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坡村

北京市房山區河北鎮黃土坡村

黃土徠坡村隸屬於北京市房山區河北鎮,位於河北鎮東南部四面環山的一個小盆地中。東與半壁店村交界,南與山相鄰,西與南車營村相連,北與三福村接壤。且與國家地質公園石花洞景區毗鄰,是通往石花洞的必經之路。

全村總面積1851.5畝,戶籍人口694人。村黨支部建於1959年,先後有崔永明、劉義、朱長福、崔永、朱長珍、曹宏。

人口


黃土坡村有戶籍人口694人,其中,農業戶口278人,非農業戶口416人,共有黨員53人,村民代表32人(11人兼)。
黃土坡村村民
黃土坡村村民
性別比例:男55%,女45%;年齡結構:1到20歲佔15%,20到40歲佔33%,40到60歲36%,60歲以上佔16%。

經濟


黃土坡
黃土坡
長期以來,黃土坡村支柱產業以“一白一灰一黑”為主,即石板山、灰窯和煤廠加工。這些資源型產業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2004年以後,由於政策調整,政府大力倡導發展綠色經濟,這些產業面臨關閉,導致黃土坡村大批勞動力失業在家。於是,黃土坡村幹部轉變觀念,根據自身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和民俗旅遊產業。

(1)綠色生態農業

自2006年開始,黃土坡村根據自身資源優勢,用本村野生金銀花開始嫁接繁育,逐步在全村範圍內推廣種植,且均不使用化肥、農藥等化學製劑,同時研究發展綠色酵素,全面建設綠色生態農業。通過多年努力,現在黃土坡村的道路兩側、田間地頭、房前屋后都廣泛種植了金銀花,從基地試種到全村覆蓋種植,從剪枝培育到加工銷售,逐步建設以金銀花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同時,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注重發展金銀花林下經濟,種植蒲公英、板藍根等中草藥材。
2009年,為加強對金銀花苗木的管理,黃土坡村建立了金銀花種植人才示範實訓基地。通過外聘內請,提高村民種植技能,累計培養種植實用人才50餘人,解決本村勞動力就業100餘人,村民收入顯著提高。
2012年,為加強對金銀花的管理,提高農副產品的質量和價值,黃土坡村以村名“黃土坡”註冊了產品商標,並與巨鹿縣富隆金銀花有限公司簽訂相關管理與培訓合同,由其提供金銀花種苗、人工技術;同時,成立了種植合作社、養殖合作社、金銀花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
截至目前,黃土坡村有設施農業36畝,蔬菜大棚11間,金銀花、板藍根、蒲公英等中草藥材種植面積已達500畝,育苗300萬株,建有中草藥種植加工基地一處。
金銀花採摘
金銀花採摘
金銀花產業的形成不僅能解決村內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而且在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凈化空氣、綠化美化環境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社會效益,同時,也能促進旅遊觀光、休閑服務和文化養生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2)民俗旅遊產業

徠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和發展,黃土坡村兩委班子仔細研究礦山關閉和環境整治的大形勢,審時度勢、不等不靠,分別召開黨小組長會議、黨員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共同研究制定該村的發展規劃和具體轉型方向,研究決定發展以本地金銀花和磨盤柿、大白杏、大棗等農副產品為基礎的集旅遊觀光、休閑服務和文化養生為一體的新型綠色、環保的特色旅遊產業,加快調整村域產業結構,加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如今,黃土坡村經過多年的改善,已發展為群山環抱,綠樹成蔭的旅遊村,農業觀光園初具規模。與半壁店、石花洞鳥語林形成了環形旅遊帶。優越的地理位置,綠色的生態環境,是該村發展民俗旅遊得天獨厚的條件。黃土坡村現有民俗旅遊戶33戶,餐飲、洗浴設施完備。村內成立了民俗旅遊管理中心,制定了章程,完善了管理制度。黃土坡村特產豐富,有金銀花、山野菜、磨盤柿、柴雞和柴雞蛋等。黃土坡村民風淳樸,鄉土氣息濃郁,登山、休閑、採摘。垂釣、吃農家飯、住農家院等深受遊客歡迎。黃土坡村自2014年開始改造南坡,打造南坡綠色休閑景區,目前,已經完成初期工程,累計修建石板、枕木步道2000餘平方米,山腳的兩處停車場也已完工,共計2500餘平方米。另外,為防止土地塌陷、流失,在南坡土地外側修砌了1500餘平方米的地階,並在空地處栽種了金銀花,綠化、美化南坡景區環境。
黃土坡村的青石硯歷史十分悠久,相傳青石硯早在唐朝就已經出現了。青石硯雕刻不僅有精湛的傳統平雕和浮雕等,還有許多創新。硯台大則一米左右,小則八九厘米,最輕的僅三四百克,讓人難以想象其雕工有多麼精細。
黃土坡村青石硯
黃土坡村青石硯
黃土坡村民從清代開始開採老坑青石料。黃土坡青石硯質地細若潤玉、濕嫩而滑、滑中帶澀,多為柔和的天藍色或黑藍色,有的點綴著綠色或白色斑點,叩之有聲、貯水不滲、澀不帶筆,易發墨而不揮毫。這些硯台常被銷往國內外。中國奧運福娃設計者韓美林為我村題字“黃土坡青石硯”,也為青石硯文化的大力宣揚起到了推動作用。
由於原料短缺,青石硯已停止生產。現在黃土坡村還保存有青石硯一千方,下一步,村裡打算將加工墨塊、毛筆、宣紙做成“文房四寶”禮品盒,同時為青石硯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帶著黃土村的老記憶走得更遠。
今後,黃土坡村會聽取韓美林老師對聯中“一把草值錢在智,兩塊泥千金靠巧”的建議,“一把草”即本村金銀花,“兩塊泥”分別是黃土坡青石硯和黃土泥手工藝,將金銀花產業、手工藝、文化產業結合民俗旅遊共同發展,逐漸壯大村莊集體經濟,打出黃土坡自己的特色。

