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佛奇蹤

明朝洪應明所撰書籍

《仙佛奇蹤》,又名《月旦堂仙佛奇蹤》,明朝洪應明所撰書籍。

此書成於萬曆三十年(1602年),前二卷記仙事,自老子至張三丰共記六十三人事;后二卷記佛事,載西竺佛祖釋迦牟尼以下十九人、佛祖達摩以下四十二人事,並有繪像。反映明人奉道近佛風氣。因其多為里巷傳說,世俗之談,故《四庫全書總目》視之為“荒怪之談”,而附於小說家類之中。內有108幅人物版畫,頗為精美,有明代徽派版畫風格。

作品簡介


《仙佛奇蹤》,又名《月旦堂仙佛奇蹤》,共八卷。明代洪自誠撰。除《四庫全書》及《正統道藏》收入外,民國陶氏刊本是徽派版本月旦堂的重印本比較著名。此書前四卷屬道家,后四卷屬佛家,共狩收入歷代仙真一百人,每人一傳一畫。末尾附錄養生、精修等文辭,對於研究和探討古代哲學和養生有比較重要的史料和研究價值。

作者簡介


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里貫不詳。他著有《仙佛奇蹤》和《菜根譚》兩書,可見對於佛教、道教及儒教都有深入的研究。馮夢楨在《仙佛奇蹤》中的《寂光鏡引》中談到:“洪生自誠氏,幼慕紛華,晚棲禪寂”,從早年的熱衷世事,到後來的歸心事佛,可知作者飽經憂患,所歷風波頓挫,當是不可言喻,到此方足以論人生與大道。史家稱他“有仙佛奇蹤”。
據林家驪《洪應明與〈菜根譚〉》一文考證:
1、洪應明是四川新都(今新都縣)人,後到南京求仕且在南京居住;
2、洪氏與袁黃、馮夢禎、于孔兼都有交往。並且袁黃、馮夢禎二人是洪氏的前輩,而于孔兼則與洪氏年齡相仿。

作品內容


此書成於萬曆三十年(1602年),前二卷記仙事,自老子至張三丰共記六十三人事;后二卷記佛事,載西竺佛祖釋迦牟尼以下十九人、佛祖達摩以下四十二人事,並有繪像。反映明人奉道近佛風氣。因其多為里巷傳說,世俗之談,故《四庫全書總目》視之為“荒怪之談”,而附於小說家類之中。內有108幅人物版畫,頗為精美,有明代徽派版畫風格。
仙佛奇蹤
仙佛奇蹤

版本及價值


明清時期,由於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多重作用,一向發達的徽州官刻、家刻雖然仍有長足的進步與發展,但比之迅速崛起的坊刻很快就顯得黯然失色了。隨著徽州府公私刻書業齊頭並進。明後期的徽州府出版業很快躍居於全國的領先地位,執全國刻書業之牛耳,並直至清道、咸前仍維繫著全國四大刻書中心的地位,成為中國古代出版史上最值得研究和總結的重點地區之一。徽派版畫除黃氏刻工主力外,著名的版畫作品還有新安汪忠信在杭州為楊爾曾的夷白堂刻《海內奇觀》,汪文宦刻《仙佛奇蹤》,汪士珩刻《唐詩畫譜》,因而徽派版畫的成就,從此書就可以窺一斑爾。
刻本. -- , 明萬曆(1573~1620)
武進陶氏, 民國20年[1931]
廣文書局, 1983
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1993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96
伊犁人民出版社, 1999

提要及題跋


仙佛奇蹤四卷(內府藏本) ----出《四庫總目提要》
明洪應明撰。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其里貫未詳。是編成於萬曆壬寅。前二卷記仙事,後二卷記佛事。首載老子至張三丰六十三人,名曰消搖墟,末附長生詮一卷。次載西竺佛祖自釋迦牟尼至般若多羅十九人,中華佛祖自菩提達摩至船子和尚四十二人,曰寂光境,末附無生訣一卷。仙佛皆有繪像,殆如兒戲。考釋、道自古分門,其著錄之書亦各分部,此編兼采二氏,不可偏屬。以多荒怪之談,姑附之小說家焉。
夫人生墮落世網,彼蠅爭蟻逐輩無論已。即古稱長心逸節,亦往往鍛羽羈足若轅駒檻鳥然。夫誰能蟬培鳳瘵,而消遙物外也者?緬惟羽客之仙翁吸雲英,餐石髓,駕紫鳳以翩千,馭青牛而游遨。一條藜杖,泛雲水之三千;半片衲衣,訪洞天之十五。蒙壯氏所稱消遙游者意在斯乎?予性寡諧,謝絕一切世氛,獨紫芝白石有鳳癖焉。洪生自誠氏新都弟子也。一日,攜仙紀一編,征言於予。予披閱之,青霞紫氣映發左右,宛若游海上而揖群真,令人飄然欲仙。真欲界丹丘、塵世蓬島也。雖仙有靈根,道有夙契,得皮忘髓,終非升舉向上事。顧塵勞累劫中,定喘拭眯,難名香啜苦茗時,一露盥玩之,不猶吞火而飲之以冰哉?他日倘逸樊籠而步碧虛,請執是以作玉杵,或不謂無因雲。
了凡道人袁黃題
慨自識浪障空,迷雲鎖月,茫茫苦海,渺無津崖。世尊羅漠諸菩薩放大光明,普照河沙世界。用是興慈發願,首建止觀二法,為群生祛迷剔障,今各自矚本來。古稱慈航寶筏語不虛已。洪生自誠氏幼慕紛華,晚棲禪寂。緣是溯諸佛菩薩而為之,傳其神,紀其事。因以“寂光境”標焉。蓋從止得寂,緣照生光,宜竺乾氏宗風,為世人開一方便法門。於三乘教中亦庶幾哉真實行慈者。乃譚者又謂於所有中妄立名相,是謂平地生波,從何得入凈樂國土。是不然,機有淺深,教有頓漸。大善知識悟般若真空,不落聲聞,不墮色相,洵無藉此贅疣。彼初機小乘,睹善相而皈依,聽法輪而悟入,不假以舟楫,誰為出迷途而登覺岸哉!雖然,有不障無,色不異空,言一無言也,相一非相也。具摩醯眼者,願無生事理障。
真寶居士馮夢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