A兩人,你是賣衣服的,A是個賣醬油的,你用你的錢買了A的醬油,你消費了,A有錢了,A就可以拿著錢干點兒別的事了,比如買買你衣服,於是你又有錢了,可以再買鹽啊米啥的,內需擴大了,你除了醬油,又可以吃米吃鹽了,A也有衣服穿了。當然了,A也可以留點兒錢擴大他的廠,比如開發個蘋果醋啥的,這就是投資,你一看不錯,也買了一點兒,錢又回到A那裡去了,內需又擴大了,生活水平又提高了。這其間因為A和你都賣東西,又得交稅,政府也有錢了,可以補貼給窮人買點兒醬油醋,這樣A就可以多賣點兒醬油、醋,多賺點錢,他賣完了再去買你的衣服,於是你又有錢了。政府也可以建個公路,方便你去的地方買比A更好的醬油,於是你又拉動別的地方的內需了。當然了,如果你太有錢,看不上國內的醬油、醋,非要去買老外的醬油、醋,那你就不是擴大內需,是給老外送錢,是擴大進口了。就醬紫。)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有效擴大內需的差別。
第一種情況:
假設在一個地方發現了金礦,來了一個人投資建了一個礦場,雇一百個工人為他淘金,每年獲利1000萬,礦主把其中的50%做為工人工資發下去,每個工人每年收入5萬,他們拿一萬來租房子,剩下的四萬可以結婚,生孩子,成家立業,礦主手裡還有五百萬,可以做投資。因為工人手裡有錢,要安家落戶,所以,房子出現需求。於是礦主用手裡的錢蓋房子,租給工人,或者賣給工人。工人要吃要喝,所以,開飯店,把工人手裡的錢再賺回來。開飯館又要雇別的工人,於是工人的妻子有了就業機會,也有了收入。一個家庭的消費需求就更大了。這樣,幾年之後,在這個地方出現了100個家庭。孩子要讀書,有了教育的需求,於是有人來辦學校,工人要約會,要消費,要做別的東西,於是有了電影院,有了商店,這樣,50年過去以後,當這個地方的礦快被挖光了的時候,這裡已經成了一個10萬人左右的繁榮城市。
第二種情況:
假設同樣發現了金礦,同樣有人來投資開採,同樣雇100工人,同樣每年獲利1000萬,但是礦主把其中10%作為工資發下去,每個工人一年1萬。這些錢只夠他們勉強填飽肚子,沒有錢租房子,沒有錢討老婆,只能住窩棚。礦主一年賺了900萬,但是看一看滿眼都是窮人,在本地再投資什麼都不會有需求。於是,他把錢轉到國外,因為在本地根本就不安全,他蓋幾個豪華別墅,雇幾個工人當保鏢,工人沒有前途,除了拚命工作糊口,根本沒有別的需求。唯一可能有戲的就是想辦法騙一個老婆來,生一個漂亮女兒,或許還可以嫁給礦主做老婆。50年下去以後,這個地方除了豪華別墅,依然沒有別的產業。等到礦挖完了,礦主帶著巨款走了,工人要麼流亡,要麼男的為盜,女的為娼。