公益設施


黃土坡長者院
黃土坡長者院
截止目前,黃土坡村有村委會辦公室11間,220平方米;村級衛生服務站5間,100平方米;數字影院150平方米;益民書屋50平方米、藏書5000冊;全民健身體育設施1處。石花洞旅遊公路、良陳鐵路從村中通過。43、833路公交線路通往良鄉。有移動通訊架2座,有聯通通訊架1座。
殘疾人康復站
殘疾人康復站
村中還建立了黃土坡長者院,現居12位老人;殘疾人職業康復站,現居18位殘疾人。村民們集資數萬元用於長者院牆體保溫、鋪設光纜、購置新鍋爐,長者院也為居住其中的老人們設計了一套學習課程表,包含傳統文化和健身操等,使得老人們不僅可以了解自己感興趣的文化知識,還能夠根據科學指導來鍛煉身體、強健體魄,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康復站努力做到讓殘疾人通過連續性康復訓練達到基本生活自理,更有尊嚴地進行日常生活。

文化建設


村民一起學習優秀傳統文化
村民一起學習優秀傳統文化
多年來,黃土坡村始終高度重視村幹部和黨員群眾的素質建設,並以中國傳統文化大力加強全村村民的思想建設。因此,2013年5月,該村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確定了在全村範圍內開展以“孝文化”為基礎、以家庭為核心、以《弟子規》為敲門磚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注重家庭、家教、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促進家庭和諧、社會和諧。

(1)理論學習

村民製作優秀傳統文化標語
村民製作優秀傳統文化標語
黃土坡村通過多種方式紮實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宣揚優秀傳統文化精神。一是先後組織兩委班子外出至高碑店鑫華新鍋爐製造有限責任公司、邢台威縣孫家寨村、石家莊白鹿溫泉、房山誠通頤年山莊、修德谷等地集體培訓和參觀學習十餘次,通過兩委幹部的示範帶動,將學習傳統文化輻射至廣大黨員、村民代表和普通群眾;二是專門建設文化活動用房和文化廣場,配齊投影、音響等設備,建立了每天上午、下午分班學習制度,對傳統文化進行規範、系統化的教學,截至目前,參加學習的人數累計達到4100餘人次;三是投資10餘萬元設計製作320塊弟子規文化宣傳板,懸掛在所有村道兩旁的路燈上,又在村內主要道路兩旁村民的院牆上粉刷了850字的傳統文化宣傳標語,同時以村文化廣場音響設施為平台,白天播放紅歌和文化歌曲,努力營造濃厚的文化學習氛圍。
現在,黃土坡村與河北省孝行慈善基金會合作,在該村建立了慈興齋,以“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年養德、老年養慧”為目標開辦各年齡階段傳統文化學習班,義務宣傳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孝道文化,希望能藉此平台將黃土坡村建設成為一個真正的“孝行村”。

(2)實踐教育

自傳統文化教育活動開展以來,黃土坡村時刻以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為指導開展各項村務工作。
首先,是在村務工作方面,村幹部通過不斷地實踐探索,結合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秉持“群眾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的服務理念,形成了“一線工作法”,包括“六民”和“四多四少”。“六民”即:察民情,情況在一線了解;聽民意,意見在一線徵求;貼民心,感情在一線融合;解民難,問題在一線解決;幫民富,措施在一線制定;與民樂,喜悅在一線分享。“四多四少”即:多學習思考,少浮躁鬆懈;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多到農戶田頭,少待家裡單位;多辦好事實事,少講假話套話。
“逢三義工日”活動
“逢三義工日”活動
其次,確立了特色會議流程。第一項是依次進行合唱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觀看感恩類短視頻、合唱《感恩的心》活動,第二項是展開當次會議主題,最後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最後,根據村內實際情況不定期開展義工活動,例如義務拔草、打掃街道衛生等,黨員幹部始終走在隊伍的前列,以身作則,切實踐行優秀傳統文化精神。

(3)特色活動

黃土坡村通過舉辦多元化的傳統文化相關活動,培養並弘揚集體優秀傳統文化、孝道文化內涵及其精神,加強全村精神文明建設。一是舉辦家庭評選活動,包括和諧家庭、模範丈夫家庭、孝兒媳家庭評選,每類家庭各10戶;二是共度傳統佳節,即每逢傳統節日為村民送去節日祝福,普村同慶,使村民能夠隨時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例如春節分發春聯、掛歷,夏至、冬至分發艾條,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分別為村內70歲以上老人送元宵、粽子、月餅、點心等等傳統節日活動;三是傳承傳統習俗,不定期舉辦應節應景的孝道文化相關活動,例如在慈興齋免費素食餐廳宣傳並推行“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烙餅裹雞蛋”的傳統飲食習俗,2015年9月26日為該村王賀琴老人舉辦百歲宴,10月20日重陽節前夕為村內65周歲以上的老人照相留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