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殿 位於湖南省湘西城北登瀛街,系古代祀孔之地。殿前為一大土坪,土坪兩側各有一棵古桂花樹,樹大二人合抱,枝幹奇異,每當金桂花開,香飄全城。
走過土坪見一巨大石台,台前斜一巨石,約丈余長,三四尺寬,巨石上刻有“雙龍搶寶”浮雕。沿石級而上便是大成殿,它為二層樓式木瓦結構,柱大2米余,朱紅大柱上,有金龍纏繞,紅樑上也有飛龍、山水和花木圖案浮雕飛動。紅梁正中“大成殿"三個大字,金光閃閃。一層檐的四個翹角上,二層檐的四個翹角上,立有金鳳,八個樓角上都吊有
銅鈴。殿內正中存有孔聖人的巨幅畫像,上下四周的木質花窗,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整個殿宇,金碧輝煌,雄偉而秀麗,典雅而端莊。
據記載: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巡撫趙申喬,巡道孫調鼎會率僚屬,捐建正殿三間,東西兩廳各三間,左角門之右為名宦祠,右角門之右為鄉賢祠。大成門前還有泮池,泮池前有欞星門一座,再前為照牆。正殿後為崇聖祠,祠東為明倫堂。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巡道凝道將署東隙地增為
學官池,於明牆兩旁另建門一座,與牆東原門相配,東日禮門,西日義路。通判蘇暢華重加修飾,並牆外置大柵欄一座,又於名宦祠東購買民地,以通明倫堂。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巡道王家賓率廳人士,捐資展修
明倫堂三間,正廳三間,后廳三間,過廳兩間,群房六間,後殿有省性所一間,並照牆額書“大成坊"三字。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同知付鼐又修復。
文廟經歷代官府修復,成為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建國后,為縣一中校址,后改為二中,東西兩廳和各祠舍全被拆毀,修建成了高大教學樓,現僅存大成殿一座。1983年,人民政府撥款修復大成殿,現煥然一新,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廟建成后,曾產生過積極的影響,為
鳳凰培養了一大批文臣武將,湧現出了像清朝翰林院庶吉士,民國第一任民選內閣總理熊希齡這樣的傑出人物。文廟整個建築群直到民國初年還保持完整。但自民國33年(1944年)在廟內改建中學后,隨著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折除東西二廡及廟內各祠堂建教室,折除大成門、欞星門,填平泮池為操坪。目前,文廟保存完整的只有大成殿一座和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學官徐壽昌在殿門外左側載植的
銀桂、
咸豐十一年(1861年)學官陳鳳階在殿右側添植的丹桂,雖歷盡滄桑,仍雄姿英發,引發人們無限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