將來發展


從我國的基本國情來看
在工業化過程中,擴大內需仍然是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擴張性經濟政策除了針對極其蕭條狀態之外,進一步的意義則在於,工業化過程中存在著大量剩餘勞動力亟待轉移,城市化進程具有不斷加速的趨勢,這些特徵客觀上決定了採取必要的經濟政策往往是有效的,財政——貨幣政策對產出水平有著普遍的、持續的影響力,有力地支持了“發展是硬道理”觀點。這是迄今為止出台各項經濟政策和應對各種危機辦法的基石,也是政府大有作為的理論依據。但是,迄今為止,財政政策的作用力為何這麼有限,帶動經濟增長的力度,持續的時間為什麼這麼短暫?可以擺出統計數據來說明這一結果:從1998年下半年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以來,政府性投資並沒有引致民間私人投資,雖然工業產品產值仍然增長較快,但是,投資開始出現斷層現象,現在人們緊緊盯住物價,看物價能否回升,產出能否持續增長,擔心僅憑已實施的那些財政政策的力量還不足以引致民間私人投資,顯然,這就對財政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單純地依靠擴張性財政政策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那麼,內需又如何才能啟動呢?第一,在目前貨幣政策失靈的條件下,保持擴張性財政政策仍然是很有必要的。要繼續追加政府對基礎建設投資,在穩住一塊市場需求基礎上,逐步加大對加工業技術改造的力度,進而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居民的收入標準。
政策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
這個進程則取決市場啟動的狀況。城市化發展伴隨著“開放區熱”等助長了“經濟過熱”現象,使得城市化一度停緩了下來,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城市化就不能搞了。如果我們在城市化節奏上把握一下,如在目前這樣的經濟低潮上搞就非常合適。加快城市化發展進程,發揮城市規模經濟效益,全面振興投資和消費,這比通過股市刺激需求增長效果要理想得多,長期來看也更為有利得多。第二,改變“低工資”政策。目前的工資水平太低,影響了消費市場的健康發展。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實行了一種“高積累、低消費、低工資”政策,那是由於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政策環境保證了這種制度的有效性。雖然消費和社會福利水平相對要低一些,仍然有一大塊“隱性消費”非貨幣化。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則出現了另一種不合理狀況:一方面,低工資低福利政策限制沒有解除,即使經濟增長速度很快,居民收入、尤其是那些工薪階層的收入仍然上不去。而另一方面,隱性消費如福利性的住房、醫療、養老以及子女教育迅速顯性化、貨幣化,正是由於人們對這些制度改革的預期,使得在低收入的水平上進一步減少了現期消費的支出,因此,過渡時期出現了“儲蓄過多、消費不足”的現象。
具體表現
(1)工資水平太低,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經濟剩餘只是被少數人佔有,實際是富裕了一部分人,而國民收入差距擴大,這樣,高收入者消費高檔的進口品,國內消費市場仍然處於萎縮狀態。(2)工資水平太低,低估了人力資本的價值,造成惡性循環。如果人們的收入大部分只是用於解決溫飽問題,那麼個人就沒有能力進行自我投資,或是解決子女的教育問題。(3)工資水平太低,不利於企業採用先進技術,多用低成本的勞動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反對低工資政策並非主張要採取高工資政策,而是認為工資水平要與經濟發展階段和生產效率相適應,有利於協調積累和消費的關係。
這個問題既是分配問題
也是實現社會再生產的條件之一。在社會總產品的生產和分配的關係中,存有著巨大的結構性缺口:從分配關係來看,我國一向是高積累,結果積累擠佔了消費,最終消費市場很不發達;從生產關係來看,在所生產出來的產品中,很大一部分商品適銷不對路,有些企業的產品就是為庫存積壓而生產,大量的重複建設和浪費都計入了積累,所以,一方面我國資本積累量巨大,但另一方面有效利用的資本卻不多。這種現象可以概括為有效積累(effective accumulation)不足。這個“結構性缺口”所反映的既是結構性矛盾,同時又是一個總量問題。如果積累的效率提高了,也就不需要那麼多投資擠佔了消費。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通暢的融資多元化渠道改變過去計劃經濟條件下單一融資渠道的格局。
一是要發揮直接融資的作用
單靠銀行間接融資渠道已經滿足不了資金市場的需要,必須要發揮直接融資渠道的作用。其中之一便是股市。“5.19”事件使得長期低迷的股市一下子進入了新一輪的牛市,股市上漲也使得原本處於停滯狀態的公司上市步代大大地加快。最近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決議,重點也是強調了資本市場的作用,目的就在於充分發揮直接融資渠道的應有作用。
二是要充分發揮民間商業信貸的活力
金融市場越來越走向多元化趨勢,企業既存在著生產性的需求,也存在著投機性的需求,而且,越是小型企業這兩種行為越是合二為一,因此,對大銀行來說,往往難以區分企業行為上的差別,只有那些小型的、地區性的民間金融機構才具有這方面足夠的信息和精力做這些事情。從市場競爭效率角度看,小型的、地區性的民間金融機構通過改善信貸質量、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等幾個方面開展競爭。一定程度上也會打破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局面,建立並完善有效率的競爭性信貸市場。

