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汶上縣的結果 展開

汶上縣

山東省濟寧市轄縣

汶上縣隸屬於今山東省濟寧市。

詞語信息


【詞目】汶上
【拼音】wèn shàng
【釋義】1、汶水之北。泛指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之地。后以“汶上”指歸隱之地。
2、汶上縣。即今山東省濟寧市轄縣。

詳細解釋


1、汶水之北。泛指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之地。《論語·雍也》:“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何晏 集解:“去之汶水上,欲北如齊。”楊伯峻 註:“桂馥 《札朴》云:‘水以陽為北,凡言某水上者,皆謂水北。’”
后以“汶上”指歸隱之地。三國 魏 應璩 《與從弟君苗君胄書》:“營宅濱洛,困於囂塵;思樂汶上,發於寤寐。”唐杜甫 《奉寄高常侍》詩:“汶上相逢年頗多,飛騰無那故人何。”宋 曾鞏 《賀熙寧四年明堂禮畢大赦表》:“臣心繫北辰,身縻東土。永懷故事,難求汶上之圖;獨運清塵,方嘆《周南》之滯。”
2、汶上縣。即今山東省濟寧市轄縣。
金貞元元年(1153年)更名汶陽縣。金泰和八年(1208年),改汶陽縣為汶上縣,因汶水得名。屬東平府。元屬東平路。明屬兗州府東平州。清屬兗州府。1914年屬濟寧道,1925年屬兗濟道,1928年直屬省。

歷史簡介


汶上縣境內約在15000年前,即有華夏先民在此繁衍聚居。位於城東3千米的東賈柏遺址,是濟寧境內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遺址,距今約7000年左右,是北辛文化的重要代表,屬於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的發展階段。至商代,境內置厥國。周代,先後置郕國,中都邑、闞邑,周武王封同母弟叔武於郕,公元前501年,魯“定公以孔子為中都宰“。戰國時,齊置平陸邑。秦統一中國,行郡縣制,縣境內約分屬薛郡張縣(治邑在今東平縣霍庄)、無鹽縣(治邑在今東平縣無鹽村)。漢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前後,境內始置東平陸縣,隸屬兗州東平國。此為汶上建縣之始。三國魏晉,今縣境統屬兗州東平國(郡)東平陸縣。南朝時改稱平陸縣、樂平縣。隨初仍稱平陸縣。唐天寶元年(742)三月,改稱中都縣,移縣城於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