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董國強的結果 展開
董國強
南京大學歷史教授
董國強,1962年出生於南京。1981年考入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1985年本科畢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歷任歷史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兼任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1998-99年美國伊利諾大學亞太研究中心訪問學者。1999-2002年在職攻讀博士學位。2007年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2008-09年美國斯坦福大學人文中心暨Freeman Spogli國際問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目前主要從事“文革史”研究、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及社會思潮研究和當代中國社會史研究。
研究項目:1996-1998,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評《劍橋中國史》關於中共黨史的研究。
1998-1999,Freeman Foundation Fellowship:Project on Rural China Studies。
2002-2003,南京大學中流基金項目:論1931-1935年間蔣介石個人權力的擴張。
2007.6-7,香港中文大學利希慎訪問學者計劃資助項目:南京大學與江蘇的“文化大革命”。
2008-2009,Stanford University HIS Fellowship: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t Nanjing University as Social History。
2010- ,南京大學人文基金項目:江蘇“文革”運動研究。
已在China Quarterly、Journal of Asian Studies、China Journal、Journal of Cold War Studies、《中共黨史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江蘇社會科學》、《民國檔案》、《南京大學學報》、《開放時代》、《書屋》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各類論文7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5種。曾獨立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
1.《親歷“文革”——十四位南京大學師生口述歷史》,美國紐約柯捷出版社,2009。
2.《文革》(日文版),日本築地出版社,2009。
3.《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及其政治思潮研究》,美國溪流出版社,2009。
4.《遙想盛世——人治的理想與現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5.《國共兩黨關係史》(參加寫作),江蘇人民出版社,1990。
1. Local Factionalism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Nanjing Under Military Control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 June Issue, 2011,forthcoming。
2. Factions in A Bureaucratic Setting: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Revolution Conflict in Nanjing
China Journal, January Issue,2011,
3. Nanjing’s failed January Revolution of 1967: The Inner Politics of an Aborted Power Seizure
China Quarterly,September Issue,2010。
4. The First Uprising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t Nanjing University: Dynamics, Nature and Interpretation
Journal of Cold War Studies,Summer Issue,2010
5. 1957年江蘇某些地區中小學反右運動初探。
《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第12期。
6. 對五十年代農村改造運動的再探討
《中共黨史研究》1997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7. 關於1950-60年代中國外交的幾個問題
《當代中國史研究》1997年第2期。
8. 評《劍橋中華民國史》中關於毛澤東思想的研究
《毛澤東思想論壇》1997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9. 論建國初期的國內主要矛盾
《南京大學學報》1995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10. 試論農業合作化運動中的若干失誤
《南京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
11. 試論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的土地與農民政策。
《江蘇社會科學》1996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12. 試論中共早期農運工作中心地位之形成
《江蘇社會科學》1997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13. 略論新理論新方法在史學研究中的應用
《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
14. 論“問題與主義”之爭前後的李大釗思想。
《社會科學研究》2004年第4期(《新華文摘》摘要轉載,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15. 論1932-1935年間蔣介石個人權力的擴張
《江蘇社會科學》2002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16. 論“獨立評論派”陳之邁的政治思想。
《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17. 論1910-1930年代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發展流變
《民國檔案》2003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18. 論“五四”時期高一涵的自由主義觀念
《民國檔案》2004年第4期。
19. 對《南街社會》的不同看法
《中國圖書評論》2005年第2期。
20. 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多維向度與發展空間
《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第3期。
21. 當代美國宗教現象
《讀書》2000年第8期。
22. 鄉村中國的現代轉型
《學海》2004年第6期。
23. 對農業人口非農化問題的逆向思考
《開放時代》1997年8月號。
24. 警惕“現代化”的陷阱--《文化、權力與國家》讀後
《開放時代》1998年10月號
25. 踟躕於傳統與現代之間。
《開放時代》1999年12月號。
26. 理想與現實的捍格--讀《天安門:知識分子與中國革命》
《開放時代》2000年9月號。
27. 歷史檔案中的“毛時代”
《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即將發表
28. 一個西方社會學家眼中的紅衛兵運動
《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2011年4月號。
29. 對歷史的另類詮釋
《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2000年8月號。
30. 自由主義政治觀念的進化
《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2002年4月號。
31. 堅守我們的精神家園
《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2002年8月號。
32. 一個神話的誕生與破滅
《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2003年4月號。
33. 何謂“大歷史”、“小歷史”和“西方”、“本土”之分野?
《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2003年6月號。
34. 尋訪“延安道路”的遺跡
《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2004年2月號。
35. 令人著迷、令人困惑的“主義”
《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2004年六月號。
36. 知識分子改造的歧路
《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2005年4月號。
37. “邊緣知識分子”的橋樑作用
《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2006年十月號。
38. 一代革命者的心理肖像
《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2008年6月號。
39. 道德原則衝突下的囚徒困境
《二十一世紀》,2010年4月號。
40. 思想的印跡--南京大學李良玉教授《思想啟蒙與文化重建》評介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41. 楊時展教授和他的“萬言書”
《書屋》,2010年12月號。
42. 自由主義的底蘊及其他
《書屋》2004年第1期。
43. “王實味現象”解析
《書屋》2004年第3期。
44. 總統性醜聞與社會公眾的反應
《書屋》2004年第5期。
45. 一個美國人的民主革命觀
《書屋》2004年第10期。
46. 張鳴:遊走於戲說歷史與文化批判之間
《書屋》2006年第4期。
47. 現代困惑與鄉村悲情
《書屋》2007年第6期。
48. 誰是國難會議的首倡者
《書屋》2008年第10期。
49. 張春橋宦海沉浮與“文革”悖論
《書屋》2009年第2期。
50. 王申酉:一個以身殉道的先知
《現代人文評論》2004年第8期。
51. 論“五四”時期陳獨秀的自由主義觀念
《陳獨秀研究文集》,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
52. 解構溫鐵軍的“三農”問題研究
《大國》第五期(2005年10月出版)。
53. 異邦的想象與想象的異邦
《中國書評》第3輯,2006。
54. 戴著思想的枷鎖翩翩起舞
《紅岩春秋》2008年第1期。
55. 1966年夏:南京大學“六二事件”的來龍去脈
《領導者》(香港)總第9期,2006。
56. 大陸學界紅衛兵運動研究述評
《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網路版2006年5月號。
57. 從南京大學“倒匡”事件看“文革”的複雜屬性與多重面相
《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網路版2006年9月號。
58. 江蘇“一·二六奪權”前後的權力角逐
《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網路版2007年6月號。
59. 1967年夏天南京“倒許”風潮的台前幕後
《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網路版2006年11月號。
60. 從南京大學“清隊”運動看“文革”主要矛盾的轉化
《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網路版2008年1月號。
61. 1976,南京全城排查匿名信
《黨的生活》2006年第5期。
62. 1967年南京“一·三事件”淺析
《記憶》,第67期,2011年1月30日。
63. 新中國階級關係的解構與重建
《記憶》,第60期,2010年10月20日。
64. 革命?還是帝王政治的迴光返照?
《當代中國研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2009年秋季號。