十項措施


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措施,確定了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
1、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對廉租住房建設支持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
2、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沼氣、飲水安全工程和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完善農村電網,加快南水北調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3、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客運專線、煤運通道項目和西部幹線鐵路,完善高速公路網,安排中西部幹線機場和支線機場建設,加快城市電網改造。
4、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快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推進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
5、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強重點防護林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支持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
6、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支持高技術產業化建設和產業技術進步,支持服務業發展。
7、加快地震災區災后重建各項工作。
8、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標準,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體等社保對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農村低保補助,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標準。
9、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減輕企業負擔1200億元。
10、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取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加大對重點工程、“三農”、中小企業和技術改造、兼并重組的信貸支持,有針對性地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
初步匡算,實施上述工程建設,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為加快建設進度,會議決定,2008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資1000億元,2009年災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億元,帶動地方和社會投資,總規模達到4000億元。
至2009年兩會前,中央投資已撥付地方政府兩筆,第一批1000億元,第二批1300億元。
2009年兩會後,新發行9500億國債中包含的財政部代地方政府(省級和計劃單列市)2000億國債規模開始分解落實併發行,用於彌補4萬億計劃的資金缺口。
4萬億計劃是指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全國投資4萬億元,其中中央投資11800億元。資金來源是財政收入(包含赤字收入)、新增信貸和企業自籌。
此外,國家發改委對4萬億資金的分配和管理,在吸收社會各界意見后,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壓縮了基礎設施和生態環保投資,增加了自主創新結構調整和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的投資。

新內涵


資料
資料
“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逐步使我國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
人們注意到,剛剛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令人矚目地將“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獨立一個章節進行了具體論述,並提出了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調整優化投資結構三條詳盡措施。
“此次‘十二五’規劃建議中,將擴大內需戰略獨立成篇,並提出了相對具體的政策措施和目標,力圖使我國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這透露出中國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邁出實質步伐。”中國國際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張其佐說。
關於擴大內需的相關新提法,也引起了外電的關注。德國《商報》認為,新的五年規劃強調加強內需,中國經濟發展將擺脫出口依賴,增強國內消費。
張其佐分析認為,當前我國經濟結構失衡突出表現在需求、產業和要素這三大結構嚴重失衡,而需求結構失衡又是嚴重製約和導致產業結構和要素結構失衡的主要矛盾。從需求結構看,主要是內需與外需、投資與消費的失衡。
目前,投資仍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我國製造業仍處在國際產業鏈的低端,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仍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而單位GDP能耗仍居高不下。我國居民消費率不僅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印度等發展中國家。
第一創業證券創金資產管理金融行業研究主管張榮分析認為,中國經濟經過30年高速發展,目前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在當前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的背景下,資源環境約束的強化和經濟結構轉型的客觀需要都要求必須改變以前粗放的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轉向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發展機制上來。”
張榮列舉的一組數據顯示,勞動者報酬比例從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 7%,居民收入佔GDP的比重也從1992年的68.6%下降到目前的43%,與此對應的是,居民消費佔比也是呈逐年下降趨勢。
“擴大消費,首要的是改革收入分配製度,提高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張榮強調說,要想扭轉這一趨勢,就必須從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入手,提高居民收入佔比,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保護低收入群體,以包容性增長實現經濟轉型。
張其佐指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線,就必須把經濟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而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和長期戰略,理所當然是調整經濟結構的首要任務。
而從全球角度來看,我國主要資源性產品消費佔全球總消費的比重,明顯大於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經濟的比重。多年來,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太高,經濟增長偏重依賴國際市場。同時,投資率偏高、消費率偏低。據測算,我國資本形成率已由80年代初的30%左右陡升到2009年的近47%,最終消費率則由同期的近70%下降到約48%。
“內需結構性問題可以說是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的主要根源,需求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又在於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為主,擴大內需努力實現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張其佐說。
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所所長聶高民表示,內需不足和中國的勞動力結構、城鎮化進程、要素市場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的滯后等緊密聯繫。內需中很大的瓶頸是服務業發展滯后。因此,要擴大內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還是需要不斷改革加以推動。
溫家寶:構建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3日在2010年天津夏季達沃斯年會開幕上表示,我們要堅持內外均衡發展,著力構建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
溫家寶說,中國有世界上潛力最大的國內市場,充分挖掘市場的潛力,有效釋放國內需求,是促進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解決經濟運行中突出矛盾的重要途徑。
擴大內需應有新思路
著徠力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不斷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內容。面對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進一步擴大內需需要有新思路和新舉措。
以調結構為主攻方向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要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以調結構為主攻方向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主線·堅持·攻堅時期——點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三大關鍵詞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突出強調的重要內容,其中“主線”、“堅持”、“攻堅時期”等關鍵詞引起外